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洪憲 陳金林
我們認為,可以為毒品犯罪的死刑適用確立以下兩項原則:第一,基于責任主義的限制,只有極其嚴重的毒品犯罪才具備適用死刑的前提條件。而考察毒品犯罪的嚴重性,主要是從實質意義上考察毒品犯罪行為對公眾健康的威脅程度;第二,在責任主義確立的范圍內,可以考慮死刑預防犯罪的作用。但一般預防應優先采取措施提高刑罰的必然性、提升刑罰的可感知程度,特殊預防應優先考慮改善死緩與無期徒刑的執行狀況,以減輕犯罪預防的目的對于死刑的依賴。當前的司法實踐對責任的認定過于側重形式,擴大了死刑適用的對象,在犯罪預防階段又形成了對死刑的過度依賴。這是有待改進之處,也是死刑限制適用的理論空間。從細化責任主義的角度入手,毒品犯罪死刑限制適用的關鍵在于確立合理的評價社會危害性的標準與規則,改變當前偏重形式判斷的做法,縮小死刑的適用對象。從一般預防的角度分析,應在當前制度的框架內合理地利用立功制度、妥善地處理共犯問題、協調死刑與其他刑事措施之間的關系,保證刑罰的必然性,避免一般預防對于死刑的依賴。從特殊預防的角度分析,則應節制減刑與假釋的適用,以減輕特殊預防對于死刑的依賴。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對死刑的適用應當維持執法的平穩與平衡。當然毒品犯罪死刑適用的限制,還有待其他配套措施的采取,不能單純依賴司法機關,甚至不能單純依賴法律,需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