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秀玲
筋膜間室綜合征臨床較常見,往往因骨及周圍軟組織損傷嚴重而筋膜組織相對完整或傷后送治較晚延誤治療時機而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護士作為患者病情變化的一線觀察者,不論從疾病的發生、病情的演變及發病后的臨床過程中都有著重要的協助作用。若不及時診斷和搶救,可迅速發生壞死,導致肢體殘疾,甚至危及生命,護理在其診治和康復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科自2006年以來先后診治此類患者42例,由于及早的制定了護理干預計劃,做到了早發現、早治療,使患者避免因截肢帶來的傷殘痛苦,現將42例患者的臨床觀察、護理結果分析如下。
選擇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患者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齡21~54歲,致傷原因:交通傷23例,擠壓傷14例,單純軟組織損傷5例,合并骨折37例。致傷部位:脛腓骨骨折29例,脛骨平臺骨折8例。
本組42例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均行切開減壓術,34例因小腿骨折同時行髓內釘內固定術,42例創面細菌培養陽性,無1例骨髓炎。36例患者一期縫合愈合良好,該組患者術后8~12 d縫合;6例患者減張縫合二期植皮愈合,該組患者術后11~18 d縫合,42例患者膝、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
3.1 小腿筋膜間室綜合征早期征兆的護理觀察與處置
3.1.1 腫脹的觀察 患肢在該征早期常表現為皮膚略紅,溫度稍高,觸之可感到室內壓力增高,皮膚緊張,可見張力性水皰形成。對于脛骨骨折及脛腓骨雙骨折患者應密切觀察骨折部位軟組織腫脹情況,尤其對于閉合性骨折更應細心觀察,因其筋膜間隔完整,間隔室內出血及軟組織挫傷水腫極易造成室內壓力升高明顯。對于此類患者在采取積極的脫水治療及抬高患肢處理后未見明顯改善后,應密切注意觀察患肢的疼痛、感覺及血運情況。小腿筋膜間室綜合征診斷一旦成立,應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將肢體放平[1]。
3.1.2 疼痛的觀察 雖然創傷均可造成疼痛,但若患者于創傷后肢體持續性劇烈疼痛,并進行性加劇時,應密切注意小腿的腫脹情況,一旦感覺小腿的筋膜室中某個筋膜室張力過高,即可視為筋膜室綜合征早期癥狀,應及時匯報醫生,不能未經進一步檢查便給止痛藥而掩蓋病情。骨筋膜室綜合征早期多以局部明顯的間隔區腫脹和不同程度的被動牽拉痛為主要表現,尤其當指(趾)呈屈曲狀態、被動牽拉指(趾)時,可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護理中要注意鑒別原發傷及肌肉缺血引起的疼痛,前者可通過復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漸減輕;而后者則表現為受累肌肉被動牽拉痛或肢體遠端痛,多表現為靜止時仍存在疼痛。當本征晚期缺血嚴重,間隔內神經受累功能喪失后,可出現疼痛緩解甚至疼痛消失,提示病情加重。臨床護理中應準確及時記錄疼痛發生的時間、程度及變化過程,為臨床醫師提供參考。
3.1.3 末梢血運的觀察 早期肢體遠端脈搏存在,趾毛細血管充盈時間仍屬正常,但肌肉可能早已發生缺血,這是由于組織內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雖然能使小動脈關閉,但尚不足以影響肢體主要動脈的血流。因而受累肢體遠端的動脈仍可能觸到搏動,所以肢體遠端脈搏存在并不是安全指征。李銀露等[2]報告24例患者遠端動脈搏動雖然存在,指(趾)毛細血管充盈時間仍屬正常,而肌肉已發生缺血性壞死,故遠端動脈搏動不能作為安全觀察指標,只能作為參考指標,應結合其他臨床表現進行觀察分析,協助診斷。只有在掌握其發病機理及病情演變的基礎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到早期發現、及時報告、及早處理,才能收到好的治療效果。
3.2 小腿筋膜間室綜合征手術治療的護理 骨筋膜室綜合征最徹底的治療是早期減壓,患肢一旦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在處理上應避免強調以消除腫脹為目的保守治療,任何抬高肢體、冰袋降溫、加壓包扎處理等只能加重肌肉缺血,延誤病情。應積極行手術治療使間隔區內組織壓力下降,靜脈回流增加,動靜脈壓力差增大,小動脈重新開放,組織血供增加,從而消除組織缺血。
3.2.1 術后患肢護理 在行筋膜切開減壓術后其深筋膜保持開放,切口內留置負壓引流管,且傷口滲液較多,應注意及時更換敷料,減壓后的肢體放置與心臟同等高度,這樣有利于肢體血供恢復及防止再發[3],并密切觀察傷口分泌物的性質、量及顏色。監測體溫變化,注意觀察動脈搏動和趾端血運、感覺、活動及皮膚溫度。如發現末梢溫度降低、紫紺、麻木、疼痛等逐漸加重,首先考慮是手術減壓不徹底,應立即匯報醫師,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因延誤治療時機而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3.2.2 術后引流管護理 術后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受壓,術后短時間引流量過大時,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應注意記錄引流量,發現短時間引流量過大、血壓出現波動時即向醫生反映,引流管放置時間最長不能超過72 h,以減少感染機會。
小腿的間隔基底均由堅實的骨骼或骨間膜形成,無緩沖的余地,而表面覆蓋的深筋膜又較其他部位結實,故小腿是骨筋膜室綜合征最常發生部位之一,其產生原因是大部分因車禍直接撞傷、壓傷所致,小腿軟組織均受一定程度的損傷。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但臨床上往往不能及時做出早期診斷,若肌肉完全缺血4 h、神經干缺血12~24 h,可致永久性功能喪失一旦觀察病情不細致、失誤或減壓過晚,將會造成嚴重后果。作為護理人員應該在掌握疾病的發病機理、疾病的演變過程的基礎上科學地制定和實施護理,才能在臨床護理與觀察中適應治療的需要,通過密切的觀察與正確措施,使護理科學化、規范化,為臨床疾病的治療提供充分可靠的幫助。
[1]李銀露,郭晏同,王滿宜.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6,35(11):669.
[2]梁華,王庭凱,宿松.骨筋膜室綜合征的預防和處理.實用護理雜志,2007,13(2):91.
[3]張清元,張景春,李建偉.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治療體會(附19例臨床報告).實用骨科雜志,2008,25(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