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水”,就是對污水進行再循環處理,使之清潔并可供人飲用的水,新加坡人稱為“新生水”。廢水經過回收、過濾、再生,每一滴都獲得了“新生”。2003年初,“新生水”正式成為新加坡的供水來源之一,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發展迅猛,迄今已經成為新加坡日益重要的水源。
新加坡十分重視“新生水”的開發與利用,將其視為緩解水資源緊缺的主要增長點。當地具有完善的陰溝和排水處理系統,使得100%的用戶廢水都可以排入廢水管網,輸送到供水回收廠,經過處理后成為“新生水”。新加坡制定了在2060年達到水供給自給自足的長遠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新生水”的生產和使用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有四大供水來源,即國內集水、進口原水、“新生水”、淡化海水。其中雨水收集和進口原水占用水總量的75%,其余25%為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有關專家預計,由于進口原水購買費用比較可觀,海水淡化關鍵技術未能突破、規模效益不明顯等因素,“新生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隨著科技創新和成本降低,將來會占有更高的比例。
“新生水”的生產在新加坡經歷了快速的發展歷程。新加坡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污水再循環的相關技術,1998年開始試驗生產再生水,2000年建造了一個試驗性的再生水廠,采用過濾、反向滲透法和紫外線輻射消毒等三個步驟來凈化廢水,每天生產1萬立方米的再生水。經過兩年的嚴密測試和不斷改進,各項技術日趨成熟。2002年,新加坡正式宣布“新生水”技術研發成功。
2003年,新加坡建立了勿洛和克蘭芝兩座新生水廠,“新生水”開始投入大規模批量生產。新加坡現有四座新生水廠,每天可提供20多萬立方米的“新生水”,已經提前三年達到了預計要在2010年實現的目標,即“新生水”產量占全國供水總量的15%。目前,新加坡已經開始建造第五座“新生水”廠,據預測,當地“新生水”總產量將在2010年達到全國供水總量的30%。
從技術方面講,“新生水”的生產利用了“微過濾”、“逆滲透”、“紫外線輻射”等先進技術。整個生產過程分為三步。經過專家鑒定,“新生水”各項水質指標都優于目前使用的自來水,清潔度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50倍,當地98%民眾持接受態度。
從使用方面講,“新生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經顯現?!靶律钡膹V泛應用,既減少了水量消耗,又攤低了水價成本。在降低水費方面,“新生水”的生產成本是海水淡化的一半,價格比自來水便宜至少10%,使用“新生水”取代自來水,用戶水費將省一成。自投產以來,“新生水”的價格還不斷降低,最初是每立方米1元3角,2005年1月調低至1元1角5分,從2007年4月起再下調至1元,給用戶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