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
(平涼機電工程學校)
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王秀玲
(平涼機電工程學校)
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
學習策略 認知策略 交際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展而采取的多種行動和步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英語學習的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交際策略是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種手段和方式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創立了“發生認識論”,認為人類掌握知識是一種含有知識結構的智力活動,不能完全等同于動物的接受刺激做出反應的行為。在教育方面,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也曾提出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讓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進行發現學習 (Discovery Learning)。在學習中不僅有機械性學習,還應該有有意義的學習 (MeaningfulLearning)。只有通過有意義的學習,學生才能在有意義的交際活動中學習到語言。單憑孤立地死記硬背是學不好語言的。
1.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和有意義的操練 (Meaningful Practice)。教學過程是在講解、理解語法的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操練和運用。操練運用的時間要多于講課的時間。
2.以學生為中心 (Student-centre)。重視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大量的實際操練。
3.有目的地利用母語;進行母語與英語的對比教學。由于認為在多種語言中有普遍語法成分,學生在學習外語前所學的母語中的某些語法知識、概念、規則是可以促進英語學習的;但要有控制地運用。
4.聽、說、讀、寫可以齊頭并進、互相促進。在進行聽、說教學時可以同時進行讀寫。因為單憑聲音來聽、說英語是不能使耳、口、眼、手互相促進、全面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
5.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產生障礙是難免的,教師要分析原因,加以指導,并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不能造成學生因怕犯錯誤而畏懼操練運用的心理。
6.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英語教學情景化、交際化。外國人學習英語是一種智力活動,不能單憑模仿;而且外國人學習英語時的文化思維活動也不同于幼兒學習母語。加強對學生認知策略的指導,引導他們理解語言知識規則,通過有意義的學習和操練培養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能運用于實際。
1.語言教學不只是純語言形式的研究,而應該運用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為多種交際活動服務。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應以交際活動為綱,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的交際需求為出發點。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注意發揮學生天賦的學習、使用語言的能力。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創造交際的情景以啟發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初級階段的做法是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運用英語的多種機會,把課堂教學與多種活動結合起來,形成學著運用英語 (Learning to use English);到了高級階段要求通過交際活動來學習語言、發展語言,形成運用英語進行學習 (Use English to learn it)。
2.聽、說、讀、寫是綜合的語言技能。它們不僅是為了理解語言要培養的能力,而且是為了表達語言所必須培養的能力。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圍繞一個中心目的運用聽、說、讀、寫組織起來的系列的交際活動,方式可以是角色扮演、信息咨詢、多種語言游戲等。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確定教學內容和目標。這一點可以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在教學過程中,對母語和語法不是絕對禁止使用。語法是為實現實際需要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要有利于對功能的表達,母語翻譯和結構形式的講解是可以利用的。
4.學生在交際活動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是由不完善的“中繼英語”到逐步完善的過程。學習外語的過程就是從常常出現錯誤的不完善的階段逐漸轉向不出現錯誤以致達到完善階段的過程。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允許他們犯不同程度的錯誤,而不強調隨時隨地糾正錯誤,以防止分散學生注意力。這樣才有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英語的教學過程就是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教師的工作重點要從單純的研究教材轉向研究學生。教師要不僅教會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而且要引導學生做到在交際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