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皎平,金文兵,劉哲緯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
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實現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突破,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學院的地理優勢(學院附近有很多大型的高新企業),在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方面不斷探索和大膽實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學生人數和學校總數空前增長,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是人才培養過程中傳授知識、訓練實踐技能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教材對于穩定教學次序,提高教學質量,更新教學內容,指導教學方向起重要作用。學校在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中要保證教學質量,就要重視教材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視教材建設。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教育模式,針對進行半工半讀的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的教材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和實踐,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一手抓教材建設,一手抓教學質量,具體情況如下:
1)明確培養目標,制訂適合半工半讀教育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管理制度
教材建設要緊緊圍繞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展開工作,對我院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來說,半工半讀教育是一種全新課題,一定要制訂好指導半工半讀整體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制度,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電子技術和過程控制技術基礎,熟悉常用生產過程自動化設備和典型過程控制系統,具有較強的自動控制系統和智能儀表組裝、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的生產一線技術應用能力,具備新意識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只有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才能確定課程的專業地位和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制訂適合本專業半工半讀教育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管理制度。確定主干課程的同時,與技能培養緊密聯系。課程設置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度,著重技能培養。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設立教學模塊,建立了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及素質教育體系。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的比例達到了1:1,加強了各方面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2)整合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
教材建設要從相應的職業崗位或相應的技術領域的要求出發,強調以能力為本,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重。圍繞職業崗位和核心課程,對相關課程進行整合與優化,為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將《自動檢測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過程控制系統》課程有關內容整合成《過程檢測與控制技術》;將《工廠電氣控制與PLC技術》分解為兩門課程—《工廠電氣控制設備》和《PLC技術》;為突出高新技術教育,實現特色辦學,讓學生畢業后能盡快掌握企業正開始使用或正準備開始推廣的先進的應用技術,我們設置了新課程《嵌入式系統》,在高職院校率先開設《工業網絡(DCS、FCS)技術》。通過課程整合與優化減少了理論學時,整合優化后的課程主線清晰,重點突出,案例豐富,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3)選用規劃教材、自編特色教材
根據學生情況優先選用近3年出版的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獲獎教材,選用比例達到70%左右。本專業重視自身教材建設,組織合編、自編特色教材和配套齊全的實驗、實訓指導書,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指定了有效的擴充性文獻資料。根據社會實際要求和我校實訓條件,自編《自動控制綜合實訓系統實驗、實訓指導書》,合理安排實訓內容,通過項目調研、項目設計和項目驗收3個步驟,學生選擇設計對象,進行自動控制系統分析、設計,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融合到設計中,同時整個過程中以學生自主設計為主,能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4)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實訓教材,確保優質教材進課堂
浙江中控技術有限公司是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系部與浙江中控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工學結合工業自動化系列教材《控制技術》、《組態技術》、《DCS系統》、《FCS、以太網》、《管網一體化》。教材編寫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完成《控制技術》、《組態技術》、《DCS系統》的編寫,第二階段完成《FCS、以太網》、《管網一體化》的編寫。每本教材分為基礎篇、技術篇、應用篇,并引入工程案例,強調工程實施具體化。
5)教材編寫特色與創新
教材建設突出高等職業特色,注重實用性。做到理論知識夠用為度,充實實踐教學和實際應用的內容。注重現實社會發展和就業需要,以培養職業崗位群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充實訓練模塊的內容,強化應用能力,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教材內容的設置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著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內容及時反映本職業領域的最新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對職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工學結合教材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目前正處探索階段,它涉及到學校的各個方面,既要有一支素質優良的教師編寫隊伍,又要得到學院領導和學院各系部的支持和重視,要嚴格規范管理,從各方面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要加強教材建設的深入探討和研究, 從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編寫出更多適應高職工學結合的教材。
[1]周建松,郭福春.關于高職院校教材建設的若干思考.教育探索,2005(12).
[2]李潔.關于職業教育教材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問題探討,2006(3).
[3]解京選.加強高職教材建設 提高高職教學質量.教學研究,2004(31).
[4]劉暢.高職教育教材建設探討.工作研究,2006(2).
[5]張秀蘭.高職教材建設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教學改革,2006(4).
[6]趙居禮,王艷芳.完善高職教材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職業技術教育,2003,24(6).
[7]劉麗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 實現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新突破.職業技術,2006(4).
[8]周濟.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實現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突破[N].中國教育報,200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