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景宇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武術套路研究】
淺談間歇訓練在長拳套路運動中的方法及運用
毛景宇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長拳套路運動以無氧酵解供能為主,文章根據這一特點,采用分段和超套間歇訓練的手段來發展供能能力,從而提高運動員的技術和速度耐力。
無氧酵解 分段間歇 超套間歇
長拳套路運動是一種舒展大方、雄壯有力、快速敏捷、節奏鮮明而又多竄蹦跳躍、起伏轉折的大強度運動項目,需要良好的速度耐力素質。本文試圖通過對長拳套路運動的供能特點進行分析,來探討間歇訓練在長拳套路運動中的方法及運用。
人體在運動時,體內供能過程有著規律性。在運動訓練中,許多項目都是遵循其規律,根據運動目的時間、距離和強度來分析其能量供給特點,從而評定和選擇訓練手段的。
長拳套路比賽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數十個包括許多難度大的騰翻跌撲及靜力性控制平衡的運動,足見其運動強度之大。據有關實驗測得,高水平運動員在演練后心率平均為180次/分左右,最高達200次/分以上。可見其套路強度已達到或接近最大強度運動。
從人體生理看,人體由ATP-CP系統、乳酸能系統及有氧能系統依次供能的。前兩個系統是在無氧或氧供不足的情況下供能,統稱為無氧酵解能,可維持1分鐘左右的劇烈運動。長拳套路要求不少于1分鐘,可見其能量主要是靠無氧酵解提供的。再者,由于套路的大強度運動及常“托”、“閉氣”的呼吸特點,使得需氧量大大超過吸氧量,故無氧酵解供能度增加。所以,長拳套路供能的特點以無氧酵解為主。
有關資料報道:血液中乳酸濃度超過80%mg的練習是屬于無氧范圍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有相當一部分能量來自無氧氧化。從某些試驗結果看,長拳類男運動員達116.6mg%,女運動員127mg%,從此推斷該運動屬這個范圍。
長拳套路運動的供能特點雖以糖元的無氧酵解為主,但是有氧氧化仍占一定的比例。
采用間歇訓練對達到提高供能能力和發展套路耐力這一目的頗為有效。
間歇訓練是指運動員在進行一定的練習后,按嚴格間歇時間休息,爾后再進行練習的循環方法。其優點在于短時間能以較輕的疲勞完成更多的工作,優越于其它的訓練方式。
2.1 分段間歇訓練
三磷酸腺苷(ATD)是肌肉收縮的直接能源,因此,保持肌肉中(ATP)的濃度與肌肉收縮能力有直接的關系。ATP是速度素質的物質基礎,而保持一定時間的高速運動,即保持ATP的濃度主要是由糖元的無氧酵解來提供,此即速度耐力之物質基礎。從肌糖元酵解→pi→ADP→ATD→HL過程上看,肌糖元和乳酵都是影響速度耐力的因素。可見速度耐力的提高主要取決于這兩點。
靠無氧酵解供能“可維持1分鐘左右運動”,并且血乳酵出現峰值(150mg%)。我們采用套路的1/2或3/4分段練習,其時間恰為40-60秒。并且在保證質量情況下具有一定強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糖酵解能力,產生盡量多的乳酸,以使機體得以鍛煉,從而提高套路的速度耐力。
2.2 超套間歇訓練
任何一項運動的供能都非絕對地利用某種方式,而是有氧或無氧酵解供能為主,但由于套路節奏的變化及“動迅靜定”、“剛柔疾徐”等特點,使套路出現高潮與緩沖階段。有研究表明心率在緩沖階段加快,說明心肺功能并不隨段落的急緩而增減,從而使總輸出量增多,則有氧供能的比例增大,這一點在訓練中是不可忽略的。“人體的有氧能力不僅有助于更有效地進行氧化過程,最快地消除無氧過程中積累的乳酸,而且還能最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元的貯藏量”。因此,即使是以發展速度耐力為主的項目,亦應該在發展有氧能力的基礎上過渡到無氧訓練。
具體到套路訓練,采用一套零一段或一套半為間歇,對發展有氧能力頗為奏效。研究認為80-150秒的運動是靠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并且在3分鐘左右的間歇練習有氧和無氧的供能比大約是3:1。說明上述方法是符合供能特點的,超套路訓練時間一般都在80-150秒之間。實驗也說明1分30秒的間歇訓練能提高有氧能力。
2.3 兩種間歇訓練的休息時間
間歇訓練的休息時間的長短與運動強度持續時間有關外,還應根據運動員個人實際情況而定,一般認為,休息時間最好是當心率恢復到每分鐘120-140次時,再進行下一次運動。開始訓練時應有準備活動使運動員的心率上升到120次/秒。
2.4 運動訓練周期安排
在全年訓練計劃中應合理地、有計劃地安排分段間歇訓練和超套路間歇訓練,使二者有機結合,互補其缺。在準備期多進行分段間歇練習,以抓其基本功、素質和基本技術為主,還并應安排一些一般耐力素質訓練(如長跑、力量、速度等)。超套間歇訓練安排在基本期,約賽前2-2.5月,此期間以提高運動能力為主,并要做好賽前心理準備。
(1)長拳套路運動是大強度運動項目,需要良好的速度耐力素質。其供能特點是以無氧酵解供能為主,有氧氧化供能為輔,對此是不可忽略的。它的供能特點為套路耐力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
(2)從套路運動供能特點看,采用分段和超套間歇訓練是發展供能能力,提高技術和速度耐力的有效手段。
參考資料:
[1]編寫組.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8.
[2]肖震亨,祝樹銘,李榮良.實用運動生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4.
[3]馮勝剛.從供能供應看武術訓練[J].中華武術,1988(6).
[4]毛景宇.武術之呼吸[J].精武,1989(2).
[5]王貴顓.供能代謝的特點談武術訓練[J].武林,1989(5).
[6]毛景宇.從自選拳械套路運動的供能特點看其訓練手段[J].武林,1995(9).
[7]丁創歆.武術訓練對提高人體供能代謝的作用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05(6).
A Brief Talk on Method and Using of Intermittent Training in Chanquan Rountine Motion
Mao Jingyu
(Puya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Puyang Henan 457000)
The most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supply of optional wushu routine is anaerobic glycolysis,according to this characteristics,using segmental and intermittent training is effective means that improve energy supply ability,skill,speed endurance
anaerobic glycolysis segmental training intermittent training
G85
A
1004—5643(2010)03—0046—02
毛景宇(1 9 6 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武術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