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明
(杭州師范大學)
關愛空巢老人,維護社會穩定
◆唐世明
(杭州師范大學)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單列了一章強調“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十七大的顯著特點,“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是十七大的鄭重承諾。
本文結合“關愛空巢老人,維護社會穩定”,就“浙江破解空巢難題的機制創建和國際示范”的課題研究,總結如下。
1.杭州空巢獨居現象背后的兩個“最早”
浙江省是中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 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人口 14%,預計到 2040年,將突破 1/3。杭州是全省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之一。
目前,上城、下城、江干、拱墅四區均超過16%,上城區超過20%。杭州老年人口正以每年 3%的速度遞增,到 2030年,杭州的老齡化將達到 35%。
2.2015 年杭城老人空巢獨居現象高達 90%
空巢獨居現象正在不斷增長,根本原因是住房條件改善,老人可以獨居;計劃生育見效,減少了家庭人口;城市工作流動,子女經常外出。
現在,全國空巢獨居家庭數量高達 36%,杭州湖濱等街道這一比例已高達65%。到 2015年,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杭州空巢獨居家庭將成為市區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高達90%。
3.杭州兩成老人面臨困難,養老床位只有 2%
老人身邊無子女,如果得不到服務保障,就成為困難老人。這些困難老人在社會上相對弱勢,容易被人忽視,比常人承受著更大的疾病,挫折及經濟困難等壓力。以天水街道為例,居民人口近 4萬,其中 60歲以上的老人 8719人,占 20%以上。獨居、高齡、殘疾等需要別人照顧的困難老人 871人,占總人口的2%左右。然而,杭州現有社區養老院能接納老人的床位數不到老人人口的百分之二,杯水車薪。
1.政府專項支持,社區就近安排,幫扶居家養老
老人的空巢獨居服務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幫扶介入,身心疾患的心理干預和緊急情況的應急援助等專業技術和資源整合,只有得到政府專款支持,由社區牽頭協調,才能安排好就近的以居家為主幫扶服務。
2.有人辦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有場地行事
首先,要建設好街道、社區和樓道工作聯絡員三級工作網絡,形成了服務的格局,同時匯集社區的才智充實社區的志愿者服務。
其次,要“有章理事”,要求街道、社區組織均建立組織領導、宣傳信息、聯系走訪、聯誼服務四項基本制度,記錄好組織網絡、檔案信息、主要活動、文件制度等 4本工作臺帳。同時,要“有錢辦事”,要確實保證開展養老服務所需費用,社區每年要將所需經費列入年初預算,街道財政要給予積極的支持。最后,要“有場地行事”,每個社區都要設置聊天室和活動室。
3.加強基層建設,接軌志愿服務,全天候、全方位組織建設要深入社區
課題組在示范街道的 7個社區都建立了基層組織,配好社區指導員、樓群工作員、樓道聯絡員,構筑 24小時常規幫扶和應急救助“無憂網”,即每天見面,每天記錄,每天上門,每天服務等。要接軌社會公益活動。示范區域僅在倉橋一個社區就動員到2000多名居民志愿者和社區人才,還組織成立了心理輔導大隊,實施系列的心理干預活動。社區所在區域的商業、事業單位還結對提供定向服務。
1.推出“八個一”,服務空巢獨居老人大有作為
兩年來,杭州市僑聯以“八個一”服務為主線,在天水街道等區域探討了“破解空巢難題的機制創建和國際示范”,獲得成功。
“八個一”是指社區養老服務保障機制的八大載體。具體包括:一份檔案表,有據可查。充分調查摸底,建立服務對象的基本檔案表。一張監護網,有事必知。充分發揮樓道黨支部的作用,服務責任到每個黨員。一條求助線,有求必應。設立求助熱線,專人值班并及時給予答復。一名調處員,有諾必兌。每天收集匯總需求,給出承諾,必須及時協調處理。一支服務隊,有難必幫。充分開發轄區資源,建立具有醫療保健、心理咨詢、設施維修、家政陪護等多種服務功能的志愿者服務隊。一臺呼叫器,有險必救。體弱多病的服務對象,出現緊急狀況時,可用該呼叫系統傳遞救助信息。一間聊天室,有憂必慰。請心理學專家提供精神撫慰。工作日、雙休日、節假日均提供服務。一間活動室,有需必供。根據需要設立活動場所,豐富文化生活。
2.填補介入、干預、急援等三大空白,群眾滿意
浙江破解空巢難題的機制填補了我國老齡化城市在日常事務的幫扶介入,身心疾患的心理干預和緊急情況的應急援助等養老空白。目前,日常事務的幫扶介入主要是針對社區獨居、空巢老人建立老年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人員定期上門提供全面的服務。
而對身心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預是由心理輔導團隊來承擔的。輔導員上門為老人提供精神撫慰和心理輔導,開通免費的“心理氧吧”網上咨詢服務。還推出了傾聽故事的“我聽你說”節目,結隊溝通的“守望相助”節目,朋輩輔導的“不怕孤獨”節目。
緊急情況的應急援助能夠根據情況啟動應急措施,提供有效救助。重大救助的“綠色通道工程”,包括鑰匙寄存社區以便應急援助的“金鑰匙工程”和“急救零門檻”等。
3.創建杭州模式,居家養老和社區發展相得益彰
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加強了破解空巢難題的機制創建和國際示范的定位:即在政府支持下充分開發社區服務功能,輻射到社區各老人家中,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浙江破解空巢難題的服務保障機制”已經打造出了“女兒家老年食堂”,“鮑大媽聊天室”,“金僑俱樂部”等國內外知名品牌,成為了浙江社會和諧的亮麗景觀。
課題組應邀支持“國際養老合作論壇”。“浙江破解空巢難題的機制”示范點已經成為杭州民生的亮麗風景。來自歐美高福利國家的專家學者參觀“八個一”時多次表態:西方文化過于強調個人價值,使得老年人對他人的求助被歧視和誤解,甚至與無能和貶值劃上等號,而“八個一”做到了“空巢不缺關愛、獨居總有陪伴”,創建了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本位和社區服務成功結合的杭州模式。
[1]唐世明.城市空巢老人服務保障機制的創建和示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0).