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士臣
(亳州市譙城區淝河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亳州 236800)
大豆花莢脫落是影響產量提高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生產上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花莢脫落主要是指花蕾、花朵和幼莢的脫落。減少花莢脫落的措施與增加大豆產量的措施是一致的,即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采用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起來。
一般有限生長習性品種花莢脫落率較低(38.4%),無限結莢習性品種花莢脫落率較高(52.5%)。從脫落部位看,無限結莢習性品種植株巾上部花莢脫落較多,有限結莢習性品種則以下部脫落較多。同一植株上,分枝的花莢比主莖脫落多,而在同一花軸上,又以頂部花莢脫落為多。
大豆播種過密,易徒長,過早封行,田間郁閉,株間光照不足,捂花捂莢,造成落花落莢嚴重。在群體生長條件下,葉片互相遮蔭時,就會造成下部葉片光合能力下降,形成光合產物少,植株生長細弱,不能滿足花莢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易造成花莢脫落。
大豆開花結莢階段是大豆一生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如果此期養分供應不足,就會造成花莢脫落。特別是前期生長量低的大豆在花芽分化過程中就會先天不足,一些長勢很弱的花很容易脫落。反之,如果盲目過量施用氮肥,往往會造成大豆營養過度,植株徒長、倒伏,致使花莢脫落。
后期田間管理可能使大豆莖稈折斷,枝葉脫落,碰掉花莢,造成人為機械損傷使花莢脫落。病蟲直接為害花莢器官,造成脫落。有的破壞植株,影響葉面積的機能,降低光合作用強度,減少養分制造和分配,因而造成花莢脫落。
暴風雨襲擊,土壤和空氣濕度高或驟然降低,白天強烈的日照使蒸騰驟增等不良的氣候條件,都會造成花莢脫落。
(1)選用多花、多莢的高光效品種。
(2)合理密植,減輕株間郁閉,增加通風透光,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提高光合強度,加速有機養分的累積和運輸,減少下部花莢脫落。
(3)科學施肥,在施肥種類上,應以農家肥為主,減氮增磷補微肥,合理搭配。保證大豆生育期間有足夠的營養供應,又防止貪青徒長,使大豆開花前生育健壯,促進多開花,開花后花莢生長的營養得到保證,減少花莢脫落,增加籽粒重量。
(4)進行化學調控,據多年經驗,在大豆初花期每畝用15%的多效唑20g對水50kg噴施,可有效延長葉片功能期,減少脫落。
(5)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草害:消滅雜草為害,及時防治病蟲害等改善植株和花莢生育條件的栽培管理措施,也能起到增花保莢和增加產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