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宗
新課程背景下名著閱讀高分策略
黃漢宗
名著閱讀想獲取高分,平時要注意積累,同時必須注意講究策略,主要有:(1)了解常見題型,做好針對性訓練;(2)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讀書筆記;(3)注意審題,掌握解題的技巧和方法;(4)避免答題誤區,力爭高分。
名著閱讀 高分策略 解題技巧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明成果的標志,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和強大的人文教育功能。閱讀名著,可以和偉大的心靈對話,感受崇高靈魂,激發向學的動力,閱讀名著是傳承優秀民族精神,啟迪和發展心智的有效途徑,在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學生具有廣泛多樣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內課外自讀五部以上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選修課程系列“文化論著研讀”第一點指出,選讀古今中外文化論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能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文化專題研討。附錄一“關于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第二點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指出,閱讀材料包括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莊子》等;
小說,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從文《邊城》、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海明威《老人與海》、莫泊桑短篇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歐·亨利短篇小說等。
顯然,名著閱讀在語文新課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掃描一下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試卷,我們發現不少省份的試題中對名著閱讀都有所涉及,考試類型也呈現多樣化。不同于以往的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名篇名著的文學常識,也不同于以往的考查名篇名著中的名句,2007年的考題中出現了對名著的全面考查。
(福建卷)11.簡答題(任選兩題,每題100字左右)。(10分)
(1)《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是一個著名的情節,請簡述書中寶玉、黛玉共讀《西廂記》的故事。
(2)《家》中覺慧說過這么一段話:“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覺慧為什么與家庭決裂?他最后是如何為自己爭幸福的?請簡述。
(3)“關女兒禁閉”和“搶梳妝匣”是《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兩個情節,這些均與那個梳妝匣有密切的聯系,請簡述梳妝匣的來歷。
(4)《巴黎圣母院》中流浪人為什么攻打圣母院?此事結局如何?請簡述。
這里命題者選擇了中外名著名篇,給考生以很大的自由選擇空間,同時設置的問題是建立在考生必須了解或閱讀過這四本名著的基礎上,而且加強了對思想深度的考查。但潘新和教授總結福建經典名著閱讀命題時說:2007年的命題 “一律是對原著內容的敘述,檢驗的是識記能力。今后要增加一些在識記基礎上的思考、感悟題”(潘新和:《堅持生本化、素養化、表現化命題方向——福建省高考語文自行命題之反思與前瞻》)。主張在高考的文學名著閱讀命題中摒棄單純的記憶題,增加思考題、感悟題、鑒賞題,已經是許多行內人士的共同呼聲。
2008年福建語文高考(示例略)9、10兩題重點考查考生閱讀和理解并鑒賞中外文學名著的能力。文學名著選段部分的考查,突破了以往的單純敘述,原來文學名著考題只要求情節敘述,2008年的考題要求閱讀名著后理解原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談談名著主人公所表達的“情感”,比原來的考查要求更廣闊、更科學,這也是將來課改的發展方向。
2009年福建名著考察除選擇題外,簡答題設置如下:(任選一題,100字左右)(5分)
(1)簡述《紅樓夢》中賈珍請王熙鳳到寧國府協理秦可卿喪事的原因和過程。
(2)簡述《巴黎圣母院》中窮詩人甘果瓦與愛斯梅拉達結成名義夫妻的經過。
2009年的命題方式較之2007、2008年有了一定的變化。試題在考查方向上,不再僅僅停留于對故事情節的完整性的考查,而是通過一定的限制語對學生的復述加以指向。這樣的命題方式,既可以讓那些閱讀過原著的考生得到滿分,又可以讓大部分只背誦教輔書上的故事情節的考生得到一定的分數。所考查的故事情節表面上是相當簡單,屬于學生常見的情節,但是在具體復述時,學生丟分的可能性很大。
面對以上這些變化,名著閱讀想獲取高分,平時要注意積累,同時必須注意講究策略,盡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1.了解常見題型,做好針對性訓練。
要明確文學名著題的擬題角度和形式,了解這種題型的規律、特點。文學名著題多從檢測考生對具體名著的名稱、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內容理解、閱讀感受等角度擬題,又多以簡答等題型方式對考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測。做好針對性的閱讀訓練,我們就不會輕易掉進命題的陷阱之中。
2.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讀書筆記。
無論是基礎年段還是畢業班,都存在課時少與課程內容多的矛盾,考生要想在名著題中獲取高分,就必須學會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同時做好讀書筆記。高三開始,可以安排每兩個月看一部,教師安排導讀和進行不定期檢查。平時考試可根據進度指定只考某部名著,激發同學學習興趣。在做讀書筆記時,可以參考以下卡片的方式:

?
摘錄時要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地、人、事、因、果,使筆記符合答題要求;重點放在體現主題和主要人物性格的精彩場景,要進行相關的概括、歸納、整理,能夠全面掌握、靈活運用。事件、場景、經歷的過程要素以及所涉及的人物關系要清楚,力避顛三倒四、張冠李戴。
3.注意審題,掌握解題的技巧和方法。
(1)注意審清題目的要求。是純敘述的角度還是要求有適當的人物評價,或者是揭示作品的主題意義,絕不能有半點的含糊。就簡答題而言,如果是概述情節(情景)類的題目,則重點是用簡潔的文字將情節(情景)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過程、結果等表述清楚;如果是探因問果類的題目,則要沿著因果關系的線性層面,指出事情發生的原因和結果;如果是例說性格類的,那就要先指出人物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然后舉例說明,注意舉例的簡潔與明了;如果是點評人物類的,則重點是表達出自己對人物的看法或認識。無論哪種題型答題,都不能脫離原著,妄加發揮。這點考生務必牢記。
(2)注意答題的切入點。是從情節角度,還是從人物角度;是從情節的起因,還是從情節的結局入手要判斷清楚,并能用簡潔準確的語言進行概括表述。
(3)平時要注意訓練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簡答題答案的語言,要做到簡潔、順暢、達意、精練。要適當控制字數,字體端正,句讀清楚。
4.避免答題誤區,力爭高分。
答題存在的誤區主要有:
(1)審題不明,情節雜糅,重心不明。
例如:簡述《歐也妮·葛朗臺》中一個令你難忘的場景。
答題示例:歐也妮因將金子送給堂兄弟而被父親關禁閉,葛朗臺太太從此一病不起。后來老葛朗臺雖因擔心女兒要繼承母親的遺產而采取了和解,可是梳妝匣引起的爭執幾乎使歐也妮付出生命的代價,她的母親終因承受不住這樣的刺激而喪生。最后歐也妮按照父親的愿望放棄了對母親的繼承權。
錯誤分析:沒有注意到題目是要求簡述一個場景,而把多個情節糅在一起,造成重心不明。
(2)文不對題,張冠李戴,答非所問。
例如:請簡介《家》中一個具有進步思想和叛逆性格的人物。(示例略)
錯誤分析:正確的答案應選覺慧,但由于情節不熟悉,人物性格了解不清,而選擇了大哥覺新或二哥覺民。
此外,局部失真、重心不明、字數太多也是考生常見錯誤。
總之,2010年福建考綱總共是要求9篇的名著閱讀,說明考試對名著閱讀的覆蓋面非常大,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合理安排時間,一定要看名著,而且一定要看透、看懂。惟外語數理化之類考試書是讀,而從不問津名著的學生,考場上是一定會吃虧的。
我們期待著考生們能在名著閱讀題中獲得高分。
福建省南安市國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