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鳳
中國的戲曲劇種有三百多種,每個劇種都有著獨特的音樂語言、獨特的音樂風格、獨特的表現方式和獨特的樂隊編制。因而構成了各自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淮劇,又名江淮戲,系從原無伴奏高腔音樂系統演化為戲曲化、抒情性的板腔音樂體系。伴奏樂器有二胡、三弦、揚琴、竹笛、嗩吶以及打擊樂器。演奏方式以齊奏為主,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原有的文武場樂器已適應不了現代人看戲的需求。經過實踐,逐步加入了部分的新型打擊樂器和西洋管弦樂器,大提琴作為低音聲部走進了淮劇樂隊的行列,承載著低音聲部的伴奏任務。
大提琴的魅力在于適合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加入低音陣營,在低聲部發出沉重的嘆息;有時則以中間兩根弦起到中堅的作用。它不僅對主奏樂器起著襯托和輔助的作用,而且在渲染舞臺氣氛、增強戲劇效果、加強樂隊的表現力等都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行家們稱道:“低音用不好,樂隊歪了腳”。沒有低音,樂隊聽起來整個是空的。因此,重視低音樂器的作用,探索低音樂器的伴奏技法,對進一步發揮低音的作用,提升戲曲音樂的效能,更好地為舞臺演出服務是很有益的。
多年來,在淮劇舞臺藝術的呈現中,淮劇樂隊的伴奏之于表演,自始自終相托相隨,不斷地把淮劇表演藝術完美地凸現在觀眾面前。淮劇音樂中的大提琴伴奏,并不只是單純地按照音符去伴、去托、去奏,那只能讓樂曲淡然無味,聲腔平平。要搞好音樂伴奏,演奏員必須掌握一定的音樂伴奏技巧,不斷地提高個人的戲曲藝術修養,學習聲腔專業知識。在樂曲沒有配器的情況下,可根據自己的樂器的功能在必要的時候做即興處理(夾花、填空、和聲等),以求韻味濃郁地渲染出劇情需要的音樂氣氛。如:獲得全國、省及多項大獎的大型現代淮劇《來順組長》一戲,舞臺上演員的精彩表演讓觀眾沉醉在劇情之中。樂隊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演奏出美妙動聽的旋律讓觀眾陶醉。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節拍、每一段間奏都用的恰到好處,使音畫達到了極致。為什么有這樣的效果,首先,演奏員對整個劇情要作全面了解,并深刻理解音樂設計的意圖,其次,樂隊要多次練曲、排練、合成。這樣,在演奏過程中,才能心中有數,才能懂得情感的處理。
作為戲曲樂隊低音的大提琴,它不僅改觀了音質音量、音響效果和拓寬了音域外,更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而且強化了戲曲樂隊烘托劇情這一特殊的藝術功能。自西洋低音樂器大提琴加入到淮劇音樂伴奏以來,為文場伴奏滲入了厚度,融進了濃度,增加了共鳴,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增強了樂隊伴奏的表現力。在江蘇省第四屆淮劇節中獲獎的大型古裝淮劇《春月奇情》一劇中,劇團樂隊榮獲優秀伴奏獎。作為大提琴演奏員,在伴奏過程中,除了要了解戲曲音樂伴奏的程式外,更多的是必須掌握運用管弦樂多聲部的原理在與“三大件”同步的情況下,以一個獨立聲部塑造人物、表現人物情感來伴奏。如:《春月奇情》一戲的第一場結尾,劇情演繹出一對情人逃婚的場景。音樂設計了一段幕間間奏,利用琵琶、笙、大提琴交替出現的演奏形式,輕而不失聲,既要表現出男女主人公驚慌害怕的情形,又要突出兩人急望相見之心。這時,大提琴充分發揮它低沉渾厚的音色,以輕撥慢彈兩個音后,用短弓奏出急促的且在音響上有變化的顫音,從而表現了音樂的主題;在《春月奇情》第四場即男主人公將女主人公拋棄的場面,女主人公一聲“大哥”兩字喊出聲時,音樂起大過門,低音則抓住機會在樂句中給予重音支持,增強悲憤的情感,唱腔第一句“大哥啊”的“啊”字發出長音拖腔是表現女主人公此時此地的無奈、氣憤、惆悵的復雜心情。此時,我用低音作旋律反向進行,過門處長音襯起然后再合攏,一次求得對比和戲劇性效果;《春》劇中,有伴奏旋律為密集型十六分音符,我用稀疏型的八分音符采取重音反向的辦法來演奏,聽起來很到位順耳。
戲曲音樂始終是在遵循它固有的傳統程式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的,伴奏亦如此。探索低音在淮劇音樂中的伴奏方法,首先對低音樂器要了解、練習、摸索。還要有針對性地掌握一些樂理、和聲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多年來的演出實踐,對大提琴在淮劇音樂伴奏中的規律已基本掌握。今后將探索出更新、更美的伴奏方式,為淮劇樂隊整體的伴奏效果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