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東鈮
陜西教育學院實驗管理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1
自教育產生以來,就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發展教育對改革生產技術、促進生產發展起到明顯的作用;而發展經濟則能夠提供更多的教育經費、更先進的教育設備和器材。教育的產生相應伴隨著教育技術的產生,在古代人類社會發展水平較低的時代,人們就學會打結計數,更漏計時等等,都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而發展到近現代時期,教育得到極力改革,使得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完成了歷史性的一次改革蛻變。再發展到后來圖片、幻燈、影像等現代教育技術陸續進入教育領域,對傳統教育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促使人們對現代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給予高度重視。 所謂現代教育,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
然而,社會經濟只要還是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就都存在經濟周期,都會有發生經濟危機的危險。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于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后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采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2008以來的這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全世界各行各業廣受波及,教育行業也不例外。教育的發展受兩類規律的支配:一是教育本身的規律;二是教育之外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市場的規律。在社會轉型期間,這種外部規律的決定力量常常比教育自身規律的支配力量強大。
收入水平的降低和就業崗位的減少是歷次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當前這場愈演愈烈的全球經濟危機對現代教育產生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經濟危機的嚴峻形勢使人們對投資消費均失去信心,首先會使得家庭支付學費的能力降低;其次現代教育技術必需的網絡、計算機等軟硬件的投入也受到了抑制。這是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弊端,但全球經濟危機讓高科技產品(尤其是電子產品)價錢更為低廉,若用“主動型危機”的價值衡量,這正是更利于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大好時機。我們可以用更少的資金付出獲得更多的現代教育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在危機中采取此項措施,能夠在拉動需求推動投資的同時,對教育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換代。據世界電子業界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的統計顯示,中國的電腦產量占據了全球的一半,即全球每兩臺電腦就有一臺是中國生產的,但其中大部分出口境外,國內市場消化較少。我國現代教育基礎設施投入相比國外還遠遠不夠由此可見一斑。當今所處的經濟危機時代正是機遇中尋求發展的大好時機。
另一方面,由于經濟不景氣,就業壓力和工作形勢更加嚴峻,提高全民知識文化素質,大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正是順勢而為。隨著我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增強,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面對嚴峻地就業壓力,一方面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延緩了各級畢業生的就業,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并且能直接或間接地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就業崗位的減少使得人們參與高等教育的機會成本降低,在無法獲得滿意的工作待遇的情況下,人們就會選擇繼續接受教育以獲取技能和推遲就業時間。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在校生選擇繼續深造,為未來經濟回暖后更好的工作就業做準備;而已經工作的畢業生們選擇重回校園則是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繼續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以便能更好發揮作用,回報社會。
從這兩個方面可以推斷出經濟危機對現代教育兩個完全相反的影響,至少在短期內,經濟的衰退不會對現代教育的規模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并且有資料顯示經濟危機形勢下快速消費、醫療器械、水電煤、教育、電信、國家投資建設等6個行業是被評價為“近期情況還比較好”的景氣行業,其中就包括了教育業,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以上結論。
教育行業成為經濟危機中少有的“景氣”行業,經濟危機到來的同時也是發展現代教育的大好時機。雖然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所需要的信息技術業等屬于不景氣行業,但教育行業不屬于新興行業,而是傳統強勢行業,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波動較小。如何結合我國特殊國情在應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發展好現代教育是當前的首要問題。
在經濟危機時期,大力發展現代教育所需的現代教育技術軟硬件等設施不失為上策。雖然教育的投入不會在短期有明顯的經濟表現,但在未來必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過“教育是中國最短的一塊木板”,從木桶原理上講這限制了中國整體的發展。而克林頓被譽為教育總統,在職期間對于教育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的,曾以總統的名義號召全國進行從人人享有教育向人人享有優質教育邁進的國家教育行動,提出“將信息時代的威力帶入我們的學校,到2000年為止,所有教室和圖書館都要連接到網絡。”我國強調科技興國,教育為本,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我國政府制訂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教育業,尤其是對信息技術依賴度較大的現代教育,也包括在該計劃中,因此,完全可以借此機會以只爭朝夕的態度奮起直追。
總之,經濟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并非壞事,一方面經濟危機抑制了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的迅猛發展,讓我們意識到現代教育的發展并不是漫無規律,它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阻力,在信息化膨脹的今天為我們冷靜的思考提供了空間,能更全面的思索未來之路;另一方面在危機當中應該總結自己的弊端,勇于創新,順勢而起,積極尋求發展,不要墨守成規。從長遠看,利用政策及時調整教育的定位、教學方法、監管策略等,對保證現代教育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轉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們應在集思廣益努力更好地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也要戒驕戒躁,保持清醒的頭腦,按照客觀規律發展現代教育事業。
[1]薩繆爾遜,等.經濟學[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6.
[2]孔祥林,等.現代教育技術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3]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