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諾
弘揚人文精神,促縣域城市文化和諧發展
□于 諾
人文精神,是一個地方全面發展的文化依托,對調動或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強大的聚合力和影響力,作為城市文化具體體現的公共圖書館,如何從地方人文傳統和發展實踐中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元素,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培育和弘揚東寧縣域經濟的人文精神,開辟東寧城市文化建設的新境界,筆者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科學發展觀和人文精神的核心都是“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按照這一要求,東寧縣要和諧發展,首先,要改善人的物質生活,從根本上解決人自身能力的發展和創造個性的充分發揮,使城市的經濟增長服務于人的發展和進步,進而推動城市的發展進程。其次,構建和諧東寧,要把協調社會關系,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放在突出的位置。這就需要我們凝聚東寧人的理想信念,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在出現矛盾和沖突時,通過自身道德修養把矛盾消解于無形之中,使社會公平公正和安定有序,促進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發展。第三,人文精神作為一種人性精神、生態精神是人自身和諧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基礎,人性精神和生態精神的弘揚和發展能喚起人們對生命存在、發展和人的尊嚴、價值、意義的全新理解與把握,對于人們走出精神生活困境及保證生態發展利益,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
據記載:早在距今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寧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皥F結遺址”被測定為是距今2000年左右漢代沃沮人遺址?!按蟪亲硬澈9懦侵贰北粶y定為是唐代渤海國時期率賓府所在地和明朝永樂元年建州女真建立建州衛所在地,是綏芬河流域最大的古城,也是綏芬河流域原始文化的主流。沃沮人的發展及克羅烏諾夫卡文化在當今學術界仍有研究和探索價值。大城子渤海文化做為元明時期滿清龍興之地,是東寧縣含金量最高的歷史資源。而唐代遺存的經過人工大規模挖掘筑壘的軍事要塞及二戰史中記載著我國勞工血淚史的最大、最長和最后被摧毀的、見證日本侵略戰爭的地下軍事要塞更是具有其深遠意義,也留下許多古今中外歷史名人拋頭顱、灑熱血、抗沙俄、逐日寇所譜寫的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而且憑借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尤其是東寧處在東北亞區域中、俄、朝三角地帶的中心環節,遠在清朝末年,東寧地區就是中、俄、朝三國商賈云集之地,以“填不滿的海參崴,拉不完的雙城子,裝不盡的三岔口”之說蜚聲海外。
公共圖書館是城市文化建設的載體之一,是人類文明的知識寶庫,也是重要的宣傳、教育陣地。它著眼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質,著力于讓市民的精神世界更美好,服務于城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于城市各個階層人民,圍繞讀者的閱讀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要、知識需求以及各種特殊需求,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科學分類、精心提煉、重點輯錄,為市民提供有重要價值的情報信息和科學文化,傳播知識,進而推動城市文化建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它是城市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貫穿整個城市發展史,承載著城市的文明積淀和記憶,它與城市的形象、人口、素質、市民的文化生活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城市文化的主角和文明標志;它還是提升和構建城市人文精神的主陣地。圖書館具有向市民提供信息的義務,圖書館尊重每個人的價值,圖書館的藏書向每一個人、每一種思維方式大開方便之門,不論常駐人口與外來人口、臨時人口,都可免費進入圖書館閱讀,它是消除社會信息獲取障礙、改變社會不平等現象的基地。
(一)必須強化人格的塑造,培育現代市民群體。人是精神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文精神最直接的是體現在活生生的人身上??h委報告所提出的敢想敢干、為民負責、鍥而不舍、抓住機遇、敢于碰硬、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的東寧人文精神,就充分體現著我們東寧縣現代市民人格。(二)當好知識的傳播者,以豐富知識武裝人。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學習成為現代人的生命形態,知識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主宰。通過有形和無形的圖書網絡的建設,為市民提供便捷的現代圖書文獻信息服務,使圖書館成為傳播知識,創建學習型城市的重要陣地和載體。(三)改進知識傳播的方式,加快人文科學建設。依托縣內各級圖書館(室),借助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定期舉辦“讀書節”、“讀書月”活動,采取經常性的推介學習書目,開辦專題培訓、學習講座、讀書沙龍、知識論壇等方法,不斷改進知識的傳播方式。(四)完善知識傳播機制,增強城市的現實“軟實力”。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人的現代化素質是城市發展戰略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五)當好精神的錘煉者,以人文精神塑造人。營造城市人文環境,塑造城市人文精神,是創新發展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文化新城的重要標志。
先進的城市文化需要圖書館事業的同步發展,圖書館培育和弘揚人文精神,有利于推動城市的科學發展,也有利于使東寧盡快成長為一個具有吸引力與競爭力的和諧城市。
責任編輯 李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