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四川科技報社,四川成都 610041
我國的新聞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宣傳、教育、動員人民群眾的一種輿論形式,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我們黨和國家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和政治觀點。新聞媒介作為意識形態的一種載體,如果辦得不好,尤其是政治上出了偏差,就會謬誤出于口,而亂及萬里之外,不僅容易把人們的思想擾亂,甚至會擾亂社會,危及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新聞的導向作用要求新聞隊伍具有較高的新聞素質,因此加強新聞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是正確把握新聞導向的保障。
新聞隊伍由各層次、各崗位以及各種分工不同的新聞從業人員構成,即新聞工作者。主要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通訊社、雜志社等以及新興媒體機構中的記者、編輯、攝影師、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發行員、通聯人員、廣告人員等。其中記者、編輯是新聞工作者的主體,他們的素質如何,對新聞導向的影響更為直接。
目前,全國的新聞類期刊、報紙、電視臺、電臺數以千家,新聞從業人員達幾十萬人。四川省的新聞從業人員也是數以萬計。隨著新聞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老新聞工作者的更新替換,以及報業競爭對新聞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目前新聞從業者的構成復雜、文化層次高低不一,專業水平差異較大,特別是表現在招聘人員中,有的根本就沒有接受過職業培訓,對新聞政策、新聞紀律、新聞原則、新聞的要求,可以說差之甚遠,同時招聘人員的流動性相當大,其愛崗敬業的精神自然就很難體現。新聞隊伍素質的下降,將使新聞導向的嚴肅性與正確性面臨挑戰,加強新聞隊伍素質建設迫在眉睫。
新聞隊伍素質是指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包括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等;而新聞導向是指在報道某一事件的時候偏重于某一個方面,引導人們向某方面思考的主觀導向。新聞隊伍素質的高低將決定新聞導向的正確與否、積極與否。健康向上的新聞導向將提高人們的認識,促進事件良性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秩序,宏揚正氣,宣傳真善美。新聞導向也需要新聞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使新聞導向作用得到積極發揮,促進社會發展。
首先,新聞工作者是新聞導向工作的直接執行人。記者、編輯、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等,都是新聞報道、新聞節目等新聞產品的“一線工人”,從采編到播出,無處不傳遞著他們的看法、認識、思想與立場,這些帶著他們體溫的新聞產品具有放大輿論、影響輿論、引導輿論的強大作用,進而成為一種公眾言論的表現。新聞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可見,新聞工作者的素質在新聞輿論引導中的重要性。
其次,新聞工作者具有選擇新聞事件進行新聞報道,選擇某一新聞角度進行專題報道等方面的取舍權,這是新聞工作本身的要求。而這個取舍權用得好與壞,既受制于新聞工作者的素質,也決定了新聞導向是否成功。并不是只要客觀、中立、真實的新聞都可以報道,取什么,舍什么,都要從國家大局出發,從黨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要嚴格按新聞行業的相關規定進行,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具有政治敏銳性,還要熟悉相關新聞政策,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抵制各種誘惑,自覺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準確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第三,社會輿論的自發性需要新聞工作者以自身的素質加以引導與提升。主流輿論是反映社會知覺和集合意識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這些共同意見體現多數人對某一新聞事件的看法與認識,但由于人們形成這些看法時是自發的,而且往往并不真正了解新聞事件的全貌,或者了解得不夠深入,甚至偏頗,其形成的社會輿論可能并不正確,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憑借自身的職業優勢,在深入全面地了解分析新聞事件后,站在政治與民生的高度,進行正確的新聞導向,對受眾進行直接影響或潛移默化,糾正偏誤的認識,幫助其形成正確的社會輿論,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這也要求新聞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擔當新聞導向的重任。
新聞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新聞工作者應具備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如:政治敏銳、敬業愛業、不怕艱苦、廉潔奉公、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等。為了提高新聞隊伍的綜合素質,首先,相關新聞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新聞隊伍管理體制,為正確把握新聞導向打下基礎。其次,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新聞職業道德水平,增高自己的新聞專業知識水平,完善自己的政治與文化修養,做一個合格的新聞導向的載體,為新聞事業和社會文明的發展作出貢獻。
第一,建立健全新聞隊伍管理體制。實行新聞工作者準入制度,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必須經過崗前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才能錄用;錄用前還應嚴格考核其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加快新聞單位體制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使正式職工和招聘人員具有同等的地位;嚴格加強新聞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工作,對內糾察行業不正之風,并納入薪酬考核;允許招聘人員評定相應職稱,以鼓勵新聞工作者自覺提高自身素質。改革新聞單位領導體制,如將新聞寫作工作和創收經營徹底分開,達到辦報就集中精力辦報,創收就想方設法創收。
第二,培養新聞工作者的政治敏銳性。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新聞工作者站在浪尖上,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或事,容易受五彩世界的影響。為此,新聞工作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吃透上級文件精神,領會各級領導意圖,看清當前形勢,敏銳地洞察分析政局,找出反映本質的東西。同時,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瞬間即變的形勢下,正確善待新生事物。要注意新聞稿件的五大特性:注意政治性,要保持清醒頭腦,用高度的政治覺悟和鮮明政治觀點去觀察、分析、研究和反映問題;抓新聞注重宏觀性,站高望遠,抓大顧小,見微知著,揭示事物本質;抓新聞注意政策性,要反映有創造性和突破性事物;抓新聞注意群眾性,實事求是反映群眾呼聲、要求;抓新聞注意傾向性,不要顧此失彼,頌你非他,客觀公正地反映事物。
第三,培養新聞工作者敬業愛業、不怕艱苦的職業精神。中國名記者范長江,熱愛本職工作,積極挖掘新聞源,寫出許多有價值的新聞。他曾只身深入險地,經風沙吹打“臉爛得連熟人也不相識了”,并且隨時有可能送命的危險,終于寫出了聞名于世的《中國西北角》、《塞上行》等名著,引導了一代人。被人們譽為“莊戶人家的好記者”的新華社山東分社記者李錦,多年來在工作中總是爭分奪秒,吃苦耐勞。他結婚前夕還下鄉采訪。婚后第二天,他就攜愛人一起去作一次頗有意義的旅行——到商河縣農村采訪。這些新聞記者都有一股敬業愛業精神,是新聞工作者的典范。新聞工作者要想有一番成就,必須要有范長江、李錦他們那樣的愛崗敬業、不怕艱苦的職業精神。
第四,培養新聞工作者廉潔奉公的正義氣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錢至上,貪圖享樂,唯利是圖等思想常常挑戰新聞工作者的價值取向,也曾使得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忘記了國家、集體和廣大百姓的利益,使新聞導向偏離了正確的方向。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安于清貧,甘于清貧,不計個人得失,擺正個人與國家、集體位置,擺正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位置,拋開私心雜念,講奉獻,講節儉,講艱苦奮斗,講獻身精神。
第五、培養新聞工作者實事求是、敢講真話的素質。真實的新聞勝于雄辯,更具有新聞導向的力量。新聞工作者敢于說真話,才能驅逐謊言的迷霧,為人民指明正確的方向。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一是不要屈服于邪惡勢力,違心做出以事實相反的新聞;二是不受浮夸風影響,有意夸大數字,造出與事實有出入的新聞;三是不要貪圖小利而亂寫;四是不要趕時髦,以偏概全;五是不要為了私利或照顧私人感情而隨便亂寫;六是不合事實和違反民意的東西,就應當堅決拋棄;七是講究分寸,留有余地,報道要客觀全面,防止片面性、絕對化;八要排除一切干擾,敢說實話、真話。
新聞隊伍的素質與新聞導向密不可分,因此,新聞隊伍建設重在素質教育,要求每個新聞工作者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博學多思,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典型的言行教育人,以優秀的素質引導輿論,確保新聞導向的正確,為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發揮新聞工作者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