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麗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般人的壽命都有顯著的增長,并逐步向老齡化社會發展,因此,加強對老年患者研究護理工作已成為日益迫切的現實課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出現”老化’的象征,如組織器官的衰弱,導致體內一些病理、生理方面的變化,新陳代落發生紊亂,保持身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差,機體免疫力下降,對疾病的易感性常常增加等。因此老年人易患各種疾病,而且往往累及多個系統,危害性也較大。老年人患病時臨床表現常不典型,有時一種癥狀掩蓋著另一種癥狀,并發癥多,病程長,療效不大理想,康復較為緩慢,這些問題給老年人帶來痛苦,甚至可威脅生命。
衰老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許多外表征象和內部機能的改變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細微地進行著的。
2.1 精神護理 老年人的精神狀態與成人不同,性格比較固執、怪癖,對周圍事物反應遲鈍,不易合作,要耐心的跟他們溝通,使他們有良好的心態。
2.2 睡眠與休息老年患者因為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對疾病的抵抗力與防御機能都相對下降,因此適當的休息是很必要的,要懂得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要使他們有充沛的精力,每日保持6 h睡眠和0.5~1 h午睡,失眠使人很痛苦,但安眠劑使用不當也會發生有害作用,要了解引起老年人睡眠不良因素。
2.3 飲食與營養 老年人消化機能減弱,胃腸功能常發生紊亂,加上咀嚼不便及對飲食常有特殊要求,因此對老年人的飲食應該注意到色、香、味,易于吸收,富于營養,少食多餐,從而增進食欲,促進吸收,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和高血脂的患者,不但要控制動物脂肪,而且糖的攝入量也不能過量,否則會轉化成中性脂肪,而引起肥胖癥,產生脂肪肝,或更促進動脈硬化,對老年人飲食需加以指導,不要暴飲暴食,避免進生、冷、不潔食物。
2.4 預防感染及各種并發癥
2.4.1 保持呼吸道通暢 老年人肺活量減弱,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差,痰不易咳出,對于久病臥床或重癥患者,.易感染吸入性肺炎,可采取胸部叩擊法:胸部叩擊方法為兩手手指并攏拱成杯狀,腕部放松,迅速而規律地叩擊胸部各肺葉,每一肺葉反復叩擊1~3 min。胸部叩擊要特別注意:a.有咯血、心血管狀況不穩定禁做叩擊;b.叩擊力量要適中以不使患者感到疼痛為適宜;c.每次叩擊時間以15.20 min為宜,宜在餐前進行,如晚餐后進行,至少要在餐后兩小時;d為預防直接叩擊引起皮膚發紅,要用單層薄布保護皮膚等護理方法。
2.4.2 做好口腔、皮膚護理 口腔是病源微生物浸入人體的途徑之一。口腔的溫度、溫度以及食物殘渣非常適宜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而心臟病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經常半坐位,張口呼吸,口唇干燥,細菌更易侵入,因此口腔護理非常重要,正確指導患者每日晨起及晚上臨睡前刷牙,餐后漱口,睡前不應進食對牙齒有刺激性或腐蝕性的食物,減少食物中精致糖類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義齒也會積有食物殘渣和碎屑,所以餐后應清潔義齒,以保持口腔清潔。老年人的皮膚角化有皺摺,敏感度減低,一旦損傷后不易愈合。如果為老年人保暖使用熱療可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將熱帶到全身,使體溫升高,使患者感到舒適,但要準確地測量水溫,一般老年人使用熱水袋溫度在50℃以下,將熱水袋裝入布套內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以防燙傷,老年人集體活動減少,加之皮膚松弛干燥缺乏彈性,皮下脂肪萎縮,變薄,皮膚易損,為避免臥床患者褥瘡的發生,關鍵在于消除誘發因素,護士在工作中要作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嚴格細致地交接局部皮膚情況及護理措施落實情況。要認真做好皮膚護理,注意防止發生褥瘡、燙傷、跌傷。
2.4.3 保持大便通暢老年人隨年齡增加,腹壁張力下降,胃腸蠕動減慢,肛門括約肌松弛等導致腸道控制能力下降并出現排便功能的異常,引起便秘。特別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過分用力排便可導致促死,因此要指導患者多攝取可促進排便的食物和飲料。如多食用水果、蔬菜、粗糧等高纖維素食物,促進腸蠕動。另外,指導患者進行腹部環型按摩,排便時用手自右延結腸解剖位置向左環型按摩,可促使降結腸的內容物向下移動,并可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口服緩泄藥物。
2.4.4 注意安全,防止跌傷。護士要主動關心老年人,要耐心細致地做好生活護理,活動不便的患者上下床時,護士要協助,必要時要加床擋,防止跌傷、墜床的發生。
由于老年病的范圍較廣泛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現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老年病的護理不論在質量上、方法上,要求都很高,這就要求我們護士必需的豐富的臨床知識,掌握熟練的技巧,發揚救死扶傷的精神,具有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同時要熟悉老年人的心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特點,老年病的護理只有走向???、專業化,才能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