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核子研究中心3月30日宣布,日內瓦時間13:06(北京時間19:06)在跨越瑞士、法國邊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總能量為7萬億電子伏特的兩個束流對撞成功。參與LHC實驗工作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的陳國明研究員告訴記者,中國科學家積極參與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
據介紹,LHC的隧道里安放了四個探測器CMS(緊湊繆子線圈)、ATLAS(超環面儀器)、LHCb(底夸克探測器)和ALICE(大型離子對撞機),有4家中國的科研單位參與了CMS實驗。中科院高能所和北京大學組成的CMS中國組成功地建造了三分之一的端部繆子探測器陰極條室和阻性板室,并參與擬定了CMS技術設計報告;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向CMS提供了核心探測材料——用于電磁量能器的5000余根自主研制的鎢酸鉛閃爍晶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參與了電磁量能器的研制。CMS中國合作組還在中科院高能所建立了CMS實驗遠程控制中心,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和美國費米實驗室一起輪班承擔CMS實驗的一部分實時控制工作。
在ATLAS實驗中,也有中國科學家參與工作。中科院高能所實驗物理中心研究員金山告訴記者,ATLAS中國組包括中科院高能所、山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四個單位。“他們對ATLAS實驗的繆子探測器和電磁量能器的設計和建造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了解,目前,CMS和ATLAS實驗的中國科學家正積極參與探測器日常運行值班和非常復雜的模擬數據分析,為用即將獲取的實驗數據發現包括希格斯在內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現象做準備。
《科技日報》
4月8日上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美國西屋公司合資建設的我國核級海綿鋯項目主體工程奠基儀式在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這是我國加快推進第三代核電自主化發展進程中實現的一項重大里程碑目標,對填補我國核級海綿鋯生產的空白,支撐我國核電的自主化、批量化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呂華祥在儀式上講話時指出,核級海綿鋯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是中美兩國在核能高科技領域加強合作取得的最新成果。據了解,我國核級鋯材此前一直依賴從國外進口,是我國核電產業的薄弱環節,成為制約我國核電規模化、自主化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隨著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美國西屋公司在AP1000三代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依托項目建設中戰略合作的不斷深入,雙方決定在核級海綿鋯生產領域合作。
人民網
繼圓滿完成“平安奧運”使命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又將在上海世博會上再扛頂梁之責。在為期184天的世博會期間,航天科工技術保障團隊將“潛伏”幕后,為“平安世博”全程保駕護航。
目前,該集團公司承擔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安全控制系統建設工程總承包項目”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項目負責人表示,世博安全控制系統項目涉及世博會安保的各個方面,與北京奧運會相比,上海世博園區環境條件更為復雜,保障時間長達半年,對安保技術的要求更多維、更集成、更持久也更全面,加之分包單位多,工程協調界面復雜,建設標準要求高等特點,給安保技術團隊引入了新的命題。該負責人介紹說,世博會所應用的產品和技術,在北京奧運安保系統基礎上有了新的升級換代。同時,項目部面對工程影響大、周期長、任務緊、難度大等特點,對計劃進行精細化管理,探索出模塊化管理模式進行快速施工。項目團隊參照奧運項目建設的經驗,作業盡量精確到每一個出入口、碼頭、路段,盡可能將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
據悉,該集團公司總經理許達哲近日親臨上海世博園區安全控制系統工程施工一線,了解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并要求上海世博安保團隊實現“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讓世博園區更安全”的目標。
《科技日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3月29日在京宣布:2010年中華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目前雖然局部環境有所改善,但環境形勢總體惡化的趨勢并沒得到有效遏制,環境污染依然很嚴重。這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污染減排的壓力有增無減。隨著經濟回升勢頭更加強勁,產能釋放更加明顯,污染物的產生還會增加,甚至一些已經淘汰落后的產能、設備和企業還可能死灰復燃。第二,潛在的環境問題不斷顯現,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開始暴露,大城市和城市群的陰霾天氣等污染問題開始凸現。突發環境事件處于高發期,一些重特大環境事件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第三,環保的技術能力建設仍然相對滯后,污染減排的三大體系建設和運行仍需要繼續加強。環境監管等能力建設仍不能很好滿足任務需要。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光燾指出,中華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由全國人大環資委牽頭,中宣部等十幾個部門共同組織,新華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參加。活動將圍繞全國人大常委會清潔生產促進法和節約能源法執法檢查,大力宣傳我國“十一五”推動節能減排和促進清潔生產的成效和經驗,大力宣傳各地區各行業和社會各界重視、參與和推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發展的成效和經驗,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消費方式的轉變,為全面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決議,加大環境資源監督工作力度,督促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落實,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貢獻。
《科技日報》
中國與鄰國尼泊爾近日就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由于雪量不同,珠穆朗瑪峰確實有兩個不同的高度。該消息雖然意外但“和諧地”解決了兩國關于珠穆朗瑪峰高度的長期爭論。
世界各國曾經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8.13米,由印度在1954年測量得出。2005年5月,中國登山隊員和研究人員登頂珠穆朗瑪峰后重新測量了它的高度,得出不同的結論。測量結果顯示,珠峰峰頂巖石的高度為3.7米,比1954年測算的高度有所減少,應為8844.43米,誤差約為0.21米。中方認為,以峰頂巖石高度來測算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一種更加符合動力學的測量方法,這樣似乎比以雪量來測算更加合理。此后中國便將數據正式更改為8844.43米,但尼泊爾一直堅持1954年印度測算的高度。
目前,中國與尼泊爾已就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達成了一致:珠穆朗瑪峰有兩個不同的高度。尼泊爾調查部門負責人拉賈·奧拉表示:“沒有完美無缺的測量方式,兩個數據都是正確的,這是科學研究本身存在的問題。”
國際在線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杜祥琬
當前院士隊伍的科學道德建設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中國工程院從建院開始就把加強院士的科學道德建設放在重要地位,在1997年成立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本著“院士自律、完善制度、弘揚楷模、社會監督”的精神工作,先后頒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學道德行為準則》、《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學道德行為準則若干自律規定》、《中國工程院關于對涉及院士科學道德問題投訴件的處理規定》等文件,明確了對各種涉及違反科學道德行為準則情況的處理辦法,并按照這些制度開展工作。
近年來的一些事例,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加強科研團隊(包括院士的助手和學生)科研誠信教育、完善必要的制度和改進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在最近幾次院士增選工作后,中國工程院專門給新當選院士及其所在單位發出公開信,分別提出八條共勉和三點建議。在目前開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隊伍建設研究”中,把與院士科學道德建設相關的問題單列專題進行研究,以促進院士隊伍的健康發展,更好地發揮院士群體作用。
院士群體是科技界的組成部分。加強科技界的科學道德建設是我國科技共同體,包括工程院的共同責任。我們認為,加強科學道德建設是科技界的一項基本建設,既是戰略性的長期任務,又具有緊迫性。要解決科技界存在的問題,需要很好地構建教育、制度、監督、法制相結合的科技誠信工作體系。
科技界是全社會的一個群體。科技界的誠信建設既離不開全社會的大環境,同時也對全社會的誠信建設負有責任。精神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可或缺的支柱,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要素,是民族振興的不竭動力,也是逐步改善科技界誠信建設面貌的治本之策。我們將與全國科技界一道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強工程院和科技界的科學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的殷切希望。
《科技日報》
許多科學研究表明,基因與肥胖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一種被形象地稱為“肥胖基因”的FTO基因有可能是導致肥胖的“罪魁禍首”。
近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天津大學科研人員聯手在國際上第一次解析出了FTO基因表達蛋白質的晶體結構,并進一步證明了該蛋白質是一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去甲基化酶。該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在4月8日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發表。
專家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開創性成果,為我國治療肥胖癥的創新型藥物研發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日報》
20年前的4月7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制造的“亞洲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這是中國航天首次承攬國際商業發射的第一顆外國衛星,中國航天由此拉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大幕。
迄今,中國已有7種型號的“長征”火箭進行了30次國際商業發射,為14個國家和地區發射商業衛星36顆并提供6次搭載服務。2007年至今,中國航天已2次向國際用戶在軌交付通信衛星,中國衛星實現整星出口。今年以來,中國航天又先后同老撾、玻利維亞簽署衛星項目在軌交付合同與協議,中國航天同國際用戶簽署的衛星在軌交付項目已達6個。
有業內人士稱,如果說“長征”火箭承攬國際商業發射意味著中國航天一只腳踏入國際宇航市場、實現衛星整星出口顯示中國航天“雙腳”邁進國際宇航市場。那么,中國航天通過這20年在國際宇航市場上不斷“摸爬滾打”,逐步形成發射服務、衛星在軌交付和地面運營的天地一體化航天服務新模式,則無疑表明:中國航天正全方位挺進國際宇航市場,中國航天的國際化進程開始全面提速。
作為中國航天國際化經營平臺和中國政府授權的經營商業發射、提供衛星在軌交付及開展國際空間技術合作業務的唯一商業機構,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簡稱“長城公司”)4月7日組織邀請美國、法國、德國、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數十家國際宇航用戶相聚西昌,共同紀念中國航天開展國際商業發射服務20周年,共商國際宇航合作與發展大計。
中國新聞網
由中航工業成飛制造的我國首輛高速磁浮國產化樣車4月8日在成都實現交付。這標志著中航工業成飛已經具備了磁浮車輛國產化設計、整車集成和制造能力。
高速磁浮列車可以達到時速每小時5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車體具有與飛機相似的特性。成飛在研制工作中,大量地借鑒了飛機設計和制造技術。繼2007年完成國家863專項高速磁浮車輛研制課題后,2008年7月,中航工業成飛與上海磁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簽定了《磁浮車輛許可制造及供貨合同》:由中航工業成飛承擔兩節高速磁浮工程樣車(一節端車、一節中車)研制任務,包括整車工程化設計、車體制造、整車總成、廠內靜懸浮調試等。制造完成后,運往上海重新組裝、調試和編組試運行。從合同簽訂到車輛交付,歷時20個月。
中航工業成飛此次交付的車輛是參照德國轉移技術,按照上海磁浮公司的改進方案要求,研制的第一輛工程化樣車。它將在上海編組成列后,投入上海示范線的商業營運,并有望在世博會其間投入使用。
新華網
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預計今年下半年安裝由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飛騰”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芯片。屆時,其運算速度和效率將大幅提升。
據介紹,“天河一號”研制之初,除使用了進口CPU之外,其他核心器件、互聯芯片、操作系統,均為我國自主研制。如今“超高性能CPU”這道難題也迎刃而解。即將安裝的國產“飛騰”芯片,由國防科技大學專門為“天河”系列計算機量身定制,已達到了世界主流服務器CPU的水平。
CPU是電腦的核心部件,被稱為“計算機的心臟”。據了解,安裝“飛騰”芯片后,“天河一號”的峰值運算速度將在目前每秒1206萬億次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其實際運算速度也將提高到每秒千萬億次。由于關鍵芯片完全“國產化”,“天河一號”更確保了信息安全。
新華網
“達爾克ACCU雙模多點觸控屏筆記本智能電腦”及“中顯微電子多點電容式觸控屏”兩種新產品3月28日在京發布。
“達爾克ACCU雙模多點觸控屏筆記本智能電腦”是一種集電磁觸控屏功能與投射電容式多點觸控屏功能于一體的“超便攜智能電腦”。據深圳達爾克浩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潔瓊介紹,它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它在實現多點觸控屏功能的基礎上還支持手寫功能,其筆畫精準細膩,可根據使用者的書寫力度輕重而自由變換,可適用Windows7系統。
電容式觸摸屏與傳統電阻式觸摸屏相比具有多點觸控、堅固耐用及高分辨率等優點,且輕觸就能感應,使用方便。據深圳市中顯微電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姚伏恒介紹,該公司自主研發出的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中大尺寸電容式觸摸屏已申請4項國家發明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