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英
中風又稱腦卒中,臨床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jīng)昏仆的一種疾病,其發(fā)病率、病死率、病殘率均較高,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我科自2008年0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0例中風偏癱患者,經(jīng)積極的治療和中醫(yī)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F(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80例中風偏癱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年齡在36~90歲之間,平均(58.3±5.4)歲,男49例,女31例?;颊卟〕淘? d~11年之間,中位病程為6年?;颊呔稀吨嗅t(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風癥的診斷標準[1],經(jīng)頭顱CT及MRI檢查證實為腦梗死,有一側肢體偏癱,無意識障礙及神經(jīng)肌肉病變。
2.1 常規(guī)護理 認真仔細觀察病情,是判斷病情順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①望神色知腦之病癥。中風是顱腦血管變化,所以望神對中風患者的安危和預測尤為重要。望神是通過對患者的意識、表情、面色,目光及言語的觀察來進行綜合判斷,即使是昏迷患者也絕非都是“無神”;②切脈象明氣血盈虧。中風患者脈象的變化主要是在脈力與脈率兩方面。脈力與血壓的升降有關,如收縮壓保持在2010~2217 kPa之間,脈弦滑有力,這是中風患者的一般常見病脈;中風患者發(fā)作時,脈象都偏數(shù),病情逐漸穩(wěn)定后,脈率漸緩;③察舌苔知邪正盛衰。中風患者以黃膩苔最為多見,病情惡化后,舌苔由黃變黑,而隨著黃膩苔的日漸消退,神情也漸趨清醒;④看癱瘓判斷病情進退。中風發(fā)病初期,有一部分腦血栓形成患者在發(fā)病時癱瘓并不嚴重,隨著血栓的變化,癱瘓程度可逐漸加重。癱瘓肢體如長期得不到恢復,無進步的跡象時,后期可由軟癱轉變成痙攣性硬癱,提示中風后遺癥[2]。
2.2 飲食護理 中風患者需飲食清淡,富于營養(yǎng),應低鹽、低脂,多食蔬菜、豆制品,忌食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過食肥甘醇酒,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引動肝風,夾痰上擾,可致病發(fā)。根據(jù)病情予以飲食指導,急性期可進清內熱、化痰濕、散瘀血之品,恢復期應進清熱育陰、健脾和胃之品。
2.3 語言及情志護理 中風多以腹臟陰陽失衡,血氣逆亂為本,五志過極,心火暴甚,以內風、痰濁、邪熱、瘀血閉塞于腦腑為標。常因氣怒、過勞、酗酒、感寒而誘發(fā)或加重病情。此外,患者語言運動能力受限,生活質量下降。故當重視情志護理,避免精神刺激;并指導患者控制唇舌運動,練習發(fā)音,強化大腦皮層,建立新的興奮灶。
2.4 運動與康復護理 被動訓練后逐漸鼓勵患者采取自主運動,上下肢應從遠端至近端各關節(jié)進行屈伸內外旋轉、內收、外展、舉、握、拉等動作。在完成范圍活動度的基礎上,再給于抗阻力運動,1次/d,每個動作5~10次。同時,配合針灸、體針療法,頭針選穴為運動穴,體針選患者曲池、合谷、外關、環(huán)跳、足三里,每日針灸1次,10 d為一療程。按摩采用循經(jīng)按摩法[3,4],一般早晨、午飯后各做4次,10 d為一療程。
2.5 心理護理 中風后遺癥導致偏癱,語言、生活能力減退,出現(xiàn)心理煩躁或抑郁等心理變化,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好壞直接影響疾病的轉歸[5]。一般的心理狀況分為焦慮、抑郁、依賴3型。對于焦慮型患者,護士要積極主動關注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征求患者的需求,預約聯(lián)系各項檢查,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放松其焦慮情緒。對于抑郁患者,護士要主動關心患者,傾聽患者的心聲,向患者介紹治療效果好的案例,建立其康復的信心。對于依賴型患者,護士需讓其從思想上認清功能恢復的重要性,鼓勵其克服怕疼、怕苦、怕累的習慣,主動接受護士的指導,護士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
經(jīng)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80例中風患者治療效果較理想。治愈39例(45.0%),好轉37例(46.3%),死亡7例(8.8%),總有效率為91.3%。
中醫(yī)認為中風由邪乘虛入中經(jīng)絡,氣血痹阻,肌肉筋脈失去濡養(yǎng),或形盛氣衰,痰濕素盛,外風引動痰濕,痹阻脈絡而致[6]。及時采取救治措施,精心護理,密切觀察病情關系到搶救的成敗。我院在配合醫(yī)生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充分發(fā)揮中醫(yī)優(yōu)勢,做好中醫(yī)的望聞問切常規(guī)護理、特色飲食護理、語言及情志護理、采用循經(jīng)按摩法進行康復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80例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結果表明我院中風患者的中醫(yī)護理效果良好。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朱莉輝.78例中風偏癱康復鍛煉的中醫(yī)護理體會.內蒙古中醫(yī)藥,2009,7:129-130.
[2]許學華,魯靜,隋學軍.談中風病人的中醫(yī)護理.遼寧中醫(yī)雜志,2001,28(8):503.
[3]馬禮堂.馬禮堂養(yǎng)氣功.學術期刊出版社,1988:123-126.
[4]郭敏,栗慶林.中風癱瘓患者中醫(yī)特色康復護理體會.河北中醫(yī),2009,31(6):921-922.
[5]韓玉華.中風患者的心理分型及護理.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7,12:68.
[6]彭愛芝.208例中風恢復期患者的中醫(yī)護理.天津護理,2008,16(5):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