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慶義
廣東省廣州市旺隆熱電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700
廣州市旺隆熱電有限公司#1汽輪機組為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的型號為N110/C68-8.83/0.981,為雙缸、單軸、沖動式、單抽、凝汽式汽輪機。本機組在第5、8、12、14、15/20、17/22級后設有6段非調整抽汽分別供高、低壓加熱器;機組在第11級后設一級調整抽汽,11級后下缸處開兩個抽氣口,由兩條管道引出,一條至供熱用戶,另一條至輔汽母管,高除用汽就來自輔汽。
進汽調整門全關而凝結水流量和溫度又基本正常,勢必有加熱凝結水的熱量進入#1機高壓除氧器,那么,這部分熱量從哪里來呢?經分析有如下可能:
第一,門桿漏氣上高除流量增大。門桿漏氣本身量很小,且通過對現場自動主汽門、高調門、高壓缸前軸封進行檢查,基本無異常,這種可能被排除。
第二, 連排擴容器至高除的汽量增大。通過與鍋爐人員的驗證,鍋爐至連排擴容器的開度沒有變,且現場檢查連排水位,壓力均正常,這種可能被排除。
第三,高加疏水上高除的流量增大。有兩種可能:
1)一、二段抽汽量增大,在高加凝結的疏水增多。查歷史記錄發現,相同熱電負荷下,一、二段的壓力均未比以前增大,這種可能被排除;
2)高加水側有漏。假如高加水側有漏,那么給水泵的電流與入口流量勢必會增大,高加出水溫度會降低,疏水溫度會降低。通過對上述參數的歷史數據分析,發現相同熱電負荷下,A給水泵電流(282A)與入口流量(471t/h)均比以前增大;高加出水溫度也略低,特別是#1高加低了3.5度;疏水溫度因無測點紀錄,無法驗證,但通過現場紅外線測溫,與#2機相比,#1機高加疏水溫度確實低一些。
再分析一下A給水泵電流與入口流量增大的情況,是否有可能是表記不準確呢?通過查歷史記錄,發現A給水泵的勺管開度較同負荷下增大,轉速也增加,泵體風溫、線圈溫度均升高(閉式冷卻水系統正常),證明給水泵的出力的確增大,電流與入口流量準確。同時鍋爐的給水流量(425t/h),與主汽流量基本一致,而現在的主汽流量(427t/h)帶95mW,65t/h左右的負荷也符合實際,證明鍋爐的給水流量準確。A給水泵的入口流量(471t/h)與鍋爐的給水流量(425t/h)相差甚大,就此又有如下分析:
1)運行泵再循環門有漏;
2)備用泵逆止門有漏;
3)備用泵倒暖門有漏;
4)給水管道有漏;
但通過以下措施:
1)全關A給水泵再循環電動門前手動門;
2)全關B給水泵出水電動門及旁路門;
3)全關B給水泵倒暖一、二次門;
4)全面檢查給水系統管道。
發現A給水泵電流與入口流量,鍋爐的給水流量均無變化。同時我們也做了個測試:聯系鍋爐將給水壓力降低到12.18MPa,高除進汽調整門緩慢開啟,#1高加疏水上高除調整門也緩慢關小。這說明給水壓力降低后,高加漏水量相應減小,從而漏回高除的疏水減少。
綜上所述,證明就是高加水側有漏,從而引起高除進汽調整門全關。從前面#1高加出水溫度低了3.5度的現象中,可以推斷#1高加的可能性更大。
于是退高加汽側、水側,進一步確定是哪臺高加有漏。在高加水側轉旁路后, A給水泵入口流量和電流均下降,由此證明之前的推斷完全正確。我們重新對高加水側充壓,發現#1高加的水位明顯上升很快,而#2高加水位基本沒變化,證明就是#1高加水側有漏。
高加水側漏水無非是下面兩種情況:
1)高加鋼管脹口松弛泄漏;
2)高加鋼管破裂。
而出現這些情況一般是在投退過程中溫度控制不正確,或投退頻繁。從而造成高加鋼管脹口松脫,或鋼管金屬疲勞破裂。從歷史紀錄中也可看出,A給水泵電流與入口流量增大,是在前兩天退投高加后慢慢開始的。
由此,建議:
1)在高加有缺陷時,而不影響機組安全運行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高加投退次數;
2)投退過程中嚴格按操作票執行,特別是對溫度的控制尤其重要;
3)給水壓力在鍋爐滿足的情況下,盡量維持低壓力運行,以保證高加鋼管在更加安全的壓力下運行,這樣也可以降低給水泵的電流而節省廠用電。
4)開停機時,高、低加最好隨機啟動或滑停,這樣能使加熱器受熱均勻,有利于防止鋼管(低加銅管)脹口松脫漏水,也有利于防止法蘭因熱應力大造成變形,還可以減少上下汽缸溫差和簡化操作。
[1]旺隆熱電有限公司N110/C68-8.83/0.981汽輪機運行規程.
[2]王國清.汽輪機設備運行技術問答[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