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民衛
(海南省國營烏石農場,海南瓊中 572911)
海南綠橙屬于柑桔甜橙類的一個品種,其前身是由廣東湛江地區紅江農場在大田發現的一個甜橙變異品種經培育而成,故取名為紅江橙,又因其果肉紅色,又得名為紅橙。位于海南瓊中縣的國營加釵農場率先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廣東引進種植,后經過在瓊中烏石農場10多年的栽培改良,加上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其果皮還是綠色時,果肉已經鮮紅成熟,已經有別于原來的紅江橙,故改稱綠橙。
海南綠橙的主要種植地在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占整個海南綠橙種植的90%以上。瓊中縣的綠橙又主要種植在烏石農場及其所在地灣嶺鎮境內,而且綠橙的品質也以烏石地區的為最佳。瓊中縣位于海南中部,是典型的內陸山區縣,年均溫22.8℃,最低月均溫16.6℃,最高月均溫26.6℃。年均日照1 743.1h,年均降雨量2 444mm,干濕季明顯,全年降雨量多集中于夏秋季,全縣有宜植地約13.33萬hm2,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發展種植綠橙的理想之地。到目前為止,全縣已有3 000多戶農戶和20多家公司開發種植瓊中綠橙,創辦綠橙基地150多個,綠橙種植面積達2666.7hm2,產量3萬多t。
2.1.1 第一階段(1986~1997年)
這一階段主要是引種和試種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位于瓊中縣境內的國營加釵農場開始種植柑桔近千畝。主要栽培種植品種為新會甜橙、焦柑、楓柑等,另外還少量栽培試驗種植紅江橙等10多個品種。1986年,烏石農場在38隊開始發展種植柑桔約20hm2,種植品種為新會甜橙、焦柑和楓柑。在新會甜橙果園中摻雜有少量紅江橙。1988年開始,個體戶戴老板、農場19隊職工陳創遂等分別在農場11隊和19隊種植綠橙。
2.1.2 第二階段(1998~1999年)
這一階段主要是小規模發展種植階段。1998年開始,農場部分職工開始在農場38隊等單位發展種植綠橙。
2.1.3 第三階段(2000年以后)
這一階段主要是大規模發展種植階段。2000年以后,農場職工開始在農場11隊、13隊、28隊、9隊等單位大規模發展種植綠橙。
2.2.1 基本情況
(1)種植面積。到 2009年,全場共種植綠橙254.0hm2,其中投產面積173.3hm2。產量4 000多t。
(2)種植區域。全場共有35個單位,345戶職工種植綠橙。主要分布在 11隊 9.0hm2、13隊7.6hm2、28 隊 22.2hm2、12 隊 15.8hm2、22 隊15.5hm2、9 隊 12.4hm2、38 隊 12.3hm2、15 隊9.0hm2、23隊 7.6hm2等9個單位。
2.2.2 綠橙標準化生產基地初具規模
烏石農場建立11隊、28隊2個界限明確、集中成片的綠橙標準化核心示范區,面積57.5hm2,占總面積的22.6%。并重點加強田間管理工作,建立農戶生產書面檔案和電子檔案,記錄面積、產量、使用化肥農藥名稱、時間、用量等,對產前、產中、產后進行全程記錄,實行跟蹤指導,嚴格遵守農藥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規定,按照綠橙標準化進行管理,并組織全場的綠橙種植戶在核心示范區召開現場會,參觀學習取經,增強綠橙標準化生產的示范帶動作用,為全面推廣綠橙標準化打下基礎。
2.2.3 綠橙產品初加工基地初步建成
2005年,烏石農場在海榆中線123km處建了一個容量600t,日加工130t的水果冷凍加工廠。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綠橙的保鮮問題,延長了綠橙的保質期,另一方面通過清洗、拋光、打蠟、篩選、分級、包裝等加工手段,打造“烏石紅”綠橙品牌,利用品牌效應提高了綠橙的附加值,對外打開了銷路,擴大了市場;對內吸納果源,激發農民種植綠橙的積極性,加工的范圍也從烏石擴大到了周邊鄉鎮的水果生產基地。
2.2.4 綠橙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初步建立
2008年開始,農場以標準化核心示范區為重點,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綠橙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通過實施綠橙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了果農的質量安全意識,督促果農按照綠橙標準化的要求進行規范生產,確保綠橙產品的質量安全,實現綠橙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
由于農場綠橙產業發展起步晚,農場老果園大多數建在荒山上,果園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地形復雜,規模不大,集約化程度不高。新建果園標準低,投入不足,土壤改良質量不高,抵御自然災害特別是抗干旱的能力差,從而影響了果園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影響了綠橙產業基地建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化水平的提高,導致綠橙種植效益低,影響了果農的種植開發積極性。
由于烏石農場是以橡膠生產為主的國有企業,土地都是屬于國有的,綠橙生產只是職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自營經濟。職工要發展種植綠橙必須要承包租賃農場的土地。目前農場現有可以開發利用的土地大部分都用于種植橡膠,未開墾利用的土地都是地處邊遠且坡度很大,不適宜種植綠橙的土地。
隨著農場綠橙產業發展步伐的加快,苗木繁育體系尚未建立和完善。沒有固定的母本采穗園,接穗質量和數量無法保證。同時苗木市場不規范,沒有正規的苗木繁育基地,造成市場較亂,良莠不分,未建立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致使部分投產果園不同程度地發生病蟲害,威脅綠橙產業的發展。
農場多數綠橙果園水系、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滯后,尤為突出的是水利設施不配套。大多數果園“靠天吃飯”,一無水源保障,二無蓄水和灌溉設施,果園缺水嚴重。雖然年降雨量較大,但雨量分布不均,時有冬春干旱,一旦發生程度較重的干旱,對于果園、農戶來說只能是望旱興嘆,束手無策。同時綠橙基地交通條件差,目前許多果園的連接公路、園內道路等級不高,路況差,對果園建設、生產管理和果品運輸影響較大。
(1)受計劃經濟時代的束縛和影響,果農多以自主經營為主,生產觀念守舊,管理技術落后,“廣種薄收”思想嚴重,對綠橙產業開發的認識不足,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因而沒有進行栽后的有效管理和投入,在建園和管理過程中缺乏質量標準意識,大部分沿襲傳統的種植方式,重栽輕管。特別是在苗木撫育上,投入不足、管不好、甚至不去管的問題比較突出。
(2)綠橙建園和管理成本高,見效慢,資金缺乏成為生產發展的一道難題。據測算在綠橙建園和3年苗木撫育期,平均每畝需投入資金3500元左右,因此,發展綠橙產業需要較大的的投入,但農場經濟發展水平和職工收入水平相對較低,職工難以成為投入的主體。
由于農場受傳統種植模式的限制,發展滯后,加之收入甚微,致使農場大量人員外出打工。出現勞動力缺乏、科技素質較低、不懂技術、生產管理技術落后、品質不高等問題。
(1)綠橙商品化處理程度低。產品不上檔次,缺乏競爭能力,附加值低,產業鏈短。據統計,全場綠橙的商品率已達98%以上,但全場真正進行過商品化處理的綠橙不到20%,烏石場大部分柑桔仍不通過商品化處理而直接進入市場,產品的價值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同時也影響了農場綠橙產品的整體形象,橙汁加工的綠橙就更少,幾乎沒有。
(2)標準化和規模化程度不高,綠橙產品缺乏市場影響力。在市場銷售中所占份額很少,只有樣品沒有產品;基本是在低端市場銷售,沒有進超市和商場,缺乏競爭能力,效益難以體現。
(3)營銷體系建設滯后。沒有一個完善的銷售體系,在“果農——販銷戶——批發市場(批發商)——消費者”這樣產銷鏈中,農場綠橙營銷沒有核心與紐帶,沒有大型果品集散市場,營銷隊伍組織化程度低,各環節處于游離狀態,各自小而全,設施落后,缺乏宣傳,缺乏品牌依托,缺乏科學分工與合作,營銷成本高,難以做強做大。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突出,千家萬戶分散經營,品質的參差不齊不能適應大型批發市場和批發商的要求,只能坐等中間商(販銷戶)來收購或自產自銷,果農基本是游離營銷體系之外。
(4)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中介組織不成熟,流通不暢。果品系列化服務不夠健全,市場體系建設滯后。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對全場的綠橙產業起強大拉動和輻射作用的、具有較大規模、較強技術和經濟實力的龍頭企業,龍頭拉動作用小。
緊緊圍繞把烏石綠橙產業做成海南綠橙第一品牌的戰略目標,依靠科技,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扎實推進綠橙產業化發展目標。為此,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按照建立現代農業“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要求,把綠橙作為烏石農場重點產業來抓,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加速實現烏石農場綠橙生產由零星分散種植型向規模集約經營型,由傳統粗放生產型向現代規范管理型,由傳統量產擴張型向品牌優質高效型的“三大”轉變。
鼓勵職工利用有限的土地發展綠橙產業,實現綠橙產業發展與脫貧致富協調發展,保證農場綠橙產業全面健康有序的發展。農場規劃部分橡膠更新地進行綠橙種植。利用以土地解決在職無崗職工就業的契機發展種植綠橙。租賃承包農民土地擴大發展種植綠橙。
鼓勵和扶持職工,尤其是科技人員和無崗職工承包種植綠橙,擴大綠橙種植規模。鼓勵和扶持果農把綠橙產品送到農場的水果冷凍加工廠進行商品化處理,提高綠橙產品附加值。制定資金扶持政策。為緩解資金困難,爭取各方面資金支持,爭取國家更多投入。實施好農業部標準化綠橙基地建設補助項目,實施好農業部綠橙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項目,綠橙果園節水灌溉項目。
4.4.1 建立綠橙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建立以農場農牧技術服務管理中心為主體,各分場、作業區技術員為輔,綠橙協會為紐帶的綠橙技術服務網絡。為農場綠橙果園建設和撫育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4.4.2 建立健全規范的綠橙苗木繁育體系。
在苗木繁育上,強化苗木檢疫,嚴格控制種苗的來源與去處,推廣無病毒育苗,逐步建立健全規范的綠橙苗木繁育體系。
4.4.3 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廣無公害栽培
制定《烏石農場無公害綠橙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鮮綠橙標準》以及《烏石農場無公害綠橙農藥使用制度》、《烏石農場無公害綠橙肥料使用制度》、《烏石農場無公害綠橙用水制度》、《烏石農場無公害綠橙栽培采收銷售制度》、《烏石農場無公害綠橙農藥殘留檢測制度》等制度,并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和規程以及5項管理制度進行綠橙栽培生產和管理。
4.4.4 建立健全綠橙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以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為重點,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綠橙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制定《烏石農場綠橙產品質量追溯工作制度》、《烏石農場綠橙追溯信息系統運行制度》、《烏石農場追溯設備使用維護制度》、《烏石農場綠橙產品質量控制制度》、《烏石農場綠橙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制度,通過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果農的質量安全意識,督促果農按照現代農業的要求進行規范生產,確保綠橙產品的質量安全達到國家標準,實現綠橙產品質量可追溯。
4.4.5 建立健全綠橙協會和發展股份合作制
綠橙協會在生產和銷售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是解決果農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在水果的生產和銷售中極不相適應情況下,最有效、最根本、最可行的方法。果農戶以果園投資入股,只安心于生產,由專業協會統一銷售,經營管理在協會,這種健全的協會模式,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利益相關的共同體,在美國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合作經營方式。同樣,在柑橘產量大于我國的巴西,果農從來不愁賣果難,都是因為有了協會。根據農場實際,探索創建綠橙股份合作公司,實行產前、產中和產后一條龍服務。通過綠橙協會和股份合作公司的建立,把千家萬戶的果農聯合到一起,建立利益共同體。通過股份合作公司,把土地、資金、勞動力和科技有機地集合起來,實現果農、農場的多方共贏。
目前,農場綠橙經營規模小、布局分散、管理粗放的生產格局,與現代農業的要求、與精品果業的要求是很不相適應的。因此,農場要積極主動加強引導,促使綠橙基地向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種植大戶流轉,推進綠橙適度規模經營。同時,根據需要,農場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專門用于扶持綠橙產業建設,重點扶持綠橙科技示范、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技術推廣、現代管理與營銷、綠橙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工作。
千家萬戶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有通過“龍頭企業”等中介組織集散到國內外終端市場,才能實現商品的有效轉化。因此,農場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
(1)以標準化生產基地為突破口,培育“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引導較大規模的果場,通過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在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基礎上,農戶從事專業生產,而公司向農戶提供技術、原材料以及按一定價格標準收購農戶綠橙產品。
(2)以批發市場為突破口,培育“批發市場+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
(3)以品牌商標為突破口,培育“品牌+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重點把農場注冊的“烏石紅”商標培育成海南綠橙品牌。
(4)以綠橙協會為突破口,培育“協會+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要引導會員遵守協會章程,明確協會對會員的利益價值,統一生產技術措施,統一質量標準,統一使用商標品牌,加強協會的活動等。
樹品牌、促營銷是果業生產取得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質量是果品的生命,品牌是果品的靈魂。農場要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抓精品,鑄品牌,在提高綠橙品質上狠下功夫。以“烏石紅”海南綠橙等高品質綠色品牌占領市場份額。有了好品牌,還要積極開拓培育市場,以促進綠橙營銷。要建立優質綠橙基地,培育產地市場。興建綠橙初級市場和專業市場,做到產得出,銷得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傳媒進行宣傳推廣,通過海南省舉辦的海南省農產品冬交會和瓊中縣舉辦的農展會等展示烏石農場綠橙產品,擴大綠橙營銷網絡。
烏石農場現只有一家水果冷凍加工廠,只能對綠橙進行簡單的拋光、打蠟、篩選、分級和冷藏保鮮。為此要在綠橙精深加工上實現突破,要引進罐頭、果汁、果脯、果酒、果醋、綠橙含片、綠橙果皮加工等深加工項目,以增加綠橙的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積極爭取外貿業務,擴大出口量,使農場綠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綠橙是具有區域特色的品牌水果,種植綠橙經濟效益高,發展綠橙產業前景廣闊。烏石農場具有得天獨厚,非常適宜種植綠橙的地理環境,有豐富的栽培技術和經驗,綠橙標準化生產基地已經初具規模,綠橙產品初加工基地也初步建成,綠橙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也初步建立。因此,烏石農場發展綠橙產業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是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重要舉措。雖然目前還存在著諸如土地缺乏、基礎設施滯后、管理粗放、產業化程度低、營銷體系未建立等許多問題和困難需要我們去探討和解決。但是,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科學管理,真抓實干,一定能使烏石農場的綠橙產業走上新的臺階,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