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春
拓寬黨員意見表達渠道,是新形勢下尊重黨員民主權利、有效保障黨員主體地位的重要課題,對于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具有重要的作用。
針對黨員意見表達渠道不暢通的問題,應高度重視黨員意見的及時處理和反饋。作為一個完整的過程,保障黨員意見表達權不僅需要有相應的反映渠道,同時也要有及時的意見處理行動和必要的意見反饋形式。省略或忽視其中任何環節,這種保障都會大打折扣。現實生活中意見渠道不暢現象卻并不鮮見。比如,仍存在“梗塞層”,真實意見反映不上去,要么被“變味”、要么被“槍斃”,上級對基層的真實情況難掌握,基層黨員對組織的期望常落空;再比如,反映意見無回音,黨員抱著很高的期許提意見卻始終得不到合理、正面的答復,甚至杳無音訊;再比如被動應付、不作為的現象,有的制度規定形同虛設,對一些本該解決的問題推諉扯皮、拖而不決,等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黨員民主權利保障情況的調查與思考》顯示:不少單位仍存在著黨內言路不暢的情況,黨內生活存在種種禁忌,嚴重束縛了黨員在黨內的“言論自由權”,使黨內生活死氣沉沉,缺乏生機和活力。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體制外表達或群體性事件,盡管原因復雜,但與意見表達渠道不暢有一定關系。從本質上看,這不僅僅是工作方法和工作責任心問題,更是漠視黨員民主權利、否定黨員主體地位的問題。客觀地說,現有的制度框架已經提供了不少黨員意見表達的渠道,只要堅決實施“清淤工程”,疏通這些渠道,許多矛盾和問題將能得到控制和緩解。
(一)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集散信息的作用。黨擁有最廣泛和嚴密的基層網絡,基層黨組織是黨員意見的“集散中心”,也是對黨員意見及時進行疏導、避免矛盾激化的“第一緩沖區”。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這要求基層黨組織要確實肩負起對黨員意見的收集、疏導和處理責任,決不能將問題和意見長期積壓,或簡單將問題和矛盾上交,對黨員意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動于衷。要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功能,嚴格按組織程序處理黨員意見。
(二)健全完善黨員意見征集、處理和反饋機制。在黨內現有規章的框架下,探索建立黨員意見征集、處理和反饋的長效機制,明確規范各種定期和臨機的黨員意見反映渠道,以及處理黨員意見的權限、規則和時限,向黨員通報處理結果的形式、期限等,以切實解決黨員反映意見渠道不暢通的現象。
(三)切實強化各級紀委監督檢查的功效。有效保障黨員意見表達權,黨的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肩負著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各級黨委和紀委要強化主動工作、創新工作、及時服務的意識,高度重視辦理基層黨員和下級黨組織反映的重大問題,同時也要認真辦理黨員和下級黨組織的來信來訪,及時將辦理結果通報相關黨組織和黨員,確保黨員反映的情況、揭露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能夠做到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
針對黨員意見表達渠道偏少的問題,應高度重視運用現代科技開拓黨員意見表達新渠道。我們黨現行的黨員意見表達渠道是從計劃經濟體制背景下沿承和發展起來的。當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階段,黨員隊伍狀況呈現出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愿望更加強烈,黨員的利益訴求出現許多新變化,現行的黨員意見表達渠道仍存在著諸多與形勢發展不符合不適應之處。比如,現行的黨員表達意見渠道更適用于那些工作、居所和組織關系均相對穩定的黨員,而對于為數不少的農村黨員、農民工黨員、流動黨員、失業黨員、私營經濟組織黨員和因公出國黨員,則顯得不是很便利、難以兼顧。雖然近些年來全國和地方相繼開辟了“12380”舉報電話和舉報網站、“12371”熱線電話、領導干部接待日等意見反映渠道,但仍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表達意見、反映問題的需求。黨員希望組織多聽基層呼聲,這既可以看出黨員對新意見渠道所寄予的期望,又反映出創新意見表達渠道的任務非常緊迫。只有建立符合時代發展、具有選擇空間的多樣化意見表達渠道,才能更好地保障黨員“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倡議”、“及時向黨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的權利。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正好為公眾利益表達搭建了一個更為便捷、直接、多樣的意見表達平臺。當前要重視運用新的科技成果和溝通方式,不斷拓展新的意見表達渠道。
(一)探索創新信息化的黨員意見表達新渠道。與座談、書信、匯報、上訪等傳統反映意見渠道相比,利用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渠道反映意見具有更廣泛、更便捷、更及時的特點。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所承載的意見表達功能,大力推行電子黨務、電子政務,進一步開辟黨員熱線電話、網絡電子信箱、網絡意見欄、網絡舉報等,深入開展網上行風評議、網上民主監督、網上民主互動等活動,并積極把這些新的形式推向更廣泛的領域,確保黨員表達意見、反映問題、請求幫助能夠搭上“快速車”。
(二)依托信息技術提升傳統意見表達渠道的功能。信息技術與傳統意見表達渠道有機結合,將會大大降低黨員表達意見的時間和空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進而有助于黨組織及時了解到黨員的真實想法。比如,作為一種重要的、傳統的黨員意見表達渠道——民主評議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以往的做法是進行書面評議,但如果同時引入網上評議,則評議內容和參與對象將大為增加,評議結果也將更為客觀、全面。當前應重視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傳統的意見表達渠道,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意見表達渠道的完美結合。
(三)提升黨員利用信息化渠道表達意見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渠道表達意見、參與黨內事務,除了要求黨員具有良好的動機,同時也要求黨員具備相應的網絡運用能力。各級黨組織要及時向黨員通報反映意見的新渠道、新舉措,加大對信息化意見表達渠道的宣傳、推廣和維護力度,必要時組織黨員技能培訓,著力解決“不會用”、“用不好”等問題。黨員要積極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注重加強對信息網絡技術的學習和運用,更好地掌握運用信息化渠道表達意見的知識和技能。
針對黨員表達意見耗費成本過大的問題,應高度重視完善黨員意見表達的安全保障。黨員選擇某種方式或渠道表達個人意見,須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既要確保黨員能夠如實地表達意見,并且要確保不會因表達意見而受到非法責難。否則,再多的意見表達渠道和意見匯集形式,也難以調動黨員自由、真實地表達意見的愿望和行動。也正因為此,《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明確規定:“對檢舉人、控告人及檢舉、控告內容,應當保密”,“嚴禁對批評人、檢舉人、控告人歧視、刁難、壓制,嚴禁各種形式的打擊報復”,“對于持有不同意見的黨員,只要他們堅決執行黨的決議和政策,就不得對他們進行紀律追究”。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一些黨組織貫徹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對中央決策部署執行不認真,有的對黨員民主權利保障落實不到位,一些黨員干部法治意識、紀律觀念淡薄。”一項調查顯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情況:有的黨員向上級黨組織反映情況,結果反映的材料卻落到了被反映對象的手中,使得反映情況的黨員吃盡苦頭。這就容易形成一個怪圈:反映意見的渠道越來越多,但真知灼見的話、真正有益于工作的話卻越來越少,官話、套話和假話大行其道。其癥結就在于,表達意見沒有安全保障,黨員不愿講出內心的意見,不想經常表達意見,不敢提出反對意見。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強化領導干部的民主意識。領導干部的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強不強,直接影響到一個單位民主氛圍濃不濃。領導干部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強化民主意識,清醒認識到領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動接受下級黨組織和黨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善意對待各種批評意見和不同聲音。對于黨員反映的問題,應主動從自身角度反思和查找問題,而不能質疑黨員提意見的動機。要嚴格執行黨內制度規定,絕不能利用職權之便對提意見者進行打擊報復。
(二)加強對廣大黨員民主素養教育。一方面,使廣大黨員充分認識到,表達意見不僅是黨員的權利,也是黨員應盡的義務。黨員不能出于個人利益考慮,就放棄對黨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的責任。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廣大黨員有效行使和維護意見表達權的意識和能力,在黨內規章制度允許的條件下,要選擇正確的、恰當的意見渠道反映問題,而不能采用非理性的方式。
(三)建立健全保護揭發人、檢舉人權益的制度。保障黨員意見表達權,實質上是保護黨員的民主權利。目前在黨章和黨內相關條例中,對黨員權利保障作了規定,但這些規定更多突出了宏觀性和原則性,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確實保障廣大黨員如實反映有關問題和情況,黨內有關條例和規章應明確規定當檢舉人、揭發人權益受到侵犯時,身為當事人為維護自身權益所應該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程序,同時也應明確保護揭發人、檢舉人的保護主體和相關責任等,真正在黨內形成敢講真話、愿講心里話、民主討論和監督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