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
(山東省微山縣歡城二中)
優化化學教學設計的幾點做法
◆李德明
(山東省微山縣歡城二中)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應關注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那么,怎樣才能使教學設計更能促進課堂教學呢?從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入手加以論述。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學習方式 生活實際 學習資源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就成了新課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關鍵環節。這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與能力,使學生養成創新的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個性發展的做法;要強調化學教學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化學教師應針對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每堂課的教育目標,提倡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的制定,盡量鼓勵學生參與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的設計。這樣將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節課的學習目標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目的性。
為了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的真正落實,新課改首先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為學生活動留有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新課程標準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化學教師應培養學生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更有個性。研究表明,人具有與生具來的探究愿望和渴望獲得知識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獲得新體驗的需求和獲得被人認可與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心理需求。而這些需求的滿足,必須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恰當的方法。因此,化學教師要在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切實可行的能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實行探究性教學。在這里,采取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不僅能使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探究學習的過程,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探究學習,這不僅使學生獲得有關的化學知識和經驗,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悅,并深刻認識到知識就在身邊,符合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原則。因此,化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真正體會并感受到身邊的化學物質和所發生的化學變化,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的有關知識時,可讓學生觀察自己家中使用了哪些金屬用具,觀察使用的鐵鍋在刷完后的第二天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含有油性的用具用清水不好刷,加上清洗劑就很容易刷洗干凈?從而使學生體會并感受到化學無處不在、學化學對日常生活非常有用,原來自己也可以應用化學知識來解釋甚至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功感、成就感,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因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各地、各學校的辦學條件各不相同,不可能每所學校都擁有豐富的書籍、雜志和實驗設備、網絡等教學資源。但是,各個學校都有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感性趣的人力資源和可供挖掘的社會學習資源。化學教師應把適當的時間放在為學生選擇并提供大量的本地經濟實用、切實可行且富有實效的學習資源上,那就能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有實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可以自己選擇的最能滿足自己學習需要的課程資源。例如,當學習與水有關的知識時,可以到當地環保部門查閱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有關資料和數據,以培養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以及學會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化學教師在設計有關實驗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品制成簡易的實驗器材,或者替代實驗用的化學藥品。例如,用雞蛋殼代替碳酸鈣、用鮮花或者紫蘿卜一類的蔬菜等制作酸堿指示劑、利用廢棄的飲料瓶或者藥瓶用做反應器具等。這樣既可以解決實驗器材、藥品的短缺問題,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節約意識、環保觀念,一舉多得。
課堂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是判斷一節課好壞的主要標準之一。因此,化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多種教學目標的落實,讓新課改素質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有所轉變,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有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要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以保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及學習任務的落實,從而把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統一起來。因此,化學教師設計課題教學時,應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體驗、主動感知和主動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化學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以促使學生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真正落實。
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努力完成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尤其應重視化學實驗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教學手段,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繼續開展。
[1]張暉.新課程的教學改革[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鄧濤.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