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平*
關于提升檢察執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徑
文◎王 平*
提升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是一項綜合的社會系統工程,既需要檢察機關和檢察人員的不懈努力,也需要與社會公眾的良性互動。要始終堅持“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與“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總體要求,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以“內強素質創品牌、外強宣傳樹形象”為目標,著力加強對干警進行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使干警普遍認識到,檢察機關和檢察干警只有牢固樹立和深入實踐執法為民思想,增強檢察工作與公眾之間良好的雙向互動,真正做到在思想觀念上為民、在工作措施上便民、在實際效果上利民,才能在公信力的培育中取信于民。
思想支配意識,意識決定行為。提升檢察執法公信力,增強維護法律正確統一實施的責任意識至關重要。強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使全體檢察干警樹立正確的執法理念,堅持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始終保持執法者應有的理性,學會以平和態度做工作,做到語言、行為、作風文明,使每一項執法辦案活動都于法有據,每一個執法辦案環節都合乎規范。加強檢察職業道德教育,以高檢院“恪守檢察職業道德、促進公正廉潔執法”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認真學習實踐以忠誠、公正、清廉、文明為核心的《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確保檢察人員始終保持“三個至上”(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四個在心中”(黨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義在心中)。進一步推進作風建設進程,嚴格政治紀律、辦案紀律、工作紀律、廉潔紀律,認真落實好高檢院“十個嚴禁”和“禁酒令”以及省紀委、省政法委、省檢察院制定的各項規定,廣泛接受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鞏固發展干部作風建設成果,弘揚好作風,以良好的作風和嚴明的紀律確保各項檢察工作任務出色完成。
加強檢察業務培訓工作力度,統籌抓好各類檢察人員的教育培訓,以領導干部和執法一線檢察官為重點,以專業化建設為方向,加強正規化崗位培訓,廣泛采取檢察官教檢察官、案例教學、崗位練兵、遠程教育、在線學習等模式,增強教育培訓實效。要抓好對下級院領導班子成員和業務部門負責人的輪訓,抓好新進、新任人員的崗前、任前培訓,大力培養優秀公訴人、優秀偵查員及其他各類專業人才,切實提高發現違法犯罪、偵查突破案件、收集固定審查運用證據、開展訴訟監督、適用法律政策的能力。加快實施科技強檢戰略,提高檢察工作中的科技含量,認真解決基層檢察院人才短缺、檢察官斷層等突出問題,圍繞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查處腐敗案件和維護司法公正“六種能力”,努力實現檢察執法能力水平的真正提高。
和諧穩定的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要全面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深入開展打黑除惡等專項斗爭,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和毒品犯罪。加大打擊走私、騙稅、制售偽劣商品等經濟犯罪特別是涉眾型犯罪力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群眾切實利益。積極推進量刑建議、刑事和解、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等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辦案機制,探索附條件不起訴等辦案方式,落實依法從寬政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把化解社會矛盾貫穿于執法辦案始終,在堅持公正執法、規范執法行為、提高辦案質量的同時,加強源頭治理,完善工作機制,努力從源頭上化解矛盾,防止和減少涉檢信訪的發生。要高度重視敏感事件的辦理及法律、政治和社會效果的統一,防止激化矛盾或引發新的矛盾。要組織檢察人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訴求、解決困難,切實把排查化解矛盾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經濟犯罪案件出現多發的趨勢,我們要積極查辦和預防各類職務犯罪,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重點圍繞中央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緊密結合中央部署開展的專項治理工作和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工作,加強犯罪分析、對策研究、預防建議、警示教育和預防調查、宣傳、咨詢等工作,完善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推進偵防一體化機制建設和預防工作規范化建設。
加強刑事訴訟監督,重點監督有罪不究、以罰代刑和動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問題,重點監督糾正違法采取強制性偵查措施和刑訊逼供、暴力取證以及錯捕漏捕、錯訴漏訴等問題,重點監督糾正有罪判無罪、無罪判有罪、量刑畸輕畸重以及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等問題,加強對職務犯罪案件、法院自行決定再審案件和死刑復核案件的監督。加強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監督,注重監督糾正涉及民生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或審判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導致的錯誤裁判,切實加大提出抗訴、再審檢察建議力度。加強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監督,重點監督糾正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以及超期羈押、體罰虐待被監管人等問題,依法妥善處理在押人員非正常死亡等事件,建立刑罰變更執行同步監督機制,積極探索適應社區矯正特點的檢察方式,加強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的法律監督,完善換押制度和久押不決等備案制度,進一步加大糾防超期羈押力度,規范死刑執行臨場監督,保障死刑執行依法進行。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必須高度重視、始終堅持和不斷強化對自身執法活動的內部監督制約,才能維護檢察機關的執法公信力,實現“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從執法過程、案件質量管理、隊伍管理三個方面全方位入手,著力構建立體化的業務條塊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對執法活動、業務部門之間和執法過程的實時監督制約機制,強化對執法辦案全過程的監督;著力構建系統化的案件質量管理機制,建立對自身辦案質量、錯案和重大質量問題的評價機制、責任劃分和責任追究的處罰監督機制,加強對執法辦案質量效果的監督;著力構建規范化的隊伍管理機制,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領導決策機構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健全違紀違法問題發現和查處機制,完善目標管理考評機制,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監督,以高效、有力的監督機制建設,確保內部監督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保證檢察權正確運行。
圍繞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積極為經濟主體提供最優質、最快捷的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是檢察機關除查辦案件之外的又一項重要社會職能,是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的社會化延伸。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涉農檢察工作隊為載體,進一步完善涉農檢察工作新機制,嚴肅查處涉農職務犯罪,結合案件的查辦進行如現身說法等多種形式的法律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主動深入經濟建設第一線,了解、掌握經濟主體發展狀況及面臨的難題,協調、幫助解決基層農村和企業發展中的困難,促進市場經濟主體科學發展。積極參與社會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從招投標、制度建設、資金運作以及涉法訴訟等方面提出有效檢察建議,確保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和專項資金的安全。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建設,主動探索和實踐社會公益訴訟,努力為全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經不起群眾評議和考核的干部,要調整“位子”、摘去“帽子”,必須以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的評判作為檢驗工作的主要標準。同樣,經不起評判和實踐檢驗的執法,也是不被群眾所認同、無助于執法公信力的確立和提升。檢察機關緊緊圍繞“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工作主題,通過抓履職、抓管理、抓服務、抓載體、抓監督、抓隊伍這“六個抓手”,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執法能力水平和辦案質量,努力推動檢察工作科學發展,應當成為提升檢察執法公信力的現實途徑。
*河北省萬全縣人民檢察院政治處主任[07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