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生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環境保護局,甘肅 天水 741000
目前,我國的經濟還不發達,公眾環境意識水平、環境知識水平仍然較低,參與程度還不高,城鎮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強,但廣大居民的環境意識普遍較淡漠;即使環境意識較高的人,環境意識的水平與環境保護的行為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形式單一,作用有限。環保意識只有深深植根于公眾之中,使公眾主動參與到環?;顒又衼?,環境保護才會真正產生良好效果,我們才可能有潔凈的生存環境。如何樹立全體公民環境保護意識,應該注意這2個問題,一是對普通垃圾的認識;另一是從小就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這2個問題就是我們樹立環護意識的重頭戲。
目前,我國城鎮生活垃圾年產生量過億噸,占世界垃圾總產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長;若加上農村的垃圾量數目更是驚人。
通常垃圾被分為以下幾種:居民的生活垃圾、商業垃圾、市政維護和管理中產生的垃圾,以及工廠所排出的工業固體廢物。僅從非工業固體廢物來說,其成份也復雜多樣。如家庭燃料用煤所形成的爐渣,日常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瓜皮、果核,以及各類紙張,塑料包裝物,金屬、塑料和玻璃器皿等,另外,廢舊的汽車、摩托車、電視機、電冰箱以及舊家具等,也日漸成為垃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是塑料,塑料垃圾的危害性不一,一是大量塑料垃圾的長期堆放,給鼠類、蚊蠅提供了繁殖的場所。既影響人類的健康又影響市容市貌;二是進入土壤后不但長期不能腐爛,而且影響土壤的通透性,因而破壞土質,影響植物生長。不僅如此,塑料垃圾重量輕、體積大,用填埋法來處理,往往需要占用和破壞大量的土地資源,而填埋后的垃圾還會污染地下水;三是焚燒處理塑料會釋放出多種化學有毒氣體,對動物毒性很大。即使是小量情況下,也能使鳥和魚類出現畸形和死亡,人體呼吸了這種物質,則會出現消瘦,肝功紊亂,神經損傷或發生癌癥等病變。
其次是電池,有普通干電池和鈕扣電池兩種形式,鈕扣電池含有汞,當其廢棄在自然界中汞就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侵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非環保干電池中則含有汞、鎘等多種金屬,在自然界中滲出后,污染土地和水體,從而進入人體,這其中,鎘金屬使人體骨質松軟,并造成骨骼變形,并且使肝和腎臟等器官受損。
第三是油漆和顏料等,這些都是建筑和家庭等活動所產生的廢棄物,它們當中含有有機溶劑且有毒,因揮發性高,易被人體所吸收,從而引起頭痛、過敏甚至昏迷等反應,嚴重的能使人致癌。油漆及顏料是危險易燃品,此外,顏料中多含重金屬。較為常見的鉛會使人的神經、消化、循環和泌尿系統受傷害。
第四是剩餐,剩餐本來可以收集起來作為飼料等,但現在餐飲業的剩餐,往往與一次性快餐盒、木筷等一起被扔掉,傳統的收集方法與用途已無法實施。剩餐混在普遍垃圾里為大量蚊蠅的滋生提供了方便,而剩餐提供的營養還促使垃圾中的細菌大量繁殖,從而產生對人畜有毒的氨氣和硫化氫氣體,也可促進垃圾中沼氣的產生,埋下發生垃圾爆炸的隱患。
第五是清潔類化學藥品,這主要來源于各種家用去油、除垢、光潔地面、清洗地毯、疏通管道等的化學藥劑,以及空氣清新劑、殺蟲劑、化學地板打蠟劑等,清潔類化學藥品垃圾中含有有機溶劑或自然界中難以降解水的石油化工產品,具有腐蝕性,有的含有氯元素,而氯氣燃燒會產生劇毒的物質,殺蟲劑中也有約50%的致癌物質。
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環保意識只有深深植根于公眾之中,使公眾主動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環境保護才會真正產生良好效果,我們才可能有潔凈的生存環境。今日的小學生是新世紀各行各業的決策者和勞動者。小學階段又是奠定、形成一個人意識、觀念的關鍵時期,“人之初,性本善”,“孺子可教也”。今日從小事、從身邊開始培養、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良好習慣,授以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和粗淺的技能,那么20年、30年……以后的決策者和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都將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能自覺地制定和執行環保政策,那么在經濟高度發展過程中由于認識能力、技術等原因可能逐漸造成的自然資源的枯竭、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基本生存條件受到威脅的局面將得到延緩,中國的社會發展將走上一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教育工作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也就是順應了自然科學的發展規律。
第一,與學科教學相結合,除了通過環境教育課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的傳授外,還通過思品課對學生進行環保行為的教育,自然課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和環保技能的傳授,其它各課滲透環保教育內容。通過多學科滲透環保教育,乃至音體美等許多學科中,包容著一定的有關環境和環境保護的知識,努力地利用或發掘這些知識,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各學科共向合力,可以起到強化環保意識的作用。
第二,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結合創建文明衛生街道、居委、新村、小區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公益性勞動,如打掃街道、擦洗交通護欄、清理花壇草坪等。少先隊員還向市民印發環保倡議書。與環保糾集日相結合,積極利用環保紀念日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學校組織宣傳隊,參加市區組織的植樹節、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環保紀念日的宣傳活動。
第三,與行為習慣相結合,要求學生愛綠護綠,不亂扔亂拋雜物,不在墻上桌上亂涂亂畫亂刻;教導處檢查學生的學習活動環境,如教室、課桌、食堂、班級保潔區、自行車車柵等,以整齊干凈為標準,評比打分,所獲成績列入班級其他常規的評比積分之中,而個人在這方面取得成績或因存在問題被扣分,都與班級集體榮譽掛鉤,這樣就比較容易形成一種以愛環境為榮的積極氛圍,促使每一個學生在愛環境的每一個具體行為上檢點自己“做好事”,“不做壞事”;在公共場合,如街道、劇場、公園等公共場所去春游時、參加活動或去體育場競賽時,要求學生不隨地吐痰,不拋任何雜物,不損壞一草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