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福建福州 350012
所謂“談話類節目”,通常由主持人、受訪嘉賓、現場觀(聽)眾、樂隊共同組成,圍繞一個話題或一個受訪人而展開。談話節目有著現場性、不可預知性的特點,而主持人則擔負著掌控節目流程、把握節目節奏、樹立節目風格的任務。因此,主持人就是談話節目的核心與靈魂,主持人的能力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節目的優劣。
無論是廣播還是電視的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要制作出高標準的節目,還是有著許多共通的要求的。縱觀國內優秀的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如崔永元、陳魯豫等,莫不擁有極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現場駕馭能力和復合能力。因此,一名優秀的談話類主持人,必須具備幾個重要的素質修養。
顧名思義,談話類節目,就是以“談話”為節目主要呈現形式,主持人要把控好節目,基本上依靠的就是自身的語言功底,主持人必須能夠迅速的融入到話題所營造的氛圍中,一針見血的提出問題,并有針對性的運用不同語言展開談話。如在人物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就需要根據嘉賓的背景、話題的設置來調整自身的語言狀態,以此構建一個與嘉賓暢快交流的渠道,使嘉賓可以完全放松狀態,開懷暢談。陳魯豫在某期的《魯豫有約》中,采訪了弱視少年楊光,作為一個處于青少年時期的殘疾人少年,楊光有著孩子氣的一面,也有堅強的一面,但同時更有脆弱的一面。在這期節目中,魯豫收起了和許多名人明星訪談時的鋒利,用更溫暖的語言、更誠摯的態度,于是很快便打開了楊光的話匣子,制作了一期笑中帶淚、感人至深的訪談節目。
主持人的語言是其文化底蘊和思想的體現。主持人總是通過語言向觀眾傳達他的個性、感情、想法。在所有的節目類型中,唯有談話類節目沒有事先準備好的固定臺詞,一切都依靠主持人的臨場應變和語言的發揮。觀(聽)眾們通過對主持人語言的理解而產生互動和共鳴。優秀的談話類主持人無不擁有淵博的學識、親切的態度、深厚的表達功底和高超的談話技巧。如崔永元的妙語如珠、敏捷幽默;倪萍的親切感人、深情述說;胡一虎的縝密思維、快速反應。可以說這些主持人都把語言能力修養到了一定的水平。
與新聞播報類節目不同,談話類節目語言最大的特點就是口語化。這種語言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但是,主持人的口語又不同于純粹的“日常用語”,而是經過規整和提煉的,通俗而不低俗,隨性而不隨便。口語化的主持語言能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談話環境,使得參與節目的嘉賓能在一個仿佛“與老友小酌暢聊”的環境中暢所欲言,放下心中的戒備與緊張。而如何把握“書面語”“日常用語”和“談話類節目特有的口語”之間微妙的分寸差別,也成了檢驗主持人語言修養的一大課題。
在談話類節目中,主持人每期節目所要面對的都是不同的話題,不同的嘉賓。那么,如何迅速打開與嘉賓的溝通渠道,令每一個嘉賓都有參與談話的意愿,考驗的是主持人高效使用語言的能力。主持人需要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與嘉賓交談時能第一時間抓住談話的重點,有意識的深入挖掘。同時,根據受訪嘉賓身份、學歷、工作、生活環境的不同,迅速的轉換語言環境,用有針對性的語言與對方進行交流。比如朱軍在采訪老藝術家時,通常使用的都是一些飽含深情的語言,常常令老藝術家們說到感動處,淚灑演播室。而臺灣的談話類節目《康熙來了》,由于所采訪的對象基本都是娛樂明星,主要受眾群也是年輕觀眾,因此主持人的語言就大膽潑辣,十足搞笑。
一名談話類主持人要在眾多的同行中脫穎而出,在激烈競爭的收視收聽大戰中取勝,擁有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就顯得非常重要。由于節目設置的不同、主持人的性格、修養、生活經歷的差異,主持人也呈現出各色風格。有的沉穩知性、有的快人快語、有的言無所忌……比如,臺灣的電臺主持人萬芳,她同時也是一名知名的歌手,她的氣質充滿了感性和文化氣息,聽她的節目,就猶如與老友秉燭夜談,娓娓道來。而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的尚宇軒,年紀不大,個性跳脫,他依靠著自己活潑灑脫的個人風格,征服了兩岸無數聽眾。
當然,語言修養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積累。首先離不開的就是文化知識的積累。談話類節目的主題設置沒有任何限制,可能涉及到各個方面,社會歷史、科學軍事、天文地理,都可能成為談話的話題,如果主持人對這些知識一知半解,那么必然影響到節目效果。唯有擁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從容不迫。因此,多讀書、多學習就成了主持人的必修課。另外,人生閱歷的豐富也是主持人必不可少的,沒有經歷過生活的酸甜苦辣,沒有體驗過人生的高低起落,主持人就無法擁有那份感受力和穿透力。
除了語言的修養和素質之外,一名優秀的談話類主持人還需要非凡的駕馭能力。無論是對于現場的氛圍,還是話題展開的節奏,談話的深入程度都應該在主持人的掌握之中,引導和嘉賓和節目的方向。
因此,主持人要擁有與嘉賓、觀(聽)眾“無縫對接”的親和力。主持人不是裁判,也不是專家,只是溝通嘉賓,串聯節目的一個紐帶,他用朋友般的身份出現,不端架子、不掉書袋,平平實實地和對方展開對話。由于很多談話節目的主題都是老百姓密切相關的,說的也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要讓更多的觀眾、聽眾也一起參與進來,就需要主持人如同閑話家常般的親和力。相信沒有一個嘉賓愿意面對一個咄咄逼人、居高臨下的主持人,只有把嘉賓和觀眾、聽眾當成節目的主人,更多的融入對方的感情思想中,讓別人多說,自己多聽,多啟發多誘導,才能讓節目更鮮活更有趣。
另外,主持人還需要充分駕馭節目的整體節奏和深度,有的放矢,有松有緊,有快有慢,有深有淺,有催人淚下處,也有捧腹大笑處,該深入展開的部分就深入挖掘,該一筆帶過的部分就簡略說明,這樣才能引領觀(聽)眾完全進入談話內容之中,舍不得調換頻率。
無論是在廣播,還是在電視,集采、編、播于一體的主持人都已成為一種趨勢。主持人除了能在節目現場做好主持之外,還能夠參與到節目前期策劃、案頭文字準備、后期剪輯處理等全面的工作中來。
全程參與前期策劃工作的主持人,對于節目的主題、方向、嘉賓的身份等等都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在節目現場,才能更好的做到游刃有余,把握全局。同時,主持人也是節目的名片和標志,其個人風格也決定了節目的風格,其個人知名度也往往與節目知名度緊密聯系,密不可分,因此,更需要主持人從頭到尾參與節目,把控風格。
如今,各種談話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電視屏幕和廣播電波中,這也說明了這種節目形態的生命力和受歡迎程度,因此,它也給主持人帶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相信只要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敏于行動,未來將會呈現越來越多的優秀主持人。
[1]魏簡伊.主持人與主持人節目[J].新聞傳播,2010(3).
[2]李娜.廣播談話主持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和技巧[J].新聞世 界,2010(2).
[3]李陽,柳新,劉志英.略談廣播主持人節目的主持人形象[J].中國廣播,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