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典型”不等于“樹典型”
作為領導工作方法,“抓典型”和“樹典型”是不同的。要達成一項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目標,我們過去一般要有一個“從點到面,以點帶面”的過程,即先試點,探索一套合理又有效的途徑,并在不斷調整中制定相應的政策,自覺成熟后大面積推行。可是,“抓典型”漸漸地變成了“樹典型”,“樹”的先進典型根本就不可“復制”,并無推廣價值。這里最“典型”的就是“農業(yè)學大寨”運動中各地涌現(xiàn)出來的“典型”。一般的村莊就是愿“學大寨”也學不了,除非有領導干部來“蹲點”,才能享有無償?shù)呢斦a貼、才有比別村多的化肥指標,才能在農忙季節(jié)無償調來機關干部和學生“支農”。農民群眾把這叫“開小灶”,養(yǎng)“路邊花”。“樹”的典型多是扶不起的阿斗,經(jīng)不起歷史檢驗。這一套早該唾棄了吧?人民公社解體、“農業(yè)學大寨運動”被否定之后,在農村“扶貧”工作中也有類似的做法,但人們已認識到“輸血”不如“造血”,即承認了農民在脫貧致富中的主體地位。
(文/鄢烈山據(jù)《唯實》)
book=93,ebook=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