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林 杜忠友 孫曉燕
(山東建筑大學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專業中的C語言教改方案探討
◆張海林 杜忠友 孫曉燕
(山東建筑大學計算機學院)
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門公共的程序設計入門課程,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和與眾不同的教學特點。下面本文從教學方法、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師資建設等方面對此進行分析。
1.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
目前,普通高校中的 C語言教學多以理論講授為主,以室內課堂教學為主,比較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技能以及創新能力、團結協作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即忽略了對學生至關重要的職業教育培養。為此,我們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全面、自主學習適合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如適合實踐技能學習的階段教學法;適合綜合能力培養的項目教學法等,以適應時下企業對本專業畢業生扎實的專業技能、較強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需要。
2.加強實驗基地建設,強化技能培養
為了提高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素養,提高編程能力,學校應該加強學生在校內的實習、實訓教學環節。
為了培養學生具有企業所需的職業素養,還要堅持校內實訓與企業實習相結合,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實踐教學環節應占總學時的 50%左右。
用人單位衡量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唯一標準就是其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所以應該以此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為目標,加大實踐實習的比例,形成寬基礎、淺理論、重實踐的教學內容體系。
此外,還可開展“訂單培養”和企業聯合辦學。為使計算機專業教學與企業用人“零距離”,應該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把企業作為學校的實習基地,讓企業參與和管理學生的職業教育。首先,要鼓勵企業參與制訂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使教學緊密貼緊企業需要,適應行業發展;其次,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接受企業對畢業生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3.搞好教研活動
開展好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水平和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尤其對于 C語言這種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每學期都有幾千名學生同時上這門課,會反饋回各種各樣的信息,因此有必要由學院或教研室組織所有任課老師定期進行教研活動,來討論這些反饋信息的解決方案,討論 C語言的授課技巧、課堂氣氛與學生互動、課件建設、作業設置、實訓安排等,讓任課老師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以此來促進課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本著“專業理論課為實習實踐課服務”的思想,進行教材改革。一方面,恰當地選擇實踐內容較多的教材并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整合,突出實用性。另外 C語言程序設計在日常工作當中應用非常廣泛,所有還要以企業需求為主,合理縮減理論課課時及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習和實踐。另一方面,市場變化日新月異,專業內容更新很快,任課老師應該跟進一些流行的編程技術,將其整合為綜合實例,在實習或實訓中讓學生能夠接觸到這些新的內容,不至于與企業需求脫節。
依據行業特點來設置教學內容,能夠進一步增強培養方式的靈活性。有時為了滿足行業發展要求,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保證尚未畢業的學生經過短期的強化培訓,能夠跟得上行業的發展要求。
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和選聘懂理論、技術水平高的技術人員或技術工人作為學校的實訓教師和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指導教師。根據學校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制訂實習計劃,完成實習任務,又結合企業實際,讓學生真正頂崗實習,避免只是將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的情況發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既提高了實踐技能,畢業后又能夠很快地進入角色。
C語言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的程序設計語言,這就更突出了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任課老師不能只是在課堂上把相關語法知識點傳授給學生,還要將這些理論知識以實習或實訓的形式讓學生真正掌握起來,讓其具有一定的編程能力。
“雙師型”教師就是既懂理論又能將理論熟練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教師,目前企業需要既懂理論又掌握一定實踐操作技能的人才,這是學生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要求,能否確保這個目標的實現,教師是關鍵,沒有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學生。只有教師素質提高了,才能為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是制約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一個瓶頸。為此,要下大力量解決好專業教師不足的問題。
一是加大校內培訓投入力度。學??梢远ㄆ谶x送不同年齡、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師參加培訓,有計劃地安排每位專業教師定期輪訓、學習,或輸送一些骨干教師去攻讀更高一級的學位,提高其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
二是爭取行業企業支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學校派專業教師去有就業協作關系的企業參與實踐,通過這種專業實踐,可以了解所從事專業目前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及時反映現場的新技術,教師也可帶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操作水平,進而更新其現有的技能知識,使其知識技能體系得以升級;另一方面,學校可以經常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專業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不僅給學校帶來了工作第一線的新技術,同時也使學校進一步了解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外聘教師將多年的實踐經驗、操作技能帶入學校,傳授給學生,更能進一步促進教學和實踐的結合,可縮短教育與社會、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不僅緩解了目前學校內部“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的矛盾,同時也對校內教師的實踐能力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
本文從計算機專業中C語言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材建設、師資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切合實際的分析,相信這套教改方案的應用會對計算機專業中 C語言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產生有利的影響。
[1]張巧紅.計算機語言課實踐教學的幾點體會[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04):55-56.
[2]杜紅.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體系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4):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