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海波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湖南張家界 427000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批社會和用人單位都歡迎的高技能人才。經濟的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了要求,高職教育必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目前,高職教育培養的許多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弱,眼高手低,動手操作能力不強,不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實驗動手能力較差,缺少應對突發事件的敏銳思維,導致他們在理論上不及本科生,在實踐方面不及中職生,其實踐能力方面的優勢沒有顯示出來。高職教育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實踐教學環節止是提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為了滿足市場需要,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
從“實踐教學”的字面意思看,它是一個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教學術語。“實踐教學”一詞何時出現,現在無從考證,但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卻與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相始終的。職業教育起源于勞動,在所有教育類型中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種。在正規的學校教學中,實踐教學一直得不到重視,除了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有關,還與制度和人們的觀念有關。在五六十年代,大學里非常重視實踐教學;但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反不及從前。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就業問題擺在各個高等院校面前。高職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使自己培養的學生適應社會需要,滿足市場需求。高職院校必須通過實踐教學實現培養目標與社會職業的對接。
在高職教育中,實踐教學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式,它相對于理論教學獨立存在但又與之相輔相成,主要通過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習等教學環節鞏固和深化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
教育部長周濟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技能型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可見,實踐教學環節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主體教學之一,是高職教育能否辦出成效的關鍵。
1)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和靈魂,是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標志,是職業教育賴以生存的根基,實踐教學的好壞決定著職業教育的成敗。因此,搞好實踐教學是每一個職業院校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2)實踐教學決定著高職教育的命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能否適應市場需要,能否被社會接受,是評價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只有畢業生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牛產與工作中得到充分地應用,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職業教育,才能發揮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實踐教學對高等職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實踐教學可以起到自我檢查和督促的作用。實踐教學不僅可以傳播科學技術知識,使受教育者掌握和了解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而且還可以激發受教育者的創造性,增加他們的見識,拓寬高等職業教育的影響。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實踐教學的水平,學生全面素質的養成,尤其是其職業技能熟練的程度與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的強弱,標志著職業教育的水平。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這幾種模式雖然在一些院校取得成功,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各個高職院校還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尋找符合自己的實踐教學模式。
1)“工學交替”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到企業生產實踐與在學校學習相互交替,學用緊密結合的合作教育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的具體內涵是:新生到校前,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了育人方案、教學計劃和實施意見;學生到校后,第一學期就到企業實習,由企業負責學生的入學教育與專業思想教育;第二、四、五學期學生在學校進行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技術及能力的學習,第三學期又到企業進行頂崗參加生產實踐,第六學期則獨立上崗并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如此循環交替,實質性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和職業素養,實現與企業需要之間的對接。
2)“2+1”實踐教學模式。“2+1”模式是以我院為代表的職業院校創造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具體講就是3年的教學,2年在學校組織,一年在企業進行。校內教學以理論課為主,輔之以實訓、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在企業的一年以頂崗實習為主,同時學習部分專業課,結合生產實際選擇畢業設計題目,并在學校、企業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其功能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社會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的適應期。
3)產教結合實踐教學模式。產教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是校企合作訂單教育的一種新路子和新突破。它實現了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的根本變革。這種模式將教學、實驗、生產融為一體,學習、實訓、就業一條龍的流暢鏈接和零距離的融合。學生在校學習既是學院的學生,又是工廠的工人,而且教學、實驗、生產用的設備配套到位,學生學習、實訓、生產、就業環環相扣。這種學校即工廠,教室即車間,教學與生產合一,教學直接服務于生產,生產崗位直接產出效益的產教結合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和生產無縫對接,是高職實踐教學最優化的方向性模式。我院與上海春秋航空和上海錦江的合作辦學采取了這種模式。
4)“學做合一”實踐教學模式。“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最早是南美國近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他強調學生應從“做中學” (1earning-by-doing),也即“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借鑒和改造杜威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學做”合一的思想,即要求學習者以實踐的目的去學,在實踐過程中去學,從而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種模式不僅體現了他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態度,也包含著他們對職業教育今后發展趨勢的預期和認同,是一種代表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的優化模式。應當說這種學做緊密結合,課堂學習與場地實踐完全同步的教學模式,是實踐教學和高等職業教育的最佳模式。
5)自主創業實踐教學模式。自主創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內涵是指由學生自主創業開辦公司,教師主要幫助、指導學生創業,是創業公司的指導者,家長主要支持、資助大學生創業,為學生的公司提供資金和信譽擔保,學院為學生創業提供有償和無償系列服務(如學校統一為經營的學生辦理營業執照,門面和租金也給予優惠)并負責創業的體制、機制、環境、協調、服務五方面的管理。
6)模塊化實踐教學模式。模塊化實踐教學模式是將實踐教學內容分解成相應的模塊組織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模式的目的是構筑與職業和技能兩個系列相融合、符合實踐教學需要的新的教學范式。模塊教學的優點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過程上化繁為簡,各個擊破,確保教學質量。教學的本質上,符合職業教育的規律,因而可以肯定的說,它是一種優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就要從國家、企業和高職院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國家除了提供資金等政策支持外,還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企業為了所需的人才,也要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高職院校自身的更應該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
1)制定完整可行的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的制定是教育過程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實踐教學計劃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整體教學的質量與人才培養的質量。要制定好教學計劃,就一定要根據現實條件和發展需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和依靠各專業學術帶頭人,充分調動與本專業有關的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使其真正參與到計劃的制定中,同時要廣泛聽取校內外有關專家的意見,才能保證教學計劃的質量,力爭形成專業特色。
2)大力開發實踐課程教材
實踐課程教材是高等職業教育教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大特色,在高職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實踐課程教材的使用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教學中學到專業實踐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們的實際工作技能和水平。實踐課程教材應具備簡明、商觀、實用的特點,能夠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職業適應能力;同時融入足夠的實習實訓內容,包括實習實訓目的、技術要點、操作規程及步驟、文明生產、安全生產等方面,其中應用、實例、規范三種知識類型要占主導地位,要點突出應用;教材內容還應注意與專業理論課的銜接和對應,把握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突出各自的側重點。
3)加快“雙師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步伐
抓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時間能力,使他們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積極到企事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職結合,改善學校師資結構,適應專業變化的要求:要淡化基礎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界限,逐步實現教師一專多能。
4)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實習實訓基地可分為實訓基地和實習基地。實訓基地主要在校內,實習基地主要在校外。實訓基地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群基本技術技能的模擬實操培訓,實習基地是學生頂崗實訓、進行綜合技能訓練的場所,二者側重點不同,但是它們之間相互補充、相互配合,最終要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因此,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都要重視和加強。
5)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
管理可以出效率,嚴格而科學的管理可以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力、物力、財力得到合理而充分的使用,既能減小消耗,又能增加產出。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是實現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要落實到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
[1]申榮衛.我國高等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基本模式[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1(3).
[2]曹小玲,等.構建符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1(4).
[3]李定清.構建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思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
[4]陳寶華,王中向.高職教育發展理念與實踐選擇[J].職教論壇,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