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力
協調性宮縮乏力又稱為低張性宮縮乏力,是臨床上常見的產力異常。主要表現為子宮收縮具有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但收縮力弱,持續時間短,間歇期長且不規律。宮縮乏力可使宮口擴張延緩胎先露下降受阻,使產婦精神與體力消耗,嚴重者甚至引起產婦衰竭,繼而影響子宮的收縮,形成惡性循環。加強對宮縮乏力產婦的診斷、監護、治療,仍是產科工作重點。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發生宮縮乏力產婦120例,年齡22~38歲,孕34~42周,其中初產婦104例,經產婦16例。均排除骨盆和胎位異常,無頭盆不稱和剖宮產史。
1.2 診斷要點 收縮力弱,持續短而間歇長,甚或不規則。宮縮高峰時,子宮前后徑增加較小,手指按壓宮底時感覺不硬,產婦自感疼痛程度較輕。宮縮乏力多發生在產程一開始(原發性宮縮乏力96例),也可發生在活躍后期或第二產程(繼發性宮縮乏力24例)。
第一產程心理指導消除精神緊張,鼓勵多進食,補充營養和水分,初產婦宮口開大<4 cm、胎膜未破者,應給予溫肥皂水灌腸。宮口擴張≥3 cm,無頭盆不稱,胎頭已銜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前必須檢查有否臍帶先露,破膜應在宮縮間歇、下次宮縮即將開始時進行。破膜后術者手指應停留在陰道內,經過1~2次宮縮待胎頭入盆后,術者再將手指取出。宮口擴張3 cm,胎心良好,胎位正常,無頭盆不稱者,用0.5%的縮宮素4~5滴/min開始,根據宮縮強弱進行調整,維持宮縮時宮腔內壓力達50~60 mm Hg,宮縮間隔2~3 min,持續40~60 s。應用縮宮素時,應該有專人觀察產程進展,監測宮縮、聽胎心、測量血壓。子宮口擴張緩慢及宮頸水腫時應用地西泮靜脈推注常用10 mg,間隔4~6 h可重復應用。如產程仍無進展或出現胎兒宮內窘迫征象時,即行剖宮產術。第二產程如無頭盆不稱,仍可靜脈滴注縮宮素加強宮縮。如胎頭雙頂徑未過坐骨棘平面或出現胎兒宮內窘迫征象,即行剖宮產術。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后,當胎兒前肩娩出后,可靜注縮宮素10U或麥角新堿0.2 mg,同時給予縮宮素10~20 U靜脈點滴,有利于胎盤剝離和預防產后出血。
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其特點為子宮收縮具有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但收縮力差,宮腔內壓力<15 mm Hg,持續時間短,間歇長且不規律,宮縮<2次/10 min。常屬于繼發性宮縮乏力,常見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狹窄,胎先露部下降受阻,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后位等。
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可分為原發性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和繼發性協調性(低張性)子宮收縮乏力[1]。原發性協調性子宮收縮乏力是臨產一開始就出現。子宮收縮力具有正常的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但收縮強度弱,持續時間短,間歇期長和不規律(2次/10 min)。宮腔壓力<2.0 kPa(15 mm Hg),對胎兒無不良影響。子宮收縮達極期時,子宮體不隆起、變硬,手指壓宮底肌壁仍有凹陷出現。產程圖多表現潛伏期延長和活躍期早期宮頸擴張延續和停滯。繼發性協調性(低張性)子宮收縮乏力是子宮口開大3 cm,即進入活躍期或第二產程時才出現宮縮由強變弱。多因產道或胎兒因素異常使胎兒通過產道的阻力增加,產婦過早使用腹壓,屏氣向下使頸過度疲勞,腸脹氣,脫水,酸中毒;胎兒多出現宮內窘迫。檢查常發現骨盆狹窄,胎位異常造成頭盆不稱的梗阻性難產[2]。產程圖表現為活躍期或第二產程延長或停滯,胎頭下降延緩或停滯。協調性宮縮乏力多屬繼發性,臨產早期正常,在第一產程活躍期后期或第二產程時宮縮減弱,對胎兒影響不大。
子宮收縮乏力原因很多,常見原因為產婦由于休息不足、飲食少;精神因素,致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影響對宮縮正常調節;存在頭盆不稱或胎位異常;子宮壁過度膨脹、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等子宮因素;內分泌失調;臨產后應用大量鎮靜劑,抑制了宮縮;妊娠末期雌激素或催產素不足或孕激素過多,乙酰膽堿減少或子宮對乙酰膽堿的敏感性降低,均可影響宮縮。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針對宮縮乏力發生原因,第一產程做好產婦的思想工作,消除其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有助于自然分娩;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嚴密監測胎心、宮縮下采取積極措施,調節產婦飲食、休息,認真做好心理護理。教會產婦放松療法及深呼吸運動,在第一產程陣痛時使用。避免過早使用腹壓,以保持體力。可適當給予鎮靜劑(杜冷丁50 mg或安定10 mg肌肉注射)及4%碳酸氫鈉沖擊療法糾正體內酸中毒,使機體對催產素敏感性增強。加強宮縮采用溫肥皂水灌腸加人工破膜、靜脈滴注催產素。由于產婦宮縮乏力,認真觀察陰道出血量,預防產后出血。
總之,臨床上處理宮縮乏力,嚴格掌握催產素的劑量、適應證和禁忌證,避免強行手術助產。
[1]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45.
[2]谷進,劉穗玲,陶欣,等.產婦精神因素對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程雜志,1999,15(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