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曉燕
(永仁縣林業局,云南永仁 651400)
梨小食心蟲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梨小食心蟲又稱梨小蛀果蛾、梨姬食心蟲、桃折梢蟲、小食心蟲、水眼、黑膏藥、桃折心蟲,簡稱梨小,是梨樹的重要害蟲,在梨、桃樹混栽的果園為害尤為嚴重,在全國各地果園均有發生,危害梨、桃樹、李、杏、蘋果、山楂等多種果樹,嚴重影響果品質量及梨果產量。下面將梨小心食蟲在永仁梨園的為害癥狀、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措施進行總結,以期對廣大種植戶有所裨益。
成蟲體長4.6~6.0mm,翅展10.6~15.0mm。雌雄極少差異。全身灰褐色無光澤。前翅前緣有10組白色短斜紋。翅上密布白色鱗片。靜止時兩翅合攏,兩外緣構成的角度較大,成為鈍角。卵為淡黃白色,近乎白色,半透明,扁圓形,中央隆起,周緣扁平。老熟幼蟲體長10~13mm,全身桃紅色,頭、前胸盾、殿板均為黃褐色,胸、腹部淡紅色或粉色,腹部末端有殿櫛4~7個。小幼蟲體白色,頭部、前胸背板為黑色。蛹體長6~7mm,紡錘形、黃褐色,腹部二至七節背部前后緣各有一行小刺。繭白色、絲質、扁平橢圓形,長約10mm左右。
前期幼蟲主要為害梨的新梢、芽、葉、柄,葉柄和新梢被害與桃梢被害狀相似,幼蟲自葉柄或新梢基部蛀入,在其內蛀食,咬一小孔,將糞排出。后期主要為害梨果,梨果上的卵孵化后,幼蟲先在果面爬行,然后多從果的萼洼或果柄洼處蛀入,蛀孔很小,以后蛀孔周圍常變黑腐爛,形成一塊黑疤,幼蟲逐漸蛀入果心,蟲糞也排在果內,果形不變,被害果易腐爛,這是梨小食心蟲典型的特征。一般一果只有一頭幼蟲。
梨小食心蟲在永仁縣區梨園區每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果樹枝干和根頸裂縫處及土中結成灰白薄繭越冬。3月下旬田間出現成蟲,至10月上旬結束,梨小各代發生期不整齊,致使以后世代重疊。成蟲盛發期分別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產卵盛期分別為4月末或5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中旬。
每年8月中旬即黃花梨成熟期,是梨小食心蟲幼蟲為害最嚴重的時期,據近幾年對永仁縣城鄉黃花梨園觀察,未套袋的黃花梨果蟲果率幾乎100%,嚴重影響果品的商品價值,豐產不豐收,甚至絕收,嚴重影響經濟收入,而套袋的梨果蟲果率幾乎為0%。經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梨小食心蟲雌蛾低溫不產卵,并且幼蟲期受氣溫和食料的制約,所以前期幼蟲危害較輕。
(2)成蟲產卵最適溫度為24~29℃,相對濕度為70%~100%,8月中旬在永仁縣溫度、濕度均較適宜,提高了交尾和產卵率,卵量為全年的絕對高峰期,從而有利于延長成蟲壽命。
(3)每年8月中旬正值黃花梨成熟期,忌用化學藥劑,并且大多果農不再噴藥。
(4)成蟲最喜愛在中、晚熟梨品種上產卵,幼蟲喜食肉細、皮薄、味甜的梨品種。黃花梨為中熟梨品,并且梨果肉細、皮薄、味甜。
梨果套袋可以明顯而有效地防治梨小食心蟲的危害。
(1)每年3月份開始土層逐漸化凍。果樹下淺翻土,使出土幼蟲大部分凍死或干死。在土壤解凍后至第一代成蟲羽化前,在果樹干基周圍土壤中施用敵馬粉劑或辛硫磷200倍拌成毒土施入,然后鋪塑膜可毒殺越冬幼蟲、蛹及初羽化的成蟲,此法效果頗好。
(2)在果樹休眠期刮掉樹上老皮,集中燒毀,清除越冬幼蟲。越冬幼蟲脫果前即8月中旬前,在樹主枝主干上,利用束草或麻袋片,誘集越冬幼蟲,于翌年春季出蜇前取下草把燒毀。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蟲發生期,人工摘除被害蟲果,并連續剪除被害梨蟲梢,立即集中深埋。
(3)種植誘集植物。在梨園的中心和4個角、或四邊,各栽植一株桃樹,發芽后,于梨小食心蟲的越冬代成蟲產卵盛期至果實套袋前夕,用 1 500倍25%滅幼脲3號藥液或2 000倍天達蟲酰肼藥液,噴灑桃樹嫩梢,兩者交替使用,每10~15d一次,連噴2~3次,可把梨小食心蟲的卵、幼蟲集中消滅于桃樹的嫩梢上。
利用黑光燈誘殺、糖醋液誘殺(成蟲發生期在果園內每隔3~4株掛糖醋液誘蛾。糖醋液比例為紅糖 :醋:白酒 :水=1∶4∶1∶16,加少量敵百蟲 、用玻璃罐頭空瓶為好。日落后掛出,翌晨取回)、性誘劑誘殺雄蛾(每年7月份,采用人工合成的梨小食心蟲性誘捕器,置放在離地面高1.5m的樹叉處,每隔50m掛1個含梨小食心蟲性誘劑200μg的誘芯水碗誘捕器,每天下午4~5h放到果園,次日早晨8時取回。每個誘捕器可使用20d左右。誘捕成蟲效果很好,但應用的梨園蟲口密度要低)。
利用赤眼蜂防治。在黑光燈或糖醋液或性誘劑殺監測指導下,當蛾子發生高峰后1~2d,人工釋放松毛赤眼蜂,每天放一次,共放5次,每畝每次放蜂量為2.5萬頭左右。
每年8月上、中旬是化學藥劑防治關鍵時期。在黑光燈或糖醋液或性誘劑誘殺監測指導下,當誘捕器獲成蟲后,開始田間卵果率調查,當田間梨果上卵果率達0.5~1.0%時,立即噴施50%對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或2.5%功夫乳油和20%殺滅菊酯3 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北京農業大學.果樹昆蟲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1.
[2]楊玉貴.梨園內梨小食心蟲生活史的研究梨小食心蟲生活史的研究[J].遼寧果樹,1983(2):25~28.
[3]馮明祥,姜瑞德,王佩圣,等.桃園梨小食心蟲發生規律研究[J].中國果樹,2002(4):30~32.
[4]李潤臨,徐宇新.梨小食心蟲在梨園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J].農業科技通訊,1998(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