李 玥,王鐵嶺,董 濤
(西安工業大學,陜西 西安 710032)
在衡量彈道武器性能優劣時,立靶準確度、密集度試驗是彈道試驗的基本項目,準確度、密集度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有效射擊距離上命中概率的高低。測量彈著點坐標是進行密集度計算的前提,其測量準確度直接關系到密集度的準確度[1]。目前國內靶場普遍使用的小靶面光幕靶,彈丸穿過的有效靶面一般不超過700 mm×800 mm,比如XGK-91-I型光幕靶有效面積為330mm×400mm,奧地利的B470和B471光幕靶的有效靶面為600 mm×800 mm,這些靶用于測試12.7 mm口徑以下小口徑彈丸能夠滿足要求,用于測試口徑大于12.7mm的彈丸時,因靶面小,存在安全隱患[2]。
系統采用基于激光陣列的測量方案,如圖1所示。在水平方向上,左邊布置一排10 m長的激光陣列,右邊布置一排10m長的光電接收器件(光電二極管接收陣列),同樣在高低方向也布置一排光源和接收器件。相鄰光電二極管間隔5mm,各激光器發出的光線相互平行射出,組成一個10m×10m的光幕。當彈丸穿過該光幕面時,分別在X和Y方向上擋住了投射在某個或幾個光電二極管上的光線,該光電二極管對應的信號放大處理電路,將該光電二極管產生的微弱電信號放大、整形,最后輸出脈沖數字信號,經過后續信號識別電路,得到被擋住光線的光電二極管的編號,傳送至計算機,計算得到彈丸穿過該光幕面的X和Y坐標。
信號處理電路,主要設計完成光電轉換、信號放大、比較輸出以及抗干擾等功能。
前置電路設計選取了經典的負反饋放大電路,具有抗環境濕度變化、元器件參數的散布、自動穩定工作點和放大倍數,因此無論是環境溫度從-20℃~+70℃變化,還是元件參數隨使用時間增長的變化,都不會改變電路的工作狀態。采用場效應管組成的放大電路,具有高的輸入阻抗。若單級放大,當放大倍數較高時,可能會導致電路自激,要避免自激常用的方法就是壓低放大電路對信號的放大倍數。因此在系統中用兩個運算放大器進行兩級放大。
經過放大的信號接入比較電路,電路如圖2,輸入信號為0時,電路處于穩定狀態,LM311的7腳為高,此時LM311的2腳的電位可以由電位器調節,一般選為1V,當輸入信號由0開始向正方向增加時,在LM311的3腳電位剛大于2腳的電位時,LM311的7腳翻轉變位低電平[3]。
圖2 比較電路
為了保證系統的可靠性,還要考慮到如何排除蚊蟲人為等慢速移動物體對系統的干擾。利用蚊蟲飛行的速度和彈丸飛行速度相差甚遠,不是同一數量級的特點,采用數字濾波電路,加以識別和排除。利用單穩集成電路,只有當飛行物體穿過光幕,整形電路輸出的負方波觸發單穩后,負方波在單穩電路維持的時間內,調回到0電位時,與門的輸出才為正,否則,一直保持為0。只有彈丸能實現這樣的情況,與門產生輸出,而蚊蟲飛過時,與門不會改變輸出狀態,一直保持為0電位。抗干擾電路如圖3所示。
經過放大整形濾波的信號,需要接收并傳輸至計算機。選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FPGA芯片(EP1C6),每片FPGA采集120路信號,通過接口連接至主控FPGA。系統將大靶面光源和光電接收裝置均拆分成1 m長的單元裝置,每個單元安裝兩片FPGA。所有FPGA通過接口接至主控FPGA芯片上,主控FPGA將全部數據通過串口傳入計算機。圖4為系統示意圖,計算機上位機程序最主要的功能有兩個:串口接收部分,通過串口接收FPGA發送的數據;坐標計算部分,將串口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坐標值。上位機程序界面包括端口選擇、波特率、測試位數及結果顯示。可以顯示彈序,有幾路信號被中斷,和最后的坐標計算結果。
由于該室內用立靶靶面最大為10m×10m,即光源距離接收裝置的距離最遠為10m,所以系統靈敏度的高低是系統能否成功的基礎。該設計選用激光作為光源,由于激光具有很小的發散角,一般為0.01毫弧度~0.1毫弧度,隨著距離的變遠,其能量損失很小;接收器件選用高靈敏度的光電二極管,其感光面為圓形,尺寸從2~5mm不等。選用功率為50mW、出瞳直徑為50mm的激光平行光管,直徑為2mm的光電二極管,進行了靈敏度實驗,光源和接收裝置相距10 m,分別在1 m、3 m、5 m和9 m處用氣槍彈射擊,信號均高于7 V,而噪聲均小于1 V,此信噪比水平的模擬信號再處理為脈沖信號是非常穩定可靠的,因此,此方案的靈敏度完全滿足要求。
圖3 抗干擾電路
圖4 數據采集系統示意圖
提高靈敏度措施,激光器光斑直徑為50mm,由于激光器外形直徑為56mm,所以如果將激光器挨個排布,則兩個激光器光束之間會存在6 mm的漏區,如圖5所示。
圖5 激光器排列
所以系統準備采用如圖5所示的排布方法,將相鄰兩個激光器錯位排列,則無論彈丸從哪個位置穿過都會遮擋住部分激光光束。按照該排布方法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即兩排激光不在同一個平面內,要解決該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如圖6所示,將光電二極管排成兩排,兩排二極管之間的距離和兩排激光器之間的距離相等,將兩排光電二極管中,編號相同的使用同一放大電路,這樣兩個編號相同的光電二極管必定有一個被激光照射,當彈丸穿越兩排激光形成的光幕時,至少有其中的一排光電二極管上的光被擋住,無論是哪一排,都可以測得彈丸穿越光幕時的坐標。
圖6 光電二極管排列示意圖
由系統測量原理可知,該系統的測量準確度主要取決于兩點,第一,各激光器發出的光相互平行,這就需要每一束激光自身為平行光,具有較小的發散角,而且各激光束相互平行;第二,光電探測器件排列的密集程度,市面上的光電探測器件感光面最小有直徑為2 mm,可以滿足10 m×10 m靶面的測量要求。所以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采用平行激光管為發光器件,光電二極管為光電接受器件,坐標測量精度完全可以滿足10m×10m靶面的測量要求。
實驗樣機由500 mm高激光光源和500 mm高光電接收裝置組成,激光光源與光電接收裝置相距10m,在10m范圍內,在光電靶面后面放一紙靶,光電靶靶面與紙靶靶面平行。氣槍垂直靶面射擊,先穿過光電靶靶面,再穿過紙靶,光電靶自動記錄下彈丸的高低位置,而紙靶下留下彈孔,將彈孔高低位置與光電靶所測彈丸高低位置比較,以驗證樣機的高低坐標測試精度,同時驗證系統靈敏度。
為了證明10m寬靶面的一致性,紙靶放在距離激光光源1m,5m,9m三個不同位置,每個位置分別射擊10發,可得到3組實驗數據。激光光源與光電接收裝置相距10 m,要求誤差應在1 cm以內,由表1,表2和表3可見,三組數據誤差均在10mm以內,滿足精度要求。
表1 第1組實驗數據(紙靶距離光源1m)
表2 第2組實驗數據(紙靶距離光源5m)
表3 第3組實驗數據(紙靶距離光源9 m)
為了滿足測量高射頻、大彈徑的要求,采用平行點激光光束形成10 m×10 m的大靶面光柵光幕立靶,以FPGA構成數據采集系統,通過計算機上位機坐標識別軟件,得到彈著點坐標,并提出了提高大靶面系統靈敏度和精度的措施。室內靶場實彈測量實驗結果表明,利用大靶面光幕靶來測立靶精度是可行的,并且位置坐標測量精度高,能夠達到立靶精度的測試要求。
[1] 黃正祥.彈丸實驗技術[M].南京: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36-43.
[2] 劉群華,施浣芳,等.紅外密集度光電立靶精度分析[J].光學技術,2001,30(6):758-760.
[3] 倪晉平,蔡榮立,崔長青,等.彈丸著靶坐標測試系統的原理與信號處理電路[J].測試技術學報,2005,19(1):11-17.
[4] 倪晉平,蔡榮立.基于大靶面光幕靶30mm口徑彈丸速度測試技術[J].測試技術學報,2008,22(1):18-23.
[5]倪晉平,王鐵嶺.高穩定性光幕靶研制[J].西安工業學院學報,1997,17(1):41-45.
[6] 劉群華.射擊密集度光電立靶測試系統的研究[J].西安工業學院學報,2004(3):266-269.
[7] 趙冬娥.基于大面積激光光幕的彈丸速度測試技術研究[J].測試技術學報,2000,20(4):1-4.
[8] 鄔 晶,王鐵玲,王 松.天幕靶測速系統標定技術的研究[J].中國測試,2009,35(1):114-117.
[9] 王弘鈺,任春燕.立靶坐標定位測量系統研究[J].長春郵電學院學報,1997,15(3):64-68.
[10]郝曉劍,周漢昌,潘德恒.分離型激光啟動靶光電探測系統及信號處理電路 [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02,10(2):103-108.
[11]王鐵嶺,安 瑩.立靶精度測量方法研究[J].測試技術學報,1996,10(2,3):10-17.
[12]席 峰,倪晉平.一種用于測速光幕靶的數字電路設計[J].西安工業學院學報,2004,20(3):182-186.
[13]周衛華,周漢昌.編碼式光幕立靶測試系統的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09,17(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