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曉黎
創新機制提升檢察隊伍的“軟實力”
文◎馬曉黎*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近年來,宜都市人民檢察院始終把創新工作機制作為推動檢察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突出“一體兩翼”機制建設,即緊緊抓住履行法律監督職能,落實檢察權這一主體,以學習型檢察院創建和規范化管理機制建設為 “兩翼”,形成了主體帶動兩翼,兩翼促進主體的良性發展局面,推動了各項檢察工作全面健康發展。
(一)搭建信息平臺,使業務、隊伍、事務管理一體化
作為全國首批35個規范化管理機制試點院之一,我們積極落實高檢院的工作部署,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確保試點任務圓滿完成。我們認真總結自身和吸取了外地規范化管理經驗,匯編了60多萬字的體系文件,以ISO9001/2000為載體,引入了規范化管理系統軟件,將業務、隊伍和事務管理均置于軟件系統。
(二)創新績效考評機制,建立規范的執法檔案和績效檔案
我們規范化管理體系文件發布后,全面運行質量管理、績效管理體系,用PDCA循環科學進行業務流程控制,強化對執法辦案突出問題、重點問題、易發問題和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控制和記錄。
(三)調整崗位職權和人力資源,實現崗位職權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規范設置中層干部職數,調整人力資源,優化結構,增強活力,強化競爭意識,提高機關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干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我院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是解決我院機關在職權配置、人員結構等方面與規范化建設不相適應的關鍵所在。
隊伍建設成效的好壞,要體現這支隊伍是否具有戰斗力、凝聚力,作為檢察機關這支隊伍,主要體現在是否充分、全面、準確地行使檢察權,確保法律統一正確的實施。我們按照“調整、提高、創新”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正確行使檢察權這一主體,有力地推動了檢察業務工作的持續發展,所辦案件無錯案、未發生任何辦案事故,較好地實現了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統一。
一是狠抓訴訟監督,全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我們按照高檢院“突出監督重點,規范監督程序,探索監督機制”具體要求,認真開展了各項監督活動。開展立案監督,三年來共監督糾正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不應當立案而立案50件53人;開展審判活動監督,提出量刑建議450余次,對人民法院刑事審判活動違法提出糾正意見4次,監督了一起量刑畸輕的販賣毒品案件,經抗訴后法院加判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開展民行檢察監督,啟動了對多起法官違法行為的調查機制,維護了法律的權威;開展刑罰執行監督,對兩名違法留所的惡性輪奸犯罪人,向公安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終使兩名犯罪人被押往異地服刑。二是試行“刑事和解”制度,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為認真貫徹執行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更好地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檢察機關應有的貢獻,我們積極探索了對輕微刑事犯罪案件中的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間的和解制度,以恢復案件發生以前的社會秩序,消除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我們制定了《關于試行刑事和解制度的規定》,并成功開展了21件交通肇事案件的刑事和解,受到了當事人雙方的歡迎,并被《檢察日報》及時報道。三是建立“下訪巡訪”的信訪機制,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涉法涉檢上訪的處理是近年來檢察機關牽涉精力最多、投入人力物力最大的一項信訪工作,當事人對長期上訪而沒有結果也是很有意見。對此,只有主動走出去,到基層到群眾中間去及時發現和摸清情況,將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有效化解在萌芽狀態,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治本之策。我們實行了“下訪巡訪”制度,控申干警將歷年來所辦理的案件進行系統地梳理,并和法院聯系,對可能引起涉檢上訪的案件當事人實行回訪,使這一困擾檢察機關的難題得到較好的緩解。近年來,我院未發生一起赴省進京的涉檢上訪案件。
總之,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抓住了隊伍建設這個關鍵,就抓住了檢察工作的關鍵。隊伍建設需要不斷的創新,我們將繼續抓好“一體兩翼”機制建設,推進我院檢察隊伍建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4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