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昂
大連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蘊藏著巨大的生物量,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藥品(或藥源物質)、材料以及化工產品,海洋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海洋經濟已經是沿海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之一。但是,在開發(fā)海洋的同時對海洋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部分地區(qū)的海洋生態(tài)遭到嚴重破壞,部分海洋資源日益匱乏。因此,不管從開發(fā)海洋生物資源還是從保護海洋生物資源的角度來看都迫切需要實施海洋生命科學的素質教育。
但是在實施海洋生命科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1)海洋生命科學類課程在大連大學從未開設過,沒有現(xiàn)成的教材,其它學??山梃b的經驗也很少;2)課程講授過程中需要介紹具體的生物物種,在沒有以往教學資源積累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電子標本、實物標本,很難完成教學任務;3)海洋生物資源種多量少,沿海的某一區(qū)域很難采集較多數(shù)量的生物樣品,同時由于多數(shù)沿海已經被漁民所承包,給課程實習帶來困難;4)課堂學習時間畢竟有限,校園內缺少海洋生命科學課余學習平臺。面臨上述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普及海洋生命科學,我們結合大連大學素質教育基地的建設,以大連大學博物館展出標本為載體,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輔助手段,以有層次的課程體系建設為核心,探索了一種新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模式。
開展海洋生命科學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們認識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生物,增強保護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意識。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而課程體系的層次建設是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否,因此在設置課程時,我們首先開設了《生態(tài)學》,希望通過該課程的講授,同學們在宏觀上了解海洋生物資源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和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個體生物的適應性;在宏觀上介紹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海洋生物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我們又開設了《基礎生命科學》,詳細介紹海洋生物的起源、進化以及具體的海洋生物物種,使學生全面地了解海洋生物資源;在上述的基礎上又開設了《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增強了學生保護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意識,緊接著又開設了更專業(yè)的《海洋藥物學》、《海洋生物技術》和《海藻生物技術》等課程,系統(tǒng)地介紹海洋生物資源開發(fā)的方法、手段、技術等知識,使學生對海洋生物資源開發(f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上述課程在大連大學都是新開設課程,教學資源面臨著一個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現(xiàn)代先進的教育手段,收集海洋生物資源的圖片、照片以及相關知識,按照生物進化的先后,建立一個關于海洋生物資源的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詳細介紹了海洋生物物種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生存環(huán)境、生理結構以及繁殖方式等知識,不僅是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
我們開設的部分課程需要到海邊實習,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的了解海洋生物資源、認識海洋生物資源,但在沿海某一區(qū)域所能見到的海洋生物一般僅為幾個常見的物種,而且多數(shù)沿海已經被當?shù)貪O民所承包,很難進入生物量比較豐富的沿海灘涂,給實習工作造成巨大的障礙,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生物量較多的標本庫,搭建一個認識海洋生物資源的平臺。在我校推行素質教育、建設博物館的過程中,為了實施海洋生命科學素質教育,解決上述問題,素質教育基地決定建設海洋生物資源庫,以黃渤海海域生物為主體,廣泛采集各門類的代表生物制成標本,目前已建成18個展板、14個展柜,共展出標本300余件。
在課程體系、立體化標本庫建成的基礎上,又面臨的一個新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擴大海洋生物素質教育的影響,如何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如何讓學生可以自主地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學習。有了載體,還需要一個平臺的建設,因此課程組成員借助學校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利用現(xiàn)代高新技術,在校園網上建設了一個網絡平臺,該平臺不僅載有與課程教學相關的文件、資料、課件等全部資源,而且真正的將電子標本變成了一個立體化標本庫,學生在校園內可以隨意登陸進行自學,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在有了上述的課程資源、立體化標本庫、網絡平臺等資源基礎上,素質教育實施模式的探索就顯得至關重要。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我們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適當?shù)母母?,將課堂搬到博物館,以博物館的實物展出作為載體,以網絡平臺中的電子標本為資源,這樣不僅教學內容生動、充實,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最終建立了一種以博物館標本為載體,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輔助手段,以有層次的課程體系為核心的一種新的素質教育課堂教育模式。同時我們還注重課堂以外的教學形式,通過實物標本的展出、網絡素質教育平臺的開放使更多的學生和校外人士從中受益,通過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課題、解說員培訓等活動挖掘海洋生命科學文化內涵,通過解說員、網絡教學平臺等手段將海洋生命科學文化內涵進一步傳播。這樣就形成了課內、課外兩種有特色的素質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