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紹翀 葉浩昕 鐘曉聲 黃楨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fitis mesa,SOM)是常見、多發病,尤以兒童的發病率為高。其是以傳導性聾及鼓室積液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癥性疾病,可致聽力損失及后遺癥,影響語言和學習,從而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1]。我科采用早期診斷并采用積極的綜合治療,近年來以切除腺樣體肥大(adenoid vegetation,AH)為主要手段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術后輔以相應的藥物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對2007~2009年我科收治的62例兒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2例SOM兒童患者中,男37例(68耳);女25例(45耳);年齡2~12歲;病程>8周。病例均有腺樣Ⅲ度以上肥大[2]。患兒就診時主要癥狀為聽力減退,耳鳴,耳痛,耳悶等,病史中均有不同程度上呼吸道感染,多為傳導性耳聾少數患兒耳聾較重,呈混合性耳聾;病理年齡及鼓室積液的性質無明顯異常。臨床檢查:部分患者中、下鼻道有黏膿性分泌物,鼻黏膜慢性充血;經間接鼻咽鏡、鼻內鏡或鼻咽高壓側位片、鼻竇鼻咽CT等檢查發現腺樣體肥大。其次,所有患兒均有鼓膜像異常,表現有鼓膜灰暗,有些患兒可見液平線,有些鼓膜膨隆,有些鼓膜凹陷。可見液平面13耳,鼓氣耳鏡檢查見鼓膜活動受限。
1.2 方法 術前給予肌注青霉素抗炎治療,術后給予靜脈滴注青霉素抗炎,肌注止血敏止血治療,鼻部滴用呋嘛滴鼻液。有腺樣體肥大者采用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術前取腺樣體組織和鼓室穿刺液分別做細菌培養,麻醉后,先施行傳統的腺樣體切除術,即置入附有帶槽壓舌板的開口器,將腺樣體刮匙沿后咽部送入鼻咽部,其頂端抵鼻中隔后緣,向鼻咽頂部方向輕壓,順咽后壁將腺樣體刮除,接著從前鼻孔插入鼻內鏡,在直視下用鼻鉗切除殘余腺樣體組織,并徹底止血,手術平均時間30(20~40)min,平均出血量40(20~60)ml。術后根據細菌培養結果應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療5 d,糖皮質激素應用3 d,3~6 d出院;術后隨訪6~12個月。
術后隨訪6月~12月,62例SOM患者經綜合治療后均聽力提高,術后隨訪6~12月,55例(104耳)聽力恢復正常,兩周后復查純童音測聽均有效,主要表現為氣骨導間距縮小,耳鳴、耳悶消失耳堵塞感消失,純音測聽及聲導抗測試檢查示聽力曲線及鼓室功能曲線恢復正常,3例(5耳)聽力改善,術后聽力提高(平均1710 dB),4例(4耳)聽力未能得到改善。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積液(包括漿液或漿粘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其發病原因復雜,治療不恰當,可轉為慢性,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失。研究表明,SOM相關疾病的存在,是小兒SOM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其中,腺樣體病理性肥大最為重要(70.4%),其次為慢性鼻竇炎(29.6%),這些疾病同時也是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3,4]。尤其腺樣體肥大和感染與兒童分泌性中耳炎關系密切,因其位于鼻頂后壁中線處,由于所處位置與鼻咽喉相通,故其肥大增生可引起多種癥狀,固被許多數學者所認同。通常,單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本組病例經歷類似。對兒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因病程遷延,分泌物常黏稠,或呈膠耳、不易吸出,鼓膜穿刺因患兒不合作,不易行鼓膜穿刺吸液及沖洗治療,固不能解除中耳負壓和積液,只能使病情遷延,轉為慢性,導致治療困難,甚至永久性聽力損失。因此,選擇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進行治療,據本組資料顯示以切除肥大的腺樣體作為治療兒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手段,取得了顯著的療效,證實了上述觀點是正確的:鼻內鏡直視下切除腺樣體可避免損傷咽鼓管咽口、圓枕、咽隱窩,且止血徹底,可避免發生術后出血等并發癥。對于病程較長,有過敏性體質,中耳滲出液較稠厚,鼓膜較厚,嚴重鼓膜內陷和粘連,反復穿刺者,應不失時機地進行手術,以免發生粘連性中耳炎、鼓室硬化或膽固醇肉芽腫等嚴重并發癥。另外,腺樣體肥大堵塞后鼻孔、后鼻道,鼻咽部長期積存粘涕,改變了鼻咽部的微生物環境,而且粘涕也常堵塞耳咽管咽口,加重了中耳負壓和耳咽管感染的機會。本組病例對腺樣體的細菌培育和鼓室積液的細菌培養做了比較,腺樣體標本所做的細菌培養均發現了細菌生長,而鼓室積液的細菌培養中僅6例培養出了細菌,兩者菌珠大致相同。結果表明,該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高、患者的痛苦小等優點。術后出現鼓膜永久穿孔、鼓膜增厚、鼓膜萎縮、中耳感染、鼓室硬化癥、繼發性膽脂瘤、眩暈等并發癥的可能性較小[5]。
本組病例病程較長,均屬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療效果差,而采用上述療法治療,效果顯著,聽力改善明顯。55例患者聽力恢復正常,耳堵塞感消失,純音測聽及聲導抗測試檢查示聽力曲線及鼓室功能曲線恢復正常,3例聽力改善,術后聽力提高(平均1710 dB)。
總之,對兒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樣體肥大的患兒,采用以腺樣體切除術為重要治療手段,療效顯著。療程短,不易復發,能達到最大限度地保護聽力,同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837-846.
[2]李源,張孝文,等.腺樣體肥大兒童睡眠結構的分析.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20(23):1085-1087.
[3]張武寧,唐安洲,徐志文.分泌性中耳炎發病及轉歸因素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2004,28(3):144-1461.
[4]閻承先主編.小兒耳鼻咽喉科學.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92-203.
[5]Chung JH CosenzaMJ,Rahber R,et al.Mitomycin C for thep revention of adhension formation after endoscop ic sinussuret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Otolaryngol Head NeckSure,2002,126(5):46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