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湘
藥物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確用量用法下引起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為了了解我院醫護人員對ADR的重視程度,開展此項調查。
對本院共75名醫、護及藥學人員進行不良反應重視度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藥物不良反應概念、報告意識、上報范圍及原因、上報程序等。
2.1 基本情況 共收回有效答卷70份,回收率93.3%。其中醫生41份、護士9份、藥學人員20份。
2.2 醫護人員對ADR監測工作的重視情況 對調查內容進行統計、分析、匯總。
2.3 對上報程序的調查 全院醫護人員對我院ADR監測程序的了解情況,進行匯總。
2.4 對ADR上報意義和增加ADR 在對ADR監測工作意義的調查中,有85.1%的人員認為ADR監測工作可提高合理用藥水平和提高醫護人員安全用藥意識和水平;38.5%的人員認為可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負擔。
2.5 對ADR漏報情況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有87.4%的人員認為醫院不存在ADR的漏報現象;有12.6%的人員認為醫院存在ADR的漏報現象。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ADR發生率約為10% ~18%[1]。在此次調查中,有12.6%的人員認為存在所在部門ADR的漏報情況。但實際情況遠不止這些。下面就ADR漏報現象進行分析。
3.1 對上報程序認識不清導致ADR漏報 醫院臨床醫生普遍對ADR工作不夠重視,各個部門的ADR宣傳員回到本科室,對ADR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使ADR工作收效甚微。由此可見,我院的ADR監測工作還需要投入更大的力度,加強宣教。首先要提高ADR的認知度,才能做好其他一系列相關的工作。
3.2 與醫療糾紛的關系認識不清導致ADR漏報 《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ADR報告的內容和統計資料是加強藥品監管、指導合理用藥的依據,不作為醫療事故、醫療訴訟和處理藥品質量事故的依據。很多醫務人員錯誤的認為,承認ADR就等于承認了自己的醫療水平不高,就等于承認了醫療事故。正是由于這些人員對ADR與醫療糾紛之間關系的誤解,導致很多人存在著不敢和不愿上報的心理。
3.3 法律意識不足導致ADR漏報 醫務人員普遍認識到ADR的存在,但只有少數人知道我國已頒布了《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醫務人員法律意識的淡薄,導致了ADR上報數量不能如實地反映藥品使用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在《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國家實行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制度。醫療衛生機構應按規定報告所發現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現藥品不良反應匿而不報的、未按要求報告的均應進行相應地處罰,任何個人發現ADR都可報告。
3.4 對ADR概念認識深度不足導致ADR漏報 調查中,另有相當多的醫務人員錯誤的認為ADR是由藥品質量、雜質及不合理使用引起的。藥品具有雙重性,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對機體產生或多或少的危害,引起生理、生化機能的紊亂和結構變化等不良反應。用藥后出現ADR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客觀情況,這些ADR有的是由于藥品的自身因素,有的則與患者機體狀態或疾病情況有關。它的發生受醫藥學研究技術和人們認識水平的限制,是藥品本身具有的自然屬性[2]。認清了這一點,即可避免 ADR的誤報,又可使ADR獲得正常的上報。通過ADR上報,臨床醫生能正確診斷疾病、掌握所用藥品的安全信息、制定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則可有效地避免或減輕潛在的ADR。
3.5 對ADR上報主觀意識不強導致ADR漏報 大部分人員都非常清楚對新的、嚴重的、常見的、能確認的和可疑的ADR都應進行上報。對不能上報的原因有近13%的人員是由于缺乏時間、不愿承認是因ADR導致的用藥損害、上報ADR就等于承認醫療事故,表明很多醫務人員對ADR沒有足夠的重視,存在怕麻煩的心理。
通過此次調查,對我院的ADR工作有了深刻的了解,對ADR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系統的分析。ADR監測工作是一項不以贏利為目的的連續性、長期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要加強工作力度,普及ADR知識,還需要全院各環節的高度重視,制定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具體工作人員具有操作的可行性,有助于ADR工作的發展。
[1]李平.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研究概況.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2,19(1):1-3.
[2]金桂蘭等.醫護人員對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的認識程度調研.中國藥房,2005,16(14):1098-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