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萍
中鐵六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當前,我國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道路擁擠、車輛堵塞、交通秩序混亂等現象已經造成城市發展的“瓶頸”。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城市規模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以及頻繁的物資交流,造成了交通需求急劇增長,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趨緊張。發展以軌道交通,引導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統,不僅是國外大城市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大城市解決交通問題的唯一途徑。城市軌道交通,特別是地鐵運輸,在運力、環保、經濟、舒適和空間利用等方面有著其它交通手段無可替代的優勢。
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地鐵工程建設采用建設單位(工程建設指部)、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物資供應單位分工協作的體制,這種管理體制曾對地鐵的建設和發展做出過積極貢獻。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以工程建設指揮部為主體的工程項目管理體制,由于其各環節設計、施工、物資供應之間互相分割與脫節,存在工程建設周期長,工程費用超支,投資效益低下等缺點。新的工程項目管理方法對我國地鐵建設發展起到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像地鐵這樣出于安全和戰略的需要必須由政府直接運營的關鍵設施,非常適合采用BT模式進行投資、建設。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及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基礎設施的投資,尤其是公路、鐵路、城市軌道等工程建設資金的壓縮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籌集建設資金成了制約城市交通建設的關鍵。原有的投資融資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建設企業及其關聯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為阻隔,風險和收益分擔不對稱,資金缺乏有效的封閉管理,開發商、金融機構、建設企業不能形成以項目為核心的有機循環閉合體,優勢不能相補,資源沒有得到合理流動與運用
在工程建設中,存在多種管理模式,BOT就是其中一種。BOT是Build—oerate—transfer(建設一經營一轉讓)模式的簡稱。它主要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即通過特許協議,引入國外資金或民間資金進行專屬于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約定的期限內經營管理,通過項目經營收入償還債務和獲取投資回報。約定期滿后,項目設施無償移交給項目業主。而BT(Build—transfer,即建設一移交)則是BOT的一種演變形式,像是一些公益性工程項目,企業無法獨立實現經濟運營,取得投資收益,所以將“BOT”中的“O”即企業運行過程排除,形成“BT”模式。它具體是指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授權BT承包商對項目通過融資建設,建成后整體移交給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利用建設期間以及工程完成以后所募集的資金,來償付企業的融資本金及利息的一種新型項目管理模式。BT模式對工程總承包企業來說具有投融資的性質。工程總承包企業與銀行作為BT項目的合作伙伴,在BT項目中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BT模式的運作過程,分為5個階段。項目的確定階段、項目的前期準備階段、項目的招標階段、項目的建設階段、項目的移交階段。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對項目進行立項,完成可行性研究、項目建議書、籌劃報批等前期工作,將項目融資和建設的特許權轉讓給投資方(依法注冊成立的國有或私有建筑企業),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根據項目未來的收益情況對投資方的經濟等實力情況為項目提供融資貸款,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與投資方簽訂一份BT投資合同,由投資方來組建BT項目公司,投資方在建設期間行使業主職能,對項目進行融資、建設、并承擔建設期間的風險。項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資方將完工驗收合格的項目轉交給政府部門,政府部門按約定總價按照比例分期償還投資方的融資和建設費用。政府在BT投資全過程中行使監管的職責,保證BT投資項目順利的融資、建設、移交。BT項目能否順利建設和移交的關鍵是投資方是否具有與項目規模相適應的實力。
在BT模式下,項目的建設是由BT承包商來承擔,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不需要設立項目管理機構來實施項目建設中的管理。此外,建設期內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不投入資金,只需要監督BT承包商在規定的時間內移交合格項目即可,節省了物力、人力。于此同時,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在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才支付資金,這也大大的減小了建設期的融資風險 。
那些采用BT模式實施的工程,其工程量一般都比較大,而BT承包商可以給出最優惠的總體價格。總承包價格由工各項管理開支費用、程施工造價、風險費用、合理的利潤、財務費用、國家規定的稅收等組成,它是雙方認可的一個合理的價格,以達到項目總體成本的控制。在BT模式下,工程項目所涉及的征地拆遷、設計、管線改移、施工及協調等工作全部由BT承包商負責,減少了設計招標等中間環節。在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合同工期的壓力下,BT承包商協調力度加大,避免了通常模式下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施工單位以及設計單位出現相互扯皮現象的發生,從而大大縮短了工期。
BT模式是采用固定總價合同,通過鎖定工程造價和工期,來降低工程造價,轉移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的投資建設風險。BT承包商將統籌安排項目建設期的資金,負責項目的融資,在建設期不需要動用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的財務資源,減少因融資而增加的財務成本。當地建設部門(或當地政府)只需在項目建成轉讓時付款,有利于降低其負債水平。一般來說,項目報價中財務費用是依據市場利率的水平單獨計算,與業主自行貸款的費用相同,因此不會增加項目的造價。于此同時,該費用是固定報價、包干使用的,因資金安排不合理而造成財務費用的增加是由BT承包商承擔。
[1]張玉魁,劉衛功.BT項目實施模式分析[J].市政技術,2007(4).
[2]蔣運通.企業戰略管理[M].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7.
[3]彭建偉,李多修.BT項目融資風險及應對策略[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6(2).
[4]陳偉柯.工程項目風險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