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貴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十家戶小學)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
◆白富貴
(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十家戶小學)
在制定和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目標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和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于扎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激發興趣 優化過程 科學評價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中培養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合適的學科之一。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從誘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入手,優化教學環節,精心布置作業,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激起他們的創造興趣,重視學生的創新行為,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某一方面的事物或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欲望時,才會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人的創造性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因此,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在教學中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挑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利用小學生對事物充滿新鮮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利用多種教學設備和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的狀態始終保持在最活躍的狀況之下,激發其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打下基礎。
例如,在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的特點,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前和學生互動交流談到奧運會,再由奧運會倒計時引出2008年奧運奪金,在出示 27屆和 28屆奧運金牌榜之前,先讓學生猜測 2008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奪金情況,學生便興趣盎然地猜測起來……這時我出示了上兩屆四個國家的奧運金牌榜的統計表,讓學生依此繪制條形統計圖后,再進行預測,學生就又一次快樂地繪制、猜測起來……這樣的情境創設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學,成為學習活動的行動者,不知不覺中有了創新意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培養的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具備創新理念,改變一些陳舊的傳統觀念,這樣才能符合新的課改形勢。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的結果或者預期的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它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想情感目標。可以說,教學活動整體上是由教學目標來定向控制的,教學目標通常具有指導教學測量與評價、指導教學策略的選擇、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等三方面的定向功能。教學中我們始終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把握教學中各知識點的深淺度,找準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知識點,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而且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學生的層次性在教學目標中有所體現,并使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與不同類型學生相互協調,促使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有所發展,這就要求目標要具體多樣,盡量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避免格式化,要有創新意識。
在質疑問難方面,要鼓勵學生打破固有的觀念、思維,勇于標新立異、尋求與眾不同的途徑,啟發學生大膽嘗試,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造活動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教材,精心設計問題,以疑生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例如,在工程問題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作了一道準備題:修筑 30千米長的一段路,甲隊單獨修 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 15天完成。兩隊合修需要幾天完成?因為有了上一節的基礎,學生很快由關系式:
工程總量 ÷工總效率之和 =合作時間
列式為:30÷(30÷10+30÷15)
此時,我進一步引導,同學們答得很不錯,這說明大家以前的知識掌握的很好,可如果我把題中的工作總量“30千米”這個條件去掉,你們還能做嗎?通過啟發,同學們的思維又活躍了起來。
實踐證明,質疑問難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所不可缺少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解決問題,同時也不斷地產生困惑。而這些困惑正是他們積極思維、創新求知的表現。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的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方式,要求對學生的評價更科學、更合理,從而保護和激發其創新意識。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實施:
用數學學習檔案來評價學習數學的過程,可以全程、多樣、有效地促進管理目標的達成。學生在收集數學學習記錄的過程中,會看到自己一天天積累起來的知識,他們會真實地看到自己的成長,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這也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客觀評價的過程。這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之勇于創新。
教師要尊重個體和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人施評。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差異,教師應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達到目標。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推遲做出判斷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
在課堂評價上,可能會出現多種情況,因此,我們的評價要靈活多變,不宜過于武斷。例如,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時,成績較好的學生可能會馬上反應過來,做出正確回答,教者及時表揚了這個學生,這看似很合理,可是,對于這個問題,另一批學生可能還沒有想好,而老師卻已要進行下一項內容了,這樣的評價顯然是不科學的。此時,我們可以延緩評價,并用語言加以過渡:“其他同學考慮好了嗎”、“是否還有更好的回答”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思考,還有利于其創新思考。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樣的,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我們用心琢磨,熟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就一定可以開辟出一條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符合教育規律的創新之路。
[1]吳秋菊.小學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初探 [J].科學教育家,2008, (3).
[2]關文信.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指導 [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1.
[3]張陽.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D].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