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及培源
保定市建筑設計院,河北保定 071000
目前,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特別是多層磚混結構住宅房屋,在我國仍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抗震構造柱嵌固在墻體內,通過拉結筋與墻體聯結,提高了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整體剛度,但在施工中如不注意施工質量,不但起不到增強抗震能力的作用,相反還會影響建筑物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給安全使用留下隱患。下面就幾種質量通病分析其產生原因,并提出有關的防治措施。
產生構造柱軸線位移或上部箍筋松動,主筋錯位的原因是:砌筑磚墻時,馬牙槎退進尺寸控制不好;構造柱鋼筋骨架傾斜,砌筑磚墻時磚墻隨構造柱鋼筋架移動;構造柱截面尺寸留置過大,使鋼筋骨架上部傾斜或有較大的自由度;構造柱模板安裝不牢固,產生跑?;蛎浤?;在灌注構造柱混凝土時,沒能調整好鋼筋骨架的位置等。在砌筑磚墻時,要準確預留構造柱位置,每層放線都要用經緯儀彈出軸線,并給出構造柱預留位置定位線,以便用吊線法檢查構造預留位置是否正確。根據規范要求在磚墻砌筑中,馬牙槎應從柱腳開始先退后進,以保證柱腳為大斷面。在砌筑磚墻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鋼筋骨架,避免碰撞和隨意扳彎鋼筋。馬牙槎通常采用“退四皮磚進四皮磚”的方式砌筑,拉結筋應安裝在進槎上面,并與構造柱主筋綁扎,以固定主筋位置。在灌注構造混凝土前,應首先校正鋼筋骨架位置,牢固安裝模板,特別應注意加固投料口處的鋼筋。構造柱軸線的位移應在混凝土灌注前糾正,可用剔除部分進槎的辦法來糾正偏差。構造柱主筋錯位現象一般是灌注混凝土時造成的,其主筋變形多發生在下柱柱頂的較大范圍內,當主筋錯位較?。ā?0mm)不致影響樓板安裝及裝飾工程施工時,可結合馬牙槎的第一步退槎,將主筋按a : b≤1: 6的角度在其根部彎折與上部構造柱主筋搭接。當主筋錯位較大(>40mm),影響板安裝及裝飾工程施工時,應鑿除下柱柱頂混凝土,將下柱主筋在樓層標高下以a : b≤1 : 6的角度彎折與上部構造柱主筋搭接,重新灌注下柱柱頂混凝土。
構造柱根部和施工縫夾有砂漿、磚碴等其它雜物,形成爛根斷柱。構造柱爛根斷柱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預防:第一,在灌注構造柱混凝土時,將構造混凝土灌注到樓板上標高位置,模板拆除后,安裝樓板并砌筑磚墻。由于構造柱混凝土灌注到樓板上標高位置,避免了構造柱根部出現柱坑,使因砌筑磚墻掉落在構造柱根部的砂漿,磚碴等其它雜物便于清理;第二,在砌筑磚墻時,結合馬牙槎的設置,將第一步退槎的齒深改為12cm,進槎采用第一皮磚進6cm,再進12cm的方法或將第一步退槎的第三、四皮磚的外角剔除,以增大構造柱根部和施工縫處的清掏口。
磚墻鼓脹和灰縫開裂主要發生在外墻,特別是外墻轉角留槎處的接搓質量難以保證。由于磚墻砌筑后不久便灌注構造混凝土,此時磚墻強度較低,不能抵抗新灌注混凝土產生的側向壓力;構造柱外磚墻按規范要求砌出馬牙槎,因組砌方法尚不統一,且組砌方法不盡合理,造成磚墻通縫,降低了磚墻的拉結能力;其次,不按規范規定設置拉結筋,拉結筋位置不正確,伸入墻內長度不足或數量不夠,使磚墻在灌注構造柱混凝土時產生鼓脹和灰縫開裂。在磚筑磚墻時,要采用合理的組砌方法以避免形成通縫。同時按照規范要求設置拉結筋,并保證其數量和在磚墻內的錨固長度,特別要注意外墻轉角處拉結筋的設置。在灌注混凝土時,宜將混凝土分段分層灌注,分層振搗,避免重復多次振搗,振搗棒應避免直接觸及磚墻并嚴禁通過磚墻傳振,以免磚墻鼓肚和灰縫開裂。
由于構造柱鋼筋骨架的整體剛度較差,鋼筋綁扎不夠牢固;磚墻砌筑和砌筑過程中,不注意鋼筋骨架的保護,使鋼筋骨架彎曲變形;灌注混凝土時,采用料斗集中下料或遠距離側向投灌混凝土,使鋼筋位置偏離,產生露筋或保護層過小的現象。要提高鋼筋綁扎這一工序的施工質量。為了提高構造柱鋼筋骨架的剛度,鋼筋綁扎應采用十字花扣、反十字花扣等方法。由于構造柱多為磚包柱,在安裝拉結筋時要將拉結筋與構造柱主筋綁扎,以固定主筋位置提高猾骨架的剛度。當構造柱與墻體單向聯結或雙向垂直聯結(兩相鄰面有墻體)時,其它側面應設墊塊。在磚墻砌筑前加砌筑過程中,應避免施工機具和進行其它工序時的外力碰撞。在灌注混凝土時,要注意保護鋼筋骨架和鋼筋位置。
構造柱混凝土灌注時,由于拉結鋼筋綁扎位置不正確;構造柱鋼筋、圈梁鋼筋和磚墻拉結筋交織在一起,鋼筋密集、間距較小,給混凝土灌注帶來困難;混凝土級配不合理,粗骨料粒徑過大,使粗骨料卡在鋼筋上;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過大,產生離析現象;模板安裝質量不好,跑漿漏漿;灌注、振搗混凝土沒有分層,造成構造柱出現蜂窩、孔洞。砌筑磚墻時,要按圖1正確安裝拉結筋。在灌注構造柱混凝土前,應首先檢查模板安裝是否符合要求,鋼筋位置是否正確,以免出現脹模、漏漿和鋼筋位移。灌注構造柱的混凝土配合比要嚴格控制,坍落度可適當加大,一般以5~7cm為宜,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徑最大不宜大于20mm,混凝土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以減少混凝土離析現象,確保混凝土密實。構造柱混凝土灌注應分段進行,每段灌注高度不宜大于2m。每次振搗層厚度不得超過振搗棒插入長度的1.25倍。
砌筑磚墻時,灌注砂漿掉落在拉結筋、箍筋和馬牙槎上,灌注混凝土前未能及時清理,使混凝土與鋼筋、磚墻之間存在砂漿隔離層,以致降低了混凝土與鋼筋、磚墻間的聯結能力。灌注混凝土前沒有將磚墻充分澆水濕潤,灌注混凝土后,造成混凝土早期失水,強度降低,使構造柱與墻體聯結不牢。
砌體結構中有部分的 大梁的靜力計算一般按簡支構件考慮,由于墻體對梁或屋架有一定的約束作用或者說在水平作用下梁或屋架均產生一定的固端彎矩,并由此對墻體產生不利影響,易使墻體產生水平裂縫,所以設計中梁不但應配置一定數量的構造負筋,而且墻體在此位置也要加強,一般情況下加構造柱,但構造柱絕不能按構造配筋,而應該加大構造柱截面配筋,把構造柱按排架柱來考慮。
若多層砌體房屋中設置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梁,當構造柱與圈梁邊緣對齊時,施工時哪部分的鋼筋放置在最外側?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當框架柱和框架梁邊緣對齊時,一般將柱主筋放置在最外側,梁縱向鋼筋緊貼著柱最外側主筋,從內側穿過。而對于多層砌體房屋,為了使圈梁充分發揮其對結構構件的約束作用,當構造柱與圈梁邊緣對齊時,一般將圈梁的縱向鋼筋放置在最外側,構造柱主筋從圈梁最外側縱向鋼筋內側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