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 汪涌 鄧勇
視頻分享服務商作為網絡服務商的技術身份逐漸在淡化,而作為視頻內容傳播者或網絡出版平臺的經營者的身份被不斷強化,這導致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基礎條件悄然發生了變化。
2009年9月15日,由搜狐、激動網和優朋普樂聯合發起的“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盟”成立,聯盟成員優朋普樂公司隨即宣稱將對一些涉嫌播放侵權影視節目的視頻分享網站發起大規模訴訟,其中視頻分享行業中的知名企業優酷網和土豆網被聯盟作為重點打擊對象點名,并被告上法庭。這一高調舉動即刻將視頻分享網站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長期以來視頻分享網站積累的版權法律風險自此爆發。在網絡視頻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網絡視頻侵權的問題也日趨嚴重,版權權利人和視頻網站在版權內容使用上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出來,網絡視頻行業因此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版權訴訟之爭。
從2009年9月至今,國內幾乎所有的視頻分享網站都曾被權利人起訴,但鮮有勝訴的案例。這主要是對視頻分享服務商的角色定位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視頻分享服務商作為網絡服務商的技術身份逐漸在淡化,而作為視頻內容傳播者或網絡出版平臺的經營者的身份被不斷強化,這導致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基礎條件悄然發生了變化。

>> 目前各大視頻分享網站上都有大量由網友上傳的電視劇,很多都是無版權的內容。
ISP和ICP通常都稱為網絡服務商,普通公眾大多數都不能明確的區分ISP和ICP。目前,法律界和業界普遍公認的分類方法是根據網絡上所有的資源提供者按照其業務領域及其在信息傳播鏈上地位的不同,將網絡服務商分為網絡內容提供者ICP和網絡中介服務提供者ISP。ICP一般是指依靠站點本身向用戶發布信息以及進行其它信息增值服務的廠商;ISP則可泛指為用戶提供互聯網物理接入服務、電子郵件服務、信息搜索服務等中介服務業務的廠商。
按照我國《著作權法》與《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由于網絡服務商法律身份的不同,在過錯判斷、責任承擔、責任免除等方面都存有很大的差異。ICP因其直接提供互聯網內容服務,法律上要求其應該對所提供的內容的合法性負有審慎的注意義務,如果其提供的內容侵犯了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通常都被認定為直接侵權,并應承擔相應損害賠償責任。而ISP面臨的侵權風險和法律責任則復雜得多。
就視頻分享網站而言,從傳播環節來看,內容由用戶產生,網站運營者并不直接提供節目內容,而是為互聯網用戶提供網絡存儲空間和發布平臺,供用戶在此上傳、下載、在線觀看及評價視頻文件(即所謂“分享”)。由于互聯網傳播的物理條件(如帶寬)的改善和傳播技術的進步,一些容量大的視頻內容如電影、電視劇也能快速上傳和下載,從而使得UGC網站的服務對象不僅可以將其自拍的短視頻上傳至網站進行傳播,也可以將其喜歡的影視節目完整地上傳至網站,供其他用戶下載或在線觀看,這就引發了侵權問題。因此,從內容被視頻分享網站進行傳播的整個環節來看,視頻分享服務應該是一種技術服務,屬于為他人傳播作品提供上傳、下載以及存儲空間的角色,是ISP而不是ICP,除非視頻分享服務商自行或有證據表明由其安排用戶上傳有版權的內容。

>> 李善友已經承諾,酷6網將于2010年4月前刪除所有盜版內容。
2001年10月27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首次將“信息網絡傳播權”明確納入著作權利中。2006年7月1日施行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六條將信息網絡傳播權定義為“是指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表演或者錄音錄像制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表演或者錄音錄像制品的權利”。根據上述規定,“信息網絡傳播權”法律賦予權利人控制網絡傳播行為的一項專有權利,即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將權利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的,即侵犯了權利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是為直接侵權。
視頻分享網站設立的初衷是鼓勵用戶將自己拍攝的原創視頻通過互聯網與網友分享,但在現實中,很多用戶熱衷于將時下熱門的電影、電視連續劇、綜藝節目和體育比賽上傳至視頻分享網站的平臺。越來越多的用戶也習慣于在視頻分享網站上在線觀看或下載這些節目。如果該上傳用戶沒有得到節目權利人的許可或授權,使得其他用戶可以在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觀看或下載節目,則這種上傳行為明顯構成直接侵權。
如果有證據證明是網站運營者未經權利人的許可或授權而擅自上傳節目,則此種上傳同樣構成直接侵權。此時由于節目來源于網站運營者,網站直接成為節目內容的提供者,此時應視其為ICP,由其單獨向權利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上述兩種情形較為容易認定為直接侵權,無論節目提供者是普通的互聯網用戶還是網站運營者,都因其未經許可的上傳行為而需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如果視頻分享網站上出現了用戶上傳的侵權節目,能否認定視頻網站實施了直接侵權的行為?
筆者認為,視頻分享網站的基本運行機制在于僅提供上傳空間服務,用戶自主上傳視頻文件,網站并不對上傳視頻進行任何審查,此時的視頻分享網站并沒有對視頻文件的上傳發布進行任何干涉或選擇,故不應視網站實施了直接侵權行為。視頻分享網站上出現了用戶上傳的侵權節目,即使該網站存在事前審核機制,也不能據此認定視頻網站實施了直接侵權的行為。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頒布,并于2003年和2006年兩次修訂的《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第3條關于“網絡服務提供者通過網絡參與他人侵犯著作權行為,或者通過網絡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犯著作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130條的規定,追究其與其他行為人或者直接實施侵權行為人的共同侵權責任”的規定,通過網絡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應當與直接侵權行為人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該司法解釋將“教唆侵權”和“幫助侵權”規定為間接侵權的兩種表現形式。而上述案例也將視頻分享網站在應知網絡用戶實施了直接侵權行為的情況下還予以放任認定為“幫助侵權”行為,判定該網站承擔相應的侵權民事責任;除應知外,如視頻分享網站主觀上是明知用戶實施直接侵權行為,當然也視為是“幫助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