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青 河南省衛(wèi)生學校 455001
中職衛(wèi)校臨床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艾青 河南省衛(wèi)生學校 455001
中職學校要為社會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的實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在教學中融入一些實用型的知識。筆者在多年的臨床課教學中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并總結出了相應的對策,應用于教學中收到一定成效,使得臨床課教學既生動又直觀,為進入臨床實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臨床課對于醫(yī)學生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但課程實踐性很強,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反復實踐和不斷訓練才能掌握應用。筆者對本校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生和目前在讀生進行調查,明確的發(fā)現學生學習中存在很多問題,并探討了對策,以進一步加強臨床課教學效果,提高臨床課教學質量。
臨床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剛開始學大多數是很重視的,也有很濃厚的學習熱情,但由于臨床病種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課時少,學生本來就基礎薄弱,很快感覺枯燥乏味、繁瑣、抽象,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再加上我們以往教學方法單調,與臨床病人接觸交流機會較少,只能靠學生死記硬背,缺乏生動、具體的理論聯系實踐的對照式教學,偶爾進行的實習也僅是走馬觀花,造成學生普遍認為臨床課難學、難掌握,失去學習興趣。比如,內科護理學中的《健康評估》一章,學生剛開始還能跟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但到講完后絕大多數學生反映概念模糊,不能完全掌握。因此,臨床課的教與學成為了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
目前,我們所了解的兄弟醫(yī)學中專院校中,普遍缺乏條件好的附屬醫(yī)院和教學醫(yī)院,學生在學習理論課時缺少與病人接觸的機會,臨床見習無法很好安排,沒有親身接觸臨床病例的機會,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由于附屬醫(yī)院條件限制,臨床學科的教師不能經常作教學和臨床實踐的輪回培訓和學習,很多人知識老化嚴重,教學無法相長,更沒有辦法將最新的醫(yī)學進展傳授給學生。
許多學生由于本身理論水平較差,對臨床課不能很好理解,錯誤地認為學習就是“背書”。而一些教師也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也只能教導學生先將知識點背下來,以后到臨床實習再理解,從而忽視了理論教學和見習在臨床課教學中的重要性。上課期間,教師一味傳授疾病本身的癥狀和體征,在缺乏認識的情況下灌輸臨床輔助檢查的結果,收效甚微,缺乏與病人面對面的接觸交流,學生沒有感性認識,所學知識嚴重抽象化,很難把課堂上老師所講的知識融化為自身的本領。例如,在講到腹部觸診時,結核性腹膜炎病人,我們教師只能給學生描述它的重要體征“揉面感”,而很多學生根本沒有感性認識,走到臨床后也不能完全識別。
中專層次學校的臨床專業(yè),主要針對基層的醫(yī)療保健服務,要求培養(yǎng)的是全科型、掌握多種技能的綜合人才。這都要求學生要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臨床見習,要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掌握基本的醫(yī)療知識。但現在很多教學都進入了誤區(qū),例如:臨床課時減少,臨床見習機會欠缺,大多停留在書本上討論理論知識,還沿用老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往往缺乏臨床課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缺乏臨床思維能力的訓練,知識結構欠缺。盡管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面向基層,但今后的醫(yī)療服務對象是人,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增加臨床課學時,提高教學標準,以對學生和將來的病人負責。
我認為,我們在教學中應盡力提高學生興趣,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化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
講述臨床課理論知識的同時,應盡可能增加學生見習時間,除努力改善附屬醫(yī)院條件,增加教學醫(yī)院外,將學生領會課堂知識的主戰(zhàn)場放到醫(yī)院的門診和病房中,讓學生親自與病人交流,了解典型癥狀,親自操作體格檢查,對體征加強印象,與課本知識相對照。另外多翻閱病歷,加強臨床思維能力的培訓,激發(fā)學生興趣,以獲取最好的教學效果。
講課過程盡可能帶實物進課堂,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越來越普遍的電化教學,因為它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樂于學習。比如,在講急救護理學中的“心臟驟停與心肺腦復蘇”之前,先給學生放映相關的臨床錄像,讓學生直接感知臨床全貌,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再因勢利導,講述其病因及搶救措施,使本來枯燥的教學生動有趣。現在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中的圖、文、聲、像并茂,情景交融,優(yōu)化教學結構和過程,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臨床病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學生所學的知識,將臨床上的典型病例進行分析、診斷,提出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理論聯系臨床,學生興趣較濃,同時可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病例時教師應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自由討論氣氛,善于表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次教師要在討論過程中進行適度的啟發(fā)和引導,使討論圍繞主題,順利展開。再次,教師要及時發(fā)現學生創(chuàng)作的火花并引起辯論,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問題的討論及深化,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臨床醫(yī)生的基本功就是問診、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和閱讀輔助檢查資料,而我們畢業(yè)的學生恰恰在這幾個方面比較欠缺。我認為,在給學生進行臨床實習的時候,應多在這些方面進行鍛煉。在醫(yī)院門診和病房可以安排學生對典型病人進行問診和體檢,同時閱讀實驗室檢查結果,讓學生親自感受接診的樂趣,增長臨床技能。同時安排學生閱讀規(guī)范病歷并自己書寫,加深對該臨床病種的理解。
以往醫(yī)院帶學生見習經常是一個教師帶幾十個學生,那樣很容易走過場,既沒有實際效果,又浪費時間。我認為,在今后的臨床教學見習中應創(chuàng)造條件,爭取分小組進行,提高見習效果。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133
教學;臨床課教學;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