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書清
健康導報社, 北京 100000
手機媒體,近年來被業內看成是繼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之后的又一種新媒體,被稱為“第五媒體”。手機媒體家族“人丁興旺”——手機報紙、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文學、手機(無線)搜索、手機音樂,各種媒體類型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演繹著手機作為獨立媒體的孕育過程。
與互聯網不同,手機媒體起步很高。預計,到2013年,全世界手機上網用戶數量將超過使用電腦上網的用戶數量,達到17.8億。可以預測,如果帶寬技術一旦實現突破,手機馬上就可以成為擁有用戶最多的一種媒體,必將對其他媒體形成沖擊。手機在信息傳播、娛樂互動、催生新的產業經濟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現和燦爛的發展前景,在與傳統媒體、互聯網的融合和其自身的不斷創新中,正在逐步顯現著作為一個媒體應有的獨立自主的地位。例如,手機報是由電信、網絡和傳統媒體等多家產業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種電子媒體,是以手機這種電子媒介報道新聞、傳播信息,這完全是從紙質飛躍為電子介質,其性質即是多媒體。如今,手機報已經成為傳統報業繼創辦網絡版、興辦網站之后,躋身于電子媒體的又一舉措,是報業與媒體持續發展和生存的一種新方式。
手機作為迅速崛起的新興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以下特點:
1、手機參與新聞報道,豐富了傳統報道手段,并將成長為全新的新聞報道形式和輿論陣地。
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陳光裕先生介紹新華社手機短信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原因是“我們不是當成一個項目來做,而是作為一個新的報道形式和手段來做。目前手機短信是一個新聞輿論陣地,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必須占領這個輿論陣地引導輿論”。 目前新聞媒體的圖文內容進入手機終端,主要有三種方式:新聞短信、手機報紙、WAP網站。
2、手機與其他媒體相互融合,差異互補,迅速向獨立的新興媒體邁進。
手機流媒體已經成為今年傳媒業的關鍵詞之一,它在手機上的應用更加豐富了手機作為主要媒體的功能。所謂手機流媒體,就是通過手機終端可以接收和使用的音頻和視頻流。
手機報是無線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融合的產物,無疑是手機媒體最具成長性的一大領域。《中國日報》(China Daily)網站打造的中英文手機信息服務平臺,以圖文直播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為特色,取名為“直播中國”。作為另一種重要的手機媒體形式,手機報紙不只是一張平面媒體的延伸,而是一個立體的多種表現方式的傳媒總匯。
有研究者認為,“有人稱手機為‘第五媒體’,原因就在于手機用戶早已成為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絡信息的接收者。”在一些突發事件的發布過程中,“手機第一次進入了主動采集、發布信息的序列,使得‘新媒體’的發布鏈條有別于傳統媒體的發布鏈條。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整個發布鏈打破了時空的障礙,其可以隨時隨地,幾近于隨意地發布消息;其二是多媒體技術,使其能夠以各種不同文本形態發布消息。”[1]這正為手機媒體發揮自身優勢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出,隨著手機媒體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催生信息傳播新形式,從而為加強和改進科技傳播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例如,由聯訊公司自主研發的報訊通NEWNEWS手機原版閱讀平臺,它是在手機上以原版樣式顯示各種信息,為科技傳播創造新機遇。報訊通是傳統的印刷書籍的電子版本,它可以使用個人計算機或下載到手機進行閱讀。它的功能在于隨時隨地閱讀,也可以在線或離線閱讀,也允許進行類似紙張書本的操作,讀者可以在某頁做書簽,記筆記,對某一段進行反選,保存所選的文章。另外,也可變字體和樣式。如果僅從傳播方式來說,報訊通手機媒體實現的功能具有以下幾個特性:1、手機媒體提供的新聞等內容是經過精確分類的。由于傳統手機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如果沒有把手機新聞進行精確分類,那么受眾就無法從龐大的海量信息中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經營者也無法確定這些信息將采取何種方式發送出去,如:哪些信息需要強制發送,哪些則是由受眾主動獲取。而且,由于手機屏幕較小,受眾想在其中篩選有用信息會感到費時費力,因此精確分類就顯得非常重要。所謂精確分類就是“給你你想看的”,報訊通就可以做到。如:一個年輕的女性受眾對時尚、娛樂、服裝、服飾方面的新聞比較感興趣,那么除了特別重大的新聞需要強制性地提醒她之外,手機報的平臺只會傳送給她所需要的內容,這些內容會以一個菜單的形式體現,而這個菜單則會被放置在新聞內容的第一屏上,她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閱讀。換言之,受眾最希望看到的內容能以最簡捷、最方便的方式出現在手機上,而受眾不感興趣的內容則可以忽略通過。這種精確分類可以使讀者處于比較主動的地位,而且在看到新聞內容時也不會產生厭煩和反感的心理。2、手機媒體的內容是以多媒體的形式存在的,即: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媒體形式的內容都能從手機上獲得,受眾可以任意選擇欣賞內容。3、從目前來看,多媒體形式的內容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多媒體形式蘊含著無數商機,另一方面,大眾非常喜愛多媒體形式的內容,這一點從互聯網上受眾最歡迎的欄目和內容已經得到佐證;4、手機媒體的內容具有非常強的互動性。受眾能夠很方便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入討論,參與投票和調查,進行互動。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不少人已養成手機閱讀的習慣,由于手機功能的不斷創新,手機報閱讀的前景十分寬廣。
采用媒體新技術的手機報為科技傳播創造了新途徑。近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據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國手機用戶已經達到近8億。同時還在以1.01%/月和17.51%/年的速度增長。當前,中國已經無可非議成為全球最大移動通信市場,從商業角度來說,手機新媒體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從科技傳播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個非常大的“處女地”,是一個正在處于成長過程中的新課題。
我們看到,互聯網媒體的發展已經給輿論引導格局帶來了很大變化,手機媒體傳播的速度更快、形態更新,有可能給信息傳播特別是科技傳播帶來前所未有的劇變。可以預見:隨著新興媒體的建設和發展,信息流動的無序性更為顯著;各種傳播手段交匯、整合凸顯,科技傳播將呈現立體傳播的新格局。
手機媒體給科技傳播帶來了的新變化:一是服務性更強。媒體服務將更加貼近受眾,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二是互動更為靈活。手機媒體能夠及時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使其在第一時間就能夠掌握受眾的動向與需求。比如,受眾在用手機觀看醫生進行手術的同時,可以用同一部手機與醫生進行交流探討;三是更具實用性。借助手機新媒體可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進行分類指導,提供更加實用的信息與技術,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例如,生活在日本深山中的一雙老年夫婦,他們的主治醫生借助手機終端了解到了二人的具體情況并發送信息及時指導老人服用藥物,保證了兩位老人的身體處于健康狀態。
當前,影響手機媒體發展的主要障礙有三個:一是認識不足。如同當年的互聯網媒體那樣,剛出現時,一些傳統媒體認為短時間內難成氣候,因此錯過了與互聯網融合的好時機。必須認識到手機媒體無論對于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公司,都將是媒體延伸鏈的一個新平臺。因此,積極發展手機報、手機資訊套餐、彩信報、手機電視等,將是傳統媒體介入手機媒體的一個重要契機;另一方面則是缺少戰略眼光。認為手機媒體僅是接、打電話的簡單通訊工具,沒有認識到手機傳媒會在媒體傳播中占據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手機報簡單地當成平面媒體或傳統媒體的電子版,把它放在從屬地位,因此缺少大的決心和魄力;第三,是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手機媒體的運行是要通過網絡實現的,當前的手機媒體上網資費是比較高的。目前,手機資費多數以套餐形式出現,使用者只是注意到了每月需付幾元錢,而忽視了他的流通量。很多用戶都是在實際應用之后才大呼:太貴了。現在,經常用手機上網的費用約在每月120元—160元或更高的價格,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就顯得有些昂貴了。2009年7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做客中國政府網時表示,有人提3G的資費應該超過2G,這是不對的,3G上來以后,資費應該比2G的收費更便宜。婁勤儉副部長表示,近年來,電信收入的增加和資費下調一直是同時進行的,通信資費的下調,基本上保持了每年20%的平均水平。我們期待著適合廣大群眾消費的資費標準盡快推出,促進手機媒體業的快速發展。
那么,面對新形勢,我們應如何抓住機遇,順應潮流,推動手機媒體的大發展呢?首先,業內人士要挺身而出,充分認識手機媒體為傳媒業帶來的革命性、根本性的變化,早下決心,早做決斷,舍得投入,以更大的力度和魄力投身于手機媒體的發展;同時,傳統媒體也要勇于進行自我改造,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痛下決心,及早動手,徹底改變那種以傳統媒體為主導,把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擺在從屬、點綴位置的思維定式,把屁股坐到新媒體這方面,從發展手機媒體、網絡媒體的角度,從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角度,大力度,大手筆,不失時機地推動手機媒體的發展。
我們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力推動下,隨著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的發展趨勢和科學技術的普及,網絡文化產業必將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而手機媒體也必將在傳媒產業鏈中異軍突起,為科學技術的傳播發揮重要作用,為媒體傳播的發展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注:
[1]《我國手機媒體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分析》中國新聞研究中心
[2]《試探新媒體環境下科技傳播的態勢和機遇》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