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珠 方青枝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平均壽命的日益延長,我國老年人口系數不斷增加,對老年患者的理解、尊重、關心越來越重要。采用有效的相處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進護士對患者的了解,充分滿足患者需求,增強其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本組 235例,男 172例(占 73.3%),女 63例(占26.7%),年齡最大89歲,最小64歲,平均77歲。
2.1 生理特點 形態衰老,器官能力下降,如免疫力和聽力下降,對環境適應能力下降,易患各種慢性退行性疾病;記憶減弱和人格改變,自理能力下降等。
2.2 心理特點 運動后反應時間延長,比一般年輕人慢約10% ~20%;學習和記憶減退;人格改變表現為孤獨感、多慮感、自卑感、抑郁感以及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等。
2.3 患病的特點 同時患多種疾病,疾病的起病和發展不同一般人群,易產生并發癥與多器官衰竭等。
3.1 尊重患者,微笑服務,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 由于我科特殊性,許多老年患者是離休老干部,他們不僅有軀體上的疾病,精神上也很空虛,自尊心較強,情緒低落,抑郁,影響疾病的康復,此時,護士要以親切的微笑,保持和藹的態度,熱情的服務給患者以精神鼓勵。首先要尊重患者,主動關心安慰患者,面帶微笑親切地稱呼其原職位名稱,對男患者的稱呼如XX局長、XX主任、XX老、XX爺爺等。微笑可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3],以真誠的微笑,熱情的服務來得到患者的理解與信任,感到家庭般的溫暖,保持心情舒暢,增強其心理舒適感。
3.2 準確運用語言及善于傾聽技巧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論不僅看到老年人的生理上的疾病,還應注意精神上的健康及社會的影響。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情緒不穩定,性格改變等,有時為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此時,護士應沉著冷靜對待,了解患者的生理病痛、心理障礙及家庭、社會關系的情況,真誠的與他們進行溝通,要面對面的坐下來傾心交談,讓患者感到你的誠意。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時,語言親切,態度和藹,表情隨和,避免應用醫學術語,談話速度適中,簡單明了。在聽別人說話時,眼睛注視對方,可作簡單的插話。同時應以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勵啟發式來提問誘導患者傾吐自己的痛苦、煩惱,取得患者的理解信任,針對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并多與患者家屬溝通,針對患者的不同需求配合解決問題,多方面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需求。讓患者感到護士對他們的理解與信任,用真誠來打動患者。每當治療取得進展時,要及時給予肯定,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適時提出相關疾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改變不良的行為,盡早去除致病因素,以積極態度來對待疾病與健康。幫助患者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時刻保持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生活質量和人生價值具有更大提高[4]。
3.3 多采用肢體語言 對有后遺癥的老年病患,如老年癡呆、精神障礙、思維不確切、失語、肢體活動受限的患者,不僅要滿足生理需要如飲食、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協助大小便等。還要進行特殊護理,此時應采用肢體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如目光接觸,身體接觸、輕拍患者的肩膀、握著患者的手等,與患者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多次反復地告訴患者應該配合的事項,不要擔心害怕,讓患者體會到護士是在關心幫助他們。平時多與患者進行言語的溝通,讓患者產生信任安全感,保持情緒穩定,很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提高護理效果。
3.4 用“心”來溝通 做到“四心”即愛心、細心、耐心、貼心。
3.4.1 要有愛心 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這是護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要把患者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看待,同情關心患者,平時多與患者談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及時滿足患者的需求。
3.4.2 要有耐心 老年人反應較遲鈍,動作緩慢,記憶力差,講話重復,嘮叨,思維散漫,急缺希望知道檢查結果。此時護士應耐心對待,認真傾聽,及時滿足患者的需求如及時告訴檢查結果,并針對結果耐心說明注意事項,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與患者說話時要耐心傾聽,若時間不允許,要有禮貌說聲對不起,等一下有時間再談,不要當面拒絕患者,要體諒患者的不便,給予細致、周到的幫助,使患者有安全感和被尊重感,否則患者會產生不良情緒反應,影響疾病的康復。
3.4.3 要細心 特別巡視病房時,觀察病情要細心,觀察患者的各種情況,包括意識、表情、生命征、尿量、引流管及輸液情況。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生。注意輸液滴速,輸液部位有無腫脹、疼痛或不適,管道是否通暢。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對刺激性強的藥物應適當減慢速度;輸入血管活性藥物如硝普鈉,應注意根據血壓情況來調節滴速,以防低血壓的發生,還應避光。鼓勵親友按時探視,減少老年的孤獨感。平時注意患者的言談舉止,避免老年情緒激動,有異常表現或思想敏感者應及時協助解決。
3.4.4 要貼心 做老年患者的知心人。體貼患者,把患者當作自己的朋友一樣對待,平時多巡視病房,多與患者聊天,虛寒問暖,并了解其個性、習慣及心理需要,針對不同的個性和心理需求,施予不同的護理措施。做各種操作要輕,如關門、走路、說話要輕。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如灌腸或導尿時要注意保護患者,避免受涼。經常詢問患者是否需要幫助,適時表示對患者的關心,尊重患者的選擇,盡自己的能力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
老年患者由于各種慢性病的折磨,常常對治療失去信心,同時環境的改變及遠離親人,常常感到孤獨,情緒不穩定,影響疾病的恢復。因此我們應視患者如親人,同情關心他們。護士除具備優良道德修養,過硬的理論和專業技能外,還應人性化,多給患者以人文關懷。從患者角度著想,尊重、關心患者,采用有效相處技巧,了解滿足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意見和選擇,不斷改善就醫環境,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1]趙梅花,王秀花.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中國民康醫學,2008,20(20):2504-2405.
[2]李繼坪.社區護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79-81.
[3]徐徐,朱敏.淺談護士與老年患者相處的藝術.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8,6(5):61-62.
[4]逢海峰,王艷艷,任長虹.淺談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吉林醫學,2008,29(18):1528-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