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莉
造成白細胞減少的疾病有各種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貧、淋巴瘤、MDS、惡性轉移瘤、病毒性肝炎、藥物所致的免疫性粒細胞減少、自身免疫性粒細胞減少如SLE、惡性組織病、脾亢、嚴重敗血癥、粒細胞分布紊亂等。病因繁多,目前尚無一種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可長期使用的藥物。傳統中藥參附的主要成分為人參皂甙,水溶性生物堿等。具有益氣補陽,活血化瘀,激活骨髓造血、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從而起到可以減緩白細胞下降程度,并可提升白細胞作用。因此使用參附注射液靜點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取得滿意的療效。
1.1 對象 自2004~2008年在吉林省琿春市醫院住院及門診治療病例共164例,男88例,女76例,年齡13~72歲,平均38歲。其中白血病化療后30例,巨幼貧24例、MDS16例、自身免疫性粒細胞減少46例,再生障礙性貧血39例、脾亢9例。這些病例白細胞在0.8×109/L~3.8×109/L之間。符合白細胞減少癥的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對于白細胞<2.0×109/L的病例,在用各種升白藥,如參芪片、鯊肝醇、生白能等治療后,白細胞上升不明顯然然后再用參附注射液40~50 ml,靜脈點滴,1次/d。其余>2.0×109/L,<3.8×109/L的病例直接用參附注射液40~50 ml,靜脈點滴,1次/d。結果一周后白細胞開始上升,當升至4.0×109/L后停止治療,療程3~6周。
外周血白細胞低于4.0×109/L時為白細胞減少癥。循環中的白細胞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每一種細胞具有其獨特的功能。總的白細胞計數并不代表其中細胞類型計數正常。粒細胞中中性粒細胞占絕大多數,因此所說的粒細胞減少等同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外周血中粒細胞絕對值成人低于 2.0×109/L,兒童低于1.5×109/L為中性粒細胞減少,如粒細胞嚴重減少,低于0.5×109/L為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絕大多數是中性粒細胞減少,下面針對幾種情況討論白細胞減少機制。
對于化療后白血病患者,參附升白細胞機制是可減輕化療后的副作用,可能是由于參附可提高患者谷胱甘肽氧化酶含量,從而起到直接滅活黃嘌呤氧化酶,消除氧自由基減輕細胞脂質過氧化程度,保護細胞免受損作用。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由于起到降低血液粘滯性,疏通微循環等作用,從而使更多化療藥物進入組織細胞,提高藥物濃度,防止產生耐藥性。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凋亡療效。對化療造成骨髓抑制有一定調節作用。對于免疫性白細胞減少與人體免疫功能有關,參附提高患者白細胞機制一方面是由于提高患者免疫機體免疫功能。主要原因可能是參附通過促進吞噬細胞功能,可提高補體含量,升高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量,促進細胞體液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動物實驗證實參附注射液不僅可提高體液免疫功能。還可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參附可以改善周圍血管和毛細血管的血流狀態,使血管壁恢復正常功能,從而促使淤滯在脾臟器。血管內的白細胞進入血流,使白細胞迅速升高[1]。
對于再障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參附升高白細胞的機理除與免疫功能提高外,與微循環障礙的毛細血管開放數量增多有關,可起到改善微循環消除自由基,保護組織細胞作用。還有促進骨髓造血干細胞分化增殖作用[2]。對于脾亢病例引起白細胞減少是因參附可以促使淤滯在脾臟內的白細胞大量入血有關[3]。對于MDS升白機理是由于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還可能與其保護細胞受損有關。對于巨幼貧病例參附不僅有改善神經系統癥狀,還可以通過降低血液粘滯度,舒通微循環作用,使更多的營養進入細胞內從而升白細胞作用。
參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皂甙和烏頭堿。具有補氣溫陽功效。故可改善化療后正氣不足的狀況。化療后引起的骨髓抑制機理可能與改善血液流變學,以及參附中的人參皂甙可阻止細胞鈣通道,防止鈣超載,減輕或抑制細胞結構的破壞,從而提高了骨髓的造血功能。[4]
[1]張純.參附注射液治療血液病的臨床觀察.華西藥學雜志,2002,17,(1):70.
[2]邱仲川.參附注射液辯證治療腎陽虛型再障.華西藥學雜志,1999,14(4):280.
[3]郭興法.參附大補湯加減治療血小板減少10例.浙江中醫雜志,2001,9:378.
[4]張世偉.參附湯的藥理研究進展.江蘇中醫,1990,1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