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5日報道,科學家模擬大腦的工作原理,首次在有機單分子層上制造了一個同樣具備自我進化功能、能夠解決復雜運算問題的電路,這是科學家首次制造出類似大腦的、能夠自我進化的電路。
現有數字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電路都是靜態的,而人類大腦中的信息處理回路——神經細胞則會通過持續進化來解決復雜的問題。現在,由日本筑波大學和美國密歇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一個有機分子層上,成功地制造了同樣一個類似于大腦功能的、能夠自我進化的電路,首次在有機分子層上實現了類腦運算。
基于這種電路的新型計算機能夠進行并行運算,這一點遠遠勝于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迄今為止,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每一個通道一次也只能處理一個字節。
這種計算機能夠為那些很難確定算法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比如預測自然災害和疾病的暴發等。為了證明這種獨特性,研究人員在分子層面模擬了兩種自然現象:自然散熱和癌細胞的擴散。
另外,建立在單分子層的這臺計算機也有智力,它能夠解決同一個計算機網格內的很多問題。
在人類的大腦中,如果一個神經細胞死亡,另一個神經細胞就會取而代之,接手其工作。利用單分子層所具有的自我組織功能,這種新型計算機的分子處理器在出現問題時,也同樣具有自我愈合能力。迄今為止,還沒有人造的計算機擁有這個特性。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物理》雜志上,其作者包括密歇根理工大學物理學院的蘭吉特?帕蒂,日本筑波市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的人工智能和分子電子學科學家安尼班?班德亞帕德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