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永軍
(南京財經大學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46)
從“武術的美”到“美的武術”
嚴永軍
(南京財經大學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46)
傳統審美文化既能美化人們的外在生活環境和內在心靈,又能指導人們對現實美的創造。中國武術是一種美的藝術。文章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運用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武術的美”入手,分析武術美的表現形式,進而為創造“美的武術”提供理論參考。
美學 審美 武術 意境
美學是研究人對現實審美關系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對象包括:審美對象、審美意識和聯系二者的審美關系。由于藝術是審美意識的物質形態化的集中表現,人們對現實的審美關系主要表現在藝術當中,所以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就是藝術。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進程中,曾經創造了悠遠浩博的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創造了精彩紛呈的中國藝術,這帶給了華夏民族豐富的美學思想和審美體驗。“中國武術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理想化的技擊藝術”。武術的藝術性古已有之,從古時“項莊舞劍”到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器”再到武術功夫劇“風中少林”、“盛世雄風”的世界巡演,武術就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武術套路的發展更是朝著“高、難、新、美”的方向進行,在武術比賽中要求動作飄逸、布局合理、服飾新穎、節奏鮮明等,這些要求都是對美的要求,因此美就成為評價武術的重要標準。研究武術的美,認識武術的美,才能更好創造美的武術。
中國武術不僅具有精深的哲學思想、系統的技擊理論、多元的價值功能,而且富有濃郁的東方古典美的特色。它之所以能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經久不衰,不僅僅因為其具有技擊性、健身性、娛樂性、觀賞性,更在于中國傳統審美思想滲透于武術中,使它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中國武術無論是在萌芽期,還是在形成期,甚至在鼎盛期,都與中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特殊范疇,反映了東方古典藝術的神韻。美的事物總是“形美感目,意美感心”,總是容易被大眾接受,被人喜愛,喜愛之余,人們就會無意識地記住它、學習它,進而自覺地豐富它、完善它。中國傳統審美思想中的和諧之美、神韻之美、意境之美給中國武術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和諧,即協調一致,是一個從對立到統一的過程,是事物發展的一種美好的狀態。“和諧”作為表達主體主觀感受的概念,就是“美”。武術的獨特價值取向是和諧,全面實現武術技擊、養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是和諧,衡量這諸多功能的總體價值尺度是和諧。和諧是武術追求的終極目標,和諧成就了武術獨特的美,構成了武術發展的根基。以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思想,滲透在武術整體文化體系之中,表現出武術的身心和諧美,天人和諧美、人際和諧美,并貫穿于武術技法形態中的動靜、剛柔、虛實、開合等一系列矛盾變化的范疇之中。武術講究形式美的多樣化統一,通過整體的和諧來表現美,武術運動員的形體美,既要展示手、眼、身法、步,也要體現精神、氣、力、功,講求整體和諧。“美絕不單純決定于物的自然屬性,而決定于它的自然屬性同人及其社會生活的關系———適應人類社會生活需要的程度與性質。”因此,武術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系,保持一種良性的生態平衡,這是武術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它注重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運動同周圍環境密切聯系起來,武術傳統練功十分重視自然界四季和人體機能的變化,采用不同的練習方法,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主觀順應客觀,才能提高鍛煉效果,達到相應的練功目的。
中國武術注重“形神兼備,內外兼修”,追求內在的“神韻”美。“神韻”是外取神態,內表心靈,心神合一的表現,是演練者意識最高層次的表現。形神兼備是對技藝的演練要求,形是指習武者在武術演練中表現出來的整體的外部形象和形態;神是指習武者的精神、心志、意向等內在活動。神韻是指習武者在演練武術中的精神、心志、意向與武術動作招式相融契后產生的一種活力。武術在演練中強調“形神兼備”,突出對“神韻美”的追求。“神韻美”是武術在審美過程中的不懈追求和獨特表現。武術的“神韻美”是不可模仿的心理感受,可以從書法、音樂、繪畫、詩歌中得到驗證,因為真正的藝術品是不可模仿和難以理解的,是需要“悟”的。武術中的神韻之美是武術運動生動傳達其神情意態之美,體現為神形兼備、心動形隨、意發神傳等,巧妙運用這一藝術手段能夠創造一種獨特神韻。
神韻之美是武術運動的精髓和最高境界。司馬遷說:“形者,生之具;神者,形之本。”武術的技法(手法、腿法、眼法、身法等),不僅要求形健質善,而且要求形質成而神韻見,形態和質感必須聯絡精神,成為表達內在心志活動的載體,通過動作勢式的表現反映出武術的規格意識、勁力意識、攻防意識,通過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反映出武術的技擊意向、運動節奏、勁氣勢態和風骨神韻,從而表現出豐富深邃的神韻之美,完美塑造武術運動力美結合的獨特形象,給人以豐厚而特殊的審美享受。
意境通常指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形美感目,意美感心”,意境美在美學意義上標志著武術運動超越了純自然狀態,而跨入了文化創造領域,使武術運動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意義,具有更濃郁的民族特色。習練武術者將自己的情感意念融入環境,融入演練動作,動則有韻,靜則有勢,形成習練者的神韻、動作與環境氣氛融為一體的意境美,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感染著周圍,也感染著自己。著名武術家蔡龍云先生認為演練套路時將自己“置于一個戰斗的場合”,才會氣韻生動、氣勢如虹、氣質貫一,表現一種英武不屈、堅忍不拔的斗志和氣概,再現戰斗的藝術境界,使武術加深了文化意蘊。蔣孔陽教授曾說過“凡是美的東西,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令人沉浸在里面,全身心地受到它的感染;(2)在感受到感染的時候,我們又全身心地感到喜歡,感到高興。”[2]而武術所表現的意境恰恰是這兩方面的完美結合。演練者在套路中要做到“旁若有人似無人,旁若無人似有人”,將自身意識、技術、感情融為一體,動迅靜定,干凈利落。動則有韻,靜則有勢,使觀賞者體驗到形神兼備,內外合一,韻味無窮的悠遠意境,從而表現出套路演練的意境美。武術的意境美不僅體現在實際的演練過程中,而且體現在武術動作的命名上。如蒼鷹捕食、大鵬展翅,給人一種威猛雄健的感覺,體現了雄鷹氣吞千里、力負千鈞的雄偉氣魄和堅忍不拔的英雄氣概;白猿獻果、稱猴攀枝則體現閃展騰挪和巧妙輕靈,給人以機敏靈活、輕松活潑的樂趣;又如金雞獨立、燕式平衡、白鶴亮翅,體現了舒展自如和休閑、瀟灑的情態,給人一種舞臺藝術造型美的享受等等。
武術是以人體為媒介的身體活動,人體的技擊動作姿態是武術藝術的基本元素。在武術演練中,演練者、演練手段和套路的創編是三位一體的,都是人體本身。演練者在激情的演練中,把自己各種高超的技能,跳躍、旋轉、滾翻、跌撲,凝聚成身體造型,使觀者通過有吸引力的身心活動,創造一個動態形式的整體世界。
武術的藝術美,是在動作流動中展現的人體的姿態節律的美,如形體美、韻律美、造型美、技巧美以及情緒美等。武術演練中一瞬間的造型停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武術動作轉瞬即逝的遺憾,加強觀眾的記憶和印象。武術編排要求安排合理有序的武術動作,像舞蹈一樣具有節奏感,即韻律感,這樣才能有激情、有情趣、有韻味。
武術是一種身體表現,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有一些較有特色的動作,逐漸規范化、序列化和風格化,形成武術中一些整體相對固定的動作姿態和審美情趣。例如中國武術十分重視手、眼、身法、步的和諧統一,講究形神兼備、剛柔相濟、虛實相間、動靜結合,要求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快如風、緩如鷹、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重如鐵、輕如葉,一靜一動,有姿有勢。武術的程式化,是武術發展較為成熟階段的產物,它豐富和提高了武術動作的表現手段,使武術動作顯得規范整齊、活潑自然,并較為穩定地傳達一定的情感意蘊,有助于武術風格的形成。
武術常常采用虛擬手法,通過一些模擬性的動作,來表現一種虛幻的實體。尤其武術的演練,假想對手、假想場景、假想環境等,創造出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套路對技擊的表現,就其性質來說,是虛空的。不論是它虛席以待的“對手”(由實戰的真實對手虛化為攻防情景編織中的虛擬對手),還是它要表現的內容(由雙方打斗轉移為一方勁力等的表現),乃至對其表現的評價 (由“你死我活”的“一見高低”偷換為動作攻防表現的巧妙),都像“海市蜃樓”一樣將自己的基礎建筑在“空”、“無”之中,并“于無聲處聽驚雷”。[4]換句話說,套路的美需要觀眾展開想象的翅膀,動用自己的“前理解”填補套路特意為之留出的“空白”,與表演者一起想象其中的技擊。
武術雖不屬于綜合藝術,但在演練時卻表現了一些綜合性的特征。尤其近年來以武術為題材的功夫舞臺劇的成功推出,更彰顯了武術的綜合性。如武術在演練過程中靜止造型,具有明顯的雕塑意義;有人曾認為武術是具有攻防含義的舞蹈。武術演練者的服裝,使武術形象更具體、更鮮明;武術比賽中配樂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體的潛能,增強現場的氛圍,能夠充分發揮運動員的技術特長和風格,不僅使表演者能淋漓盡致地吐露自己的情感,烘托整套動作的效果和賽場氣氛,更能感染觀眾融入到現場的氣氛當中,使觀眾得到更大的精神享受。舞臺上借用美術、燈光、音樂的配合,更好地烘托氣氛,增強了表演的藝術效果,使得功夫舞臺劇成為觀眾的最愛。武術的綜合性特征在功夫劇中表現明顯,所以,人們把功夫舞臺劇稱為“集武術、戲劇、舞蹈、音樂、美術之大成”的綜合藝術。
中華民族是一個對美無限追求的民族,在她的孕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國武術,處處閃耀著美的光茫。我們應經常不惜筆墨去研究武術的美,讓更多的人認識武術的美,使武術朝著力美結合、神形兼備、多樣統一的更高美學境界升華,既充分表現出武術運動的東方古典美風采,又使武術美充溢著濃烈的新時代的氣息,成為世界上更多人的最愛。美是武術的靈魂,美是武術的化身,武術更是一種美的藝術。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122.
[2]常彥君.論武術獨特的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6(4):97.
[3]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武術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122.
[4]戴國斌.看不見的武術套路美:一項文化研究[J].體育科學,2004(6):66.
From the Beauty of Wushu to Beautiful Wushu
Yan Yongjun
(P.E.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Jiangsu 210046)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an make people's living surroundings and their inner minds,and can also help people create beauty.Chinese Wushu is a kind of beauty art.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literature,with the method of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from the term the Beauty of Wushu to analyze the expressing ways of Beauty in Wushu,and triesto offer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sforcreating beautiful Wushu.
aesthetics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Wushu artistic conception
G85
A
1004—5643(2010)10—0036—02
嚴永軍(1976~),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