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忠 徐亞波
腦卒中是一組由于腦部血管病變或全身血液循環紊亂所致的腦組織供血障礙性疾病,為人類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以急性腦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征。按病損的性質分為出血性腦血管病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1],由于該病癥屬于“超急”就診,病情的不穩定性和難以預料性及患者和家屬對病情的不了解和醫學知識的貧乏,導致近年來有關腦卒中患者的糾紛增多。2004年 12月我院制定了腦卒中患者護理糾紛的防范措施及腦卒中患者的應急預案收到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①病房接門(急)診電話后,由值班護士通知責任護士備好床單床位、氧氣、吸痰器、吸痰盤、多參數監護儀,并通知醫生做好準備;②患者入病房后,護理分兩組:一組迅速安置患者,使其頭部抬高 15°~30°,若昏迷患者應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給予氧氣吸入。為患者脫去衣服,進行監護,觀察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體溫、意識、瞳孔,并做好記錄。另一組立即建立靜脈通路2~3條,使用套管針,保持輸液通暢,遵醫囑快速滴入脫水、降低顱內壓及搶救藥等;③及時吸出嘔吐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呼吸道阻塞者,將下頜向前托起,必要時,配合醫生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并做好相應護理工作;④若患者出現呼吸不規則、呼吸表淺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飽和度逐漸降低時,應協助醫生做好氣管插管,必要時行人工輔助呼吸;⑤及時擦凈嘔吐物,并注意觀察嘔吐物的性質、顏色及量,做好記錄。有咖啡色嘔吐物時,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醫囑給予止血藥和凝血藥;⑥觀察大、小便情況。大、小便失禁者,及時更換尿布,小便潴留者,給予留置導尿,每日會陰擦洗 2次,保持會陰部清潔;⑦每 15~30 m i n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神志、瞳孔各 1次,直到病情穩定為止,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如昏迷程度加深,說明病情加重;如出現一側瞳孔散大、血壓升高、呼吸、脈搏變慢時,提示腦疝的發生,應做好應急搶救處理;⑧每 4 h測量體溫 1次。如體溫 >38℃,頭部置冰塊或冰帽,腋下放冰袋,以降低腦代謝和顱內壓;⑨病情危重者,發病 24~48 h內禁食,按醫囑靜脈補液,每日 2000~2500 m l,起病后 3日如神志仍不清楚,無嘔吐及胃出血者,可鼻飼流質飲食,并做好口腔護理。注意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準確記錄出入量;⑩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減少不必要的搬動,協助翻身、叩背,肢體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膚護理;[11]指導患者保持情緒穩定,按時用藥,控制血壓在理想水平,多食富含纖維飲食,保持大、小便通暢;[12]病情穩定后,協助康復師指導患者進行語言訓練及肢體功能的主動與被動訓練,以促進早日康復。
①無論是腦出血還是腦梗死在發病的初始階段,由于病情不穩定,難以預料其病情發展情況,特別是家屬由于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患者,醫學知識貧乏,心理上認為無論得了什么病只要進了醫院,給予藥物治療病情就會好轉、就有救了,但某些疾病往往是事與愿違,雖然用了藥,病情還是不能穩定。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出現了一側肢體活動不靈、失語的癥狀,30 m i n或1 h又恢復正常,1 d可能發作 2~3次,到醫院后,認為及時用藥病情就好可以恢復,不再犯病,但一部分患者給予抗凝或溶栓藥物后,病情仍不能控制,出現了一側肢體癱瘓,此時患者和家屬心理上急躁,也可能有很大不滿;②由于對病情發展重視不夠引起的糾紛。如腦出血患者開始出血量少,不影響走路及說話,只是頭痛,住院后如果我們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上幾句讓患者注意的問題,就有可能引不起患者重視,患者仍是坐起或下床去廁所,認為在床上大小便不方便,此時一旦病情加重,家屬不可能去找自己的過失,只是埋怨醫生技術不高或者說對患者不關心,有時在病房內發牢騷,同時引起其他患者和家屬的不滿、不信任。
①掌握病情,預防糾紛。護理人員對每個患者首先要做到對患者病史要了解,詢問患者既往史、現病史、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以及發病之前有無生氣、過度勞累、休息差、進食差、嘔吐腹瀉,詢問過程中注意語調、語氣、體態、距離、表情等,給患者和家屬熱情、穩重、禮貌的好印象;②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病情及預后。護理人員應針對某些疾病的特點,在患者入院時講清楚該病的發展、預后,讓家屬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對患者要用鼓勵語言,對家屬要講實際情況,如果發生病情變化,這是疾病本身的不穩定因素造成的,家屬心理有準備,能夠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矛盾、怨言也不會產生,入院 1、2d后,可以介紹同病室、同種疾病的患者是如何治療、護理的,讓家屬學習經驗,使其很快進入角色;③護士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觀察病情要及時,操作要熟練,必須做到穩、準、快、好,并且還要做到四輕:說話、走路、操作、關門輕,以得到患者和家屬的信任。
總之,患者來到醫院有了一個安全、舒適、安靜的住院環境,醫務人員以優質的服務態度,耐心、細致、熟練的操作技術去為患者服務,及時解決處理問題,一切以患者為中心,那么患者及家屬對醫務人員的矛盾也沒有了,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
[1]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序評分標準.中華神經科雜志,200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