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東升
社區矯正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文◎韓東升*
充分發揮檢察機關高效、有力、良好的法律監督作用,是社區矯正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當前社區矯正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區矯正實施主體的責任沖突問題。刑法和刑訴法都明文規定,非監禁刑刑罰的執行機關是公安機關。但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真正擔負起日常社區矯正工作的是司法行政機關,由司法局和街道司法所組織協調對轄區內監外執行罪犯進行管理教育,使司法實踐與現行法律規定產生了沖突。同時,由于司法行政機關不是執法主體,而沒有實施過具體矯正工作的公安機關卻要承擔行使權力之后必須承擔的責任。如果因為前者的疏忽而導致后者的失誤,那么作為法律監督主體的檢察院是應該追究一方的責任還是雙方的責任?這是檢察機關所面臨的困惑。
二是履行監督缺少程序上的具體規定。社區矯正工作只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而無具體程序可以遵循,這種背景下顯然難以做到工作上的規范和統一。另外,社區矯正工作本身就帶有明顯的社會性和綜合性,這就使得只有一個單位或系統的規定難以適應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與執行,需要協調各成員單位共同制定才能實施。
三是缺少刑罰執行的懲罰性和權威性。由于在矯正工作的對外宣傳中強調其人性化的一面較多,強調刑罰執行的嚴肅性的一面較少,造成對社區矯正工作本質上的了解片面和誤解,引發出一種錯誤傾向,即:在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中過于強調人性化的一面,淡化了刑罰執行嚴肅性的一面。而削弱了法律的懲罰性和權威性。特別是相應的強制手段和處罰措施跟不上,加大了管理難度,造成在教育管理環節上有的矯正對象出現很強的抵觸情緒。
四是過量使用非監禁刑加大了社會安全風險。如果非監禁刑適用過度,同樣會對社會造成新的不安定隱患。在現有條件還不夠成熟,法律法規還不夠規范,社區矯正組織還不夠健全,矯正措施還不夠完善,重新犯罪現象還比較普遍,脫管漏管還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矯正對象的大量增多,是必會造成國家新的訴訟成本和新的刑罰成本加大。
五是社區矯正措施不規范給監督造成困難。目前雖然各個試點地區都規定了矯正對象的電話報到、思想匯報、請銷假制度等一系列相配套的制度,但如何使這些制度真正地落實下去,則缺乏切實可行的操作性,也就難免使有些矯正措施流于形式,這樣的現狀無疑給檢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責帶來很大的難度。
為此,特就改進社區矯正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完善相關法規,使社區矯正工作有法可依。當前在立法層面上急需立法明確的是,一是修改《刑法》,在《刑法》中增加社區矯正方面的內容,將社區矯正列為一種輔助刑罰。二是盡快制定《社區矯正法》,對各部門職能科學分工,建立一套矯正考察評價體系,以增強社區矯正工作中檢察監督的可操作性。使社區矯正監督工作于法有據,有法可依。
二是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嚴格審核非監禁刑適用條件。明確檢察機關監督的介入程序和實施程序,真正發揮監督作用。對刑罰變更執行實行同步監督,在監禁刑改變成非監禁刑時,將其作為檢察機關監督的重點。
三是通過科學量化獎懲機制提高矯正質量和效率。科學的量化獎懲機制對社區服刑人員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充分發揮它的效能無論是對社區服刑人員還是對社區矯正工作都將產生積級影響。因為只有實現刑罰的變更,才能真正提高社區服刑人員參與社區矯正的積極性,只有通過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才能達到社區矯正的最佳效果,實現矯正效率的最大化。
四是適當賦予司法行政機構行政強制執行權。因為在矯正對象拒絕接受管理、無故不參加矯正活動、脫管或違法對抗時,行使必要的強制管理手段是必須的,否則就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威。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1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