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梓
題好文一半
——高考話題作文擬題技法例談
劉紹梓
考場作文時間緊,任務重,要求嚴,要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作文實屬不易,而擬一個好的題目卻能給文章增光添色。那么,怎樣讓文章的題目新穎生動呢?這就需要我們積累一些技法。
話題作文 擬題 技法 例談
題目,即標題、文題,是文章的眉目,有人將其比喻成眼睛。題目,或表明寫作對象,或交代行文線索,或具有象征意義,或提出觀點,這是它的基本作用。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因而擬一個提挈全文、傳神動人的標題是十分重要的,能直接體現寫作的智慧與匠心。
就話題作文的擬題而言,應首先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第一要緊扣話題,話題的內容和中心是擬題的基礎和前提;第二要準確精練,文題應簡潔凝練、言簡意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第三要新穎別致,文題切忌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要獨出機杼、不落窠臼,善于運用藝術手法獨辟蹊徑、標新立異。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作文教學中所積累的一些淺薄的經驗,和大家共同探討話題作文擬題的技法。
話題作文雖然要求文體不限,但并非不講求文體特征。高三學生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和系統的寫作訓練后,對話題作文的寫作,應該有各人的一套較為固定的行文思路和寫作模式。如何在時間緊迫、氣氛緊張的高考考場中快速、高效地作文,那就要拿出自己的“殺手锏”,亮出自己的“王牌”。選用自己的“拿手文體”是快速擬題的基本前提。如以“山”為話題,著手寫記敘文,可擬題為《山的那邊》《登山》《山里人家》;從抒情散文的角度寫,可以擬為《山魂》《大山的脊梁》;《還我綠裝》《也談“這山望著那山高”》則宜寫成議論文。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確定合適文體,然后快速擬出文章標題。
因為話題作文話題寬泛自由,如不作適當限制,很難把握寫作范圍和尺度。因此,考生可以在話題的前面或后面巧妙地附加合適的詞語進行修飾或補充,對寫作范圍加以限制,能使話題化大為小、由虛變實、由抽象變具體。這是話題作文擬題的最簡便快捷的方法。如以“幸福”為話題,可以在話題之前添動詞加以限制,如《珍藏幸福》《創造幸福》《感悟幸福》;還可在其后添新詞加以補充,如《幸福之家》《幸福快車》《幸福的滋味》等。
巧妙使用修辭方法,對文章內容進行特殊加工、整合,能避免一覽無余,讓文題或生動形象,或含蓄有趣,或別致新穎,顯得富有文采、精練緊湊。擬題時常用的修辭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比喻法。 如《我渴望老師的“陽光”》,以“陽光”喻暖人的關愛;《生命如歌》,把人生旅途比作是一首各種音符交錯的交響樂;《誠信是金》,彰顯了誠信的珍貴。
2.比擬法。即把寫人的詞語和寫物的詞語互換,能夠更有效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感信息,表現出作者的愛憎。例如,《誠信漂流記》,把“誠信”擬人化,通過誠信巧遇“快樂”、“地位”、“競爭”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結論:沒有誠信,快樂不會長久,地位也是虛偽的,競爭也是會失敗的。圍繞話題“誠信”,比較好的似題有《為誠信喝彩》《帶著誠信上路》《誠信,歸來吧》《將誠信進行到底》《誠信喊“冤”》等。
3.夸張法。即通過語言意義與現實的嚴重背離再現現實。比如,以“挫折”為話題,有位同學就擬題為《那個障礙粉碎了我》,不禁讓讀者產生好奇,究竟是怎樣的挫折給作者如此沉重的打擊,作者又如何作為呢?
4.對偶法。就是使文章標題整齊醒目。如以“讀書”為話題,標題可擬為《讀智慧之書,做有用之才》《坐下讀書,站著做人》。2007年高考北京卷兩篇滿分作文是這樣擬題:《細雨閑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如是》《雨潤萬物,馨香滿天》。
5.雙關法。即調節語言風格,使之委婉、曲折,從而產生含蓄的美感。
①諧音雙關。如 《從心做起》《向前看與向錢看》《忙,茫,盲》。《圓與緣》,利用漢字諧音雙關的特點,巧借相似聯想,由“圓與圓”的相交想到“緣與緣”的交錯,從而感嘆茫茫人海中那份來之不易的緣,引出“悟緣”、“惜緣”的觀點。
②語義雙關。關于“溫情”的話題,《冬日暖陽》《花落春仍在》,利用雙關語“暖陽”和“春”來引出“溫情”。
6.呼告法。即直抒胸臆,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以“關注生活”為話題,可采用呼告的手法擬題:《給生活加點糖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努力吧,朋友》。
7.對比法。即在擬題時把兩種相反或相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相反或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通過前后對比鮮明地表達觀點或情感。2004年高考話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就可以擬為《自信與納諫——騰飛的翅膀》《海納百川,我納千言》等。而《減負,讓人歡喜讓人憂》《鐵漢柔情》等題目通過強烈的對比勾起了讀者一看究竟的愿望。
8.引用法。即引導學生引用與所給話題相關聯的名言警句、詩詞俗語、電影電視片名、歌詞廣告詞、成語諺語,把它們直接引用或化用作為文章標題。如以“素質教育”為話題——《救救孩子》(魯迅《狂人日記》),以“寬容”為話題——《一笑而過》(那英同名歌曲),以“親情”為話題——《滴滴香濃,意猶未盡》(麥氏咖啡廣告語)。2006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題目,以“三”為話題,有高分作文這樣擬題:《三岔口》《三思而后行》《三生有幸遇上你》。
此外,還可以采用反問、設問、借代、通感等修辭手法擬題,在此不一一列舉。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大家都從正面入手,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來個反彈琵琶,運用求異思維,把一些公認的常理反向思考,出其不意,煥然一新?如以“競爭”為話題,對待敵人,應該像秋風掃落葉。可是,往往沒有對手,沒有敵人,自己也就變得懶散而缺乏進取精神,是敵人催你進取、快速成長,可擬出《感謝你——我的敵人》《對手——實現夢想的另一只手》《珍惜你的痛苦》《敗了,多好》這樣一些角度較新的題目。
對古今名著書(篇)名進行靈活機智的修改、翻新,故事新編,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如《阿Q新傳》《阿Q自傳》(翻新魯迅的《阿Q正傳》);圍繞“社會公德”話題,可以擬為《道德苦旅》(翻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巧用數字、公式、標點,出奇制勝,具有直觀醒目、富有哲理、引人入勝的特點,能迅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如2007年江蘇揚州卷半命題作文“吃________”,一考生擬題為《吃在中國?在吃中國!》,題目中因為有了一個“?”和一個“!”號而讓文章透著智慧,詞序的調整,語氣的變化,一問一嘆之間,小作者鮮明地亮出了觀點。再如,話題“愛”擬題為《愛≠溺愛》,否定了愛的不當方式;話題“團結協作”擬為《1+1≥2》,表明團結可以增強力量;話題“誠信”擬為《7-1=0》,強調了“誠信”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見,給文題加一個恰到好處的符號,能幫助讀者理解題意,增強文題的表現力,起到文字難以替代的作用。
即把各行各業、各學科的專用術語巧妙地引入標題,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2008年內蒙古赤峰卷話題作文“細節”,一考生擬題為《萬能細節說明書》,小作者完全采用了實用性文體“說明書”的形式,運用了專業的術語,獨辟蹊徑,將“細節”物化為金屬芯片,還讓它“萬能”,這是一種充滿愛心和苦心的產品,作者使用物化手段,化無形為有形,構思奇特。
就是以具體事物入題,讓主旨以小見大,使選材新穎具體。如2008年吉林省長春卷的作文是以“認識”為話題作文,一考生擬題為《落葉,讓我警醒》,初看貌似平平,但細看富有寓意,引人聯想:“警醒什么?”那暗含的“認識”需要卒讀全文才能知曉,那就是自己的故事遠比那些虛幻的故事更值得閱讀,用自己的雙手去編織那屬于自己的故事,切莫做那一片早落的葉。另外,敘事過程中出現的“落葉”,也可以看作是“我”的象征,并與“我”構成物我同化的境界,很耐人玩味。
話題作文的擬題要求新、求異,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只是筆者的一點拙見。只要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注意借鑒,靈活模仿,舉一反三,必能在考場上擬出一個個既新穎生動又有文學色彩的標題,讓你的文章題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湖北省監利縣汪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