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4期
刊物介紹
《科技傳播》雜志于2009年7月中旬創刊。具有較強的學術性、權威性和實用性,是值得信賴的優秀期刊,所發表的論文、文章在各單位均可用作調職、職稱評定、升學、就業、以及獎學金評定的主要依據。本刊的發行對象主要為國家機關、學術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各級領導干部和職工,以及各大專院校的師生等。 《科技傳播》以提高國家科技傳播能力,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為辦刊宗旨。堅持科技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科技發展為社會進步服務的原則。把科技傳播與提高國家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緊密結合,使科技傳播的成果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科技素質的提高。《科技傳播》堅持研究性、權威性、指導性和實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學性和學術價值。從科技傳播政策、科技傳播實踐、科技傳播技術手段的發展等多個層面關注科技轉播領域。
科技傳播
傳統媒體應對新挑戰
新媒體的發展與融合
科技傳播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 試論科技報道的平民化定位
- 強化新形勢下科技傳媒的警示性報道
- 中西方文化差異與科技新聞寫作模式的比較研究
- 提高醫療衛生報道的科學性
- 科技假新聞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探討——以2001年到2008年“十大假新聞”為例分析
- 淺談科技新聞的 “第二種翻譯”——以《三聯生活周刊》的科技報道為例
- 科技新聞傳播親和力研究及其實踐意義
- 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如何拓展科技傳播
- 科學松鼠會的傳播特色及其傳播效果
- 三網融合下的科學傳播理念特點與創新
- 科教類電視節目如何實現科學傳播
- 科教頻道的品牌經營
- 我國電視科教節目的發展現狀與傳播對策
- 從“諾貝爾科學獎頒獎典禮”看中國媒體的本土化策略
- 淺談如何讓科學品質深入人心
- 創新是科技新聞傳播永不枯竭的動力——創新科技新聞報道的做法和體會
媒體功能與媒體戰略格局演化
- 創新?責任?合作——中國國際科技形象的戰略構想
- 論政治文明建設必須發揮新聞傳媒的輿論功能
- 科技新聞深度報道的科學認知問題
- 惟有創新活水來——第17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國廣播網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特色分析
- 信息傳播技術是第一傳播力
- 芻議科普傳播的“媒介歧視”
- 科學松鼠會給科技傳播的啟示
- “軟實力+巧實力”——提升中國國際形象的傳媒戰略
- 2010年上海“科技世博”的宣傳報道策略研究
-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調整我國傳媒布局
- 從科技傳播角度解讀央視的北京奧運會報道
- 提高科技新聞學術研究水平之我見
- 信息新時代下科技新聞著力點的改進
- 超限戰:從“內容”到“資源”的媒體發展新思路
- 如何建立科技界與新聞界的無障礙溝通機制
- 科技新聞編輯的社會學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