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野萍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自我進行的,以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以文藝娛樂為主要內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實現。它是人民群眾自我娛樂、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創造文化藝術的活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項基礎工程。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增強工作的責任心和時代的緊迫感,真正遵循群眾文化的群眾化原則,努力做好群眾文化工作。
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群眾文化是傳統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集中表現。群眾文化帶有一定歷史時代的具體內容和特征構成了它的傳統性,而傳統性又與民族的現實生活相聯系,作為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應當使社會主義的群眾文化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鮮明的傳統特色,逐步實現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統一。群眾文化工作者,一是觀念必須更加現代化、科學化;二是創作的題材形式、手法、技巧要多樣化,不斷有所創新、豐富和發展;三是要充分體現出特定民族生活中的現代語言,使其豐富的詞匯、語言的規范與更新;四是群眾文藝的種類、體裁、樣式要比過去更加完備。
群眾文化活動應理解為獨立與專業文化活動之外的社會文化活動,作為專門從事群眾文化活動的文化(藝術)館,應把全部的工作精力投入到發展群眾文化事業之中。
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文化館的工作,應把它放在社會大環境中去看待。由于群眾文化工作的社會性、人文性造成我們文化工作者與社會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面對社會各方面不盡相同的要求,我們也不應該運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去應付復雜的文化要求,要認清群眾文化活動自身優勢是其它文化活動所無法取代的,這種優勢是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性。為了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就必須要求我們業務干部,不但要熟悉本地所特有的傳統文化,又能具備較高的創造能力,創造出群眾易于接受而且是及具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只有我們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深深吸引眾多的參與者,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群眾工作者不同于專業文化工作者,不但要有較深的個人業務能力,還必須培養一批文化愛好者,群眾文化工作必須把廣大的人民群眾放到第一位,時刻把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視為我們最終工作目標。如果我們在業務工作中只顧個人能力的提高,我們組織的個別文化活動和少數文藝骨干達到專業水準,我們就丟失了最寶貴的財富——廣大群眾,所以無論是個人業務的發展,還是作為一種社會行業,都必須得到社會的承認以及群眾的接受,才有可能立足于當今社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職業要求不能以某一方面的水平加以衡量了,因為作為社會文化工作者,面對的服務對象不僅需要表現出某種業務技能,更多的是體現出包括政治理論素養、文化歷史知識結構、組織輔導能力以及專業水平等綜合能力的全面要求。我們主要任務就是把黨的方針政策通過文化活動的形式傳達給廣大群眾,并通過我們具體的工作引導傳達給廣大群眾,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到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當中去。如果我們沒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就無法用生動形象的藝術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境界和社會主義覺悟,對于社會上存在著各種不健康的文化現象,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也應具備敏銳的政治嗅覺對它進行有力反擊。作為文化工作者,要求我們具有組織能力,社會能力,輔導能力,協調能力。
群眾文化工作是一項社會文化工作,它要求我們的業務干部必須深入社會,了解和熟悉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興趣愛好的群眾,也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把我們的群眾文化活動搞得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