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給星 陳紅玉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患者賴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透析過程漫長而艱難,血液透析的并發癥和疾病本身帶來的各種失調,透析費用昂貴,這些都直接影響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影響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我們對 2005年1月至 2007年 1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 35例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分析,確認心理問題如下:①對健康狀況不良及能否康復的恐懼;②對治療環境的陌生;③對體外循環的懼怕;④對其他患者病情惡化或死亡的悲觀;⑤對治療經費短缺的擔心,找出其心理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采取護理對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觀察患者均為 2005年 8月至 2006年7月在我科行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其中男 26例,女 9例,年齡 18~69歲,平均 35.42歲,其中慢性腎功能不全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 27例,急性腎功能衰竭行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 8例。
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創造溫馨的透析環境,護理人員首先要加強自身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建設,以良好的道德修養、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服務患者,使其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其次要切實轉變服務觀念,將“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作為一種理念和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到工作中,既要尊重關心體貼患者,又要維持患者的獨立人格。另外,掌握溝通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對其做得不夠甚至拒絕配合的方面,比如未能很好地控制體重、拒絕藥物治療等,避免使用責怪批評的語氣,應善意的勸導,促使患者自覺領會其中的利害關系,主動改變不良習慣,積極配合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耐心地向患者詳細的介紹血透室的環境及工作人員的情況,講解血液透析技術的一般知識、治療作用、操作程序及安全性、可靠性,并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整潔的治療環境。病情較重和行走困難者,應用平車或輪椅接送患者,對可以行走者予以攙扶,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消除患者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開始接受透析治療時,由于不了解腎功能損害的不可逆性和血液透析的長期性,常表現出盲目樂觀,此時護理人員應通過宣傳教育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和科學的治療方法,不要去做有害無利的嘗試。一旦患者認識到只能通過腎移植或依賴透析來維持生命,常表現出焦慮、抑郁的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詳細講解血液透析的原理、方法、作用及新的技術進展,讓其明白如果做到充分透析,能達到很高的生活質量,從事力所能及的有意義的活動,以體現其自身價值[1]。同時應告訴患者治療中的各種注意事項,如飲食的宜忌、體重的控制、內瘺的保護、藥物輔助作用的重要性,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部分自費患者一方面求生欲望強烈,另一方面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要求延長透析間期、減少透析頻率,一旦透析頻率減少,病情加重,各種并發癥隨之出現,常表現出絕望的心理,甚至會出現自殺的念頭,此類患者的心理護理是血液透析護理中的一大難點。針對這類患者,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以親切關心的語氣、以極度地耐心面對患者,應告訴患者由病情加重、并發癥所花費的治療費用往往高出于正規透析的費用,良好的飲食控制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產生,既而減少治療費用,同時應仔細觀察患者的一舉一動,對其任何異常行為加以重視,嚴防自殺現象的發生。
2.3 關注患者的生活護理 患者因年軀體疾病,不得不依賴家屬,同時昂貴的透析費用又給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患者認為自己是家庭的累贅,常表現出多疑、敏感、自厭等情緒,對影響患者的家庭因素,護士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多與家屬溝通,取得家屬的合作。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給予解釋說服,取得患者合作,減輕心理負擔。
通過對患者心理護理,滿意的克服了患者的恐懼絕望心理,取得了患者較好的配合,有效的防止了治療過程中意外情況及并發癥的發生,保證了治療的順利進行,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及生活質量,延長了患肯生命。因此,做好血液凈化患者的心理護理,是決定治療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1]周安琪,季建林,徐俊晏.終末起腎功能衰竭透析患者心理問題的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