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民
十二指腸炎是一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多年來人們對該病的了解較少,原因是靠傳統的x線檢查很難準確做出十二指腸炎的診斷。隨內鏡的廣泛應用,檢出率明顯提高。現將我們檢出的64例十二指腸炎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年齡6~24歲,平均16.4歲。病程 1月 ~1年39例,2~3年18例,4~5年7例,其中8例無癥狀者為體檢時所發現。伴發各型胃炎34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例,胃潰瘍5例。
1.2 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全部有反復上腹痛,其中空腹痛5例、進食后疼痛明顯14例,其余與進食無關;上腹飽脹不適、反酸、暖氣、食欲不振43例,進食后嘔吐5例、厭食15例、柏油樣便4例;持續性隱痛9例、陣發性腹痛49例、痙攣性腹痛4例;臍周輕壓痛9例、上腹壓痛13例,其余患者無明顯體征。有消化性潰瘍家族史7例。
1.3 內鏡下表現 胃鏡主要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反光增強,糜爛、出血、紅白相間,黏膜粗糙顆粒樣改變。黏膜變薄,血管透見及球部變形。根據鏡檢所見分別統計 :充血、水腫45例,占70.3%;糜爛 7例,占 10.9%;紅白相間30例,占46.9%;黏膜粗糙顆粒樣改變8例,占12.5%:黏膜變薄,血管透見4例,占6.3%;球部變形6例,占9.4%。
1.4 組織學改變 其中急性炎癥34例,慢性炎癥23例,8例正常。慢性炎癥者主要表現為黏膜下層及固有層內淋巴細胞、漿細胞增多,腸絨毛縮短或萎縮、變平,厚度變薄。腸腺不同程度減少。活動性炎癥者除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外,間質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個別病例還可見散在嗜酸粒細胞浸潤。
1.5 治療方法和結果 經過對癥治療及應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胃必治,伴有反酸、灼痛感者加用法莫替丁,伴有胃液或十二指腸液返流者加用多潘立酮(嗎丁啉)等綜合治療,全部患者均臨床治愈出院。
慢性十二指腸炎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類,后者系指并發或伴發于其他疾病者,原發性也稱非特異性十二指腸炎,屬于一種獨立疾病,是我們一般所指的十二指腸炎,亦可伴隨其他周圍器官疾病存在(稱繼發性),如各種寄生蟲感染、消化性潰瘍、膽道或胰腺炎癥、結石、腫瘤等。目前病因不清[1],有人認為與喜食辛辣食品,如生蔥、生蒜、辣椒及飲高濃度白酒有關。一些藥物如利血平、阿斯匹林等也是致病因素,我區病人有食辛辣食品習慣。另有人認為十二指腸球炎是十二指腸潰瘍發展和愈合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近年來,還有人提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活動性十二指腸球炎關系密切[2]。本研究中的病人均不同程度地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當清除幽門螺桿菌后,臨床癥狀隨之好轉,亦證明了這一點,有報道[3]慢性胃炎患者有95%感染Hp,Hp是非侵襲性病原,但能引起強烈的炎性反應。其致炎機制是:①直接刺激免疫細胞;②直接刺激上皮的細胞因子。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由于胃鏡檢查為有創檢查,往往不易被患者接受,難易廣泛開展,而Hp感染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抗體,ELISA法測定血清中Hp抗體,是檢測Hp感染敏感特異度試驗。
本病的臨床表現不一,有癥狀者缺乏特異性,概括起來,可有以下幾種臨床表現:表現與慢性胃炎或消化不良相似,如食后上腹飽脹、不適或隱痛,伴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表現與十二指腸潰瘍相似,如上腹部饑餓痛,進食后緩解等;少數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黑便或伴嘔血)為首發癥狀;部分患者無癥狀。本病體檢常無明顯腹部體征。胃腸X線鋇餐檢查的陽性率也不很高,有異常片象都可見球部激惹、痙攣、充盈不良、黏膜粗亂等,又易被判為潰瘍的間接征象而誤診。故本病的確診依賴于內鏡檢查(應用病理檢查)。有的學者認為十二指腸炎可以是潰瘍的前驅表現。可在某一時期發生潰瘍。有報告[4]通過132例十二指腸炎病例和67例十二指腸潰瘍病例進行2年以上隨診,發現淺表性者僅有很少病例(約1/5以下)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有關系;肥厚性者一部分可能為潰瘍病反復發作的間歇表現。我們認為對淺表型炎癥較重的、增殖型、出血糜爛型十二指腸炎,應及早按十二指腸潰瘍進行系統治療,以防潰瘍的發生。
根據文獻[3]和我們的經驗,我們總結診斷原發性十二脂腸炎可參考如下指標:①有不規則上腹痛、反酸、噯氣、食欲不振及不明原因的柏油樣便等表現;②X線鋇餐檢查十二脂腸球部有激惹、變形等表現但無龕影者;③內窺鏡示十二指腸黏膜粗糙、顆粒感,或有增生的小結節或息肉樣隆起;絨毛模糊不清;充血、水腫、糜爛、霜斑樣糜爛比較多見;有點狀出血或片狀出血;皺襞粗大、黏膜下有血管顯露,球腔變形等;④黏膜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炎癥性改變。具備1、2條為疑似診斷。具備3、4條可確診。
本組病例合并伴發各型胃炎34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例,胃潰瘍5例。合并胃部疾病二者因果關系很難確定,另外一些藥物及飲酒均可為致病因素,其可破壞黏膜屏障。過多的胃酸分泌,氫離子反向彌散,刺激肥大細胞,釋放活性物質,進入十二指腸引起局部炎癥病變。因此,積極治療周圍器官疾病,避免不適當藥物應用及飲酒等,可預防十二指腸炎的發病及控制進展。
[1]周岱云,李石,許國銘編著:上消化道纖維內窺鏡臨床應用.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19.
[2]趙德元,孟淑蘭.十二指腸炎的臨床特點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08,5(8):149-150.
[3]陳波,謝永武,鄭瑞豐.小兒慢性胃十二指腸炎及消化性潰瘍166例胃鏡檢查及分析.河北醫學,2008,14(2):129-131.
[4]譚允熙,李增芬,譚匯泉.理學檢查慢性胃十二指腸炎280例.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3,11(11):1832-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